筆趣閣 > 大唐風流軍師 >第443章 血火遼東(三)
    安市城外,唐軍陸續到達這裏,此時城外集中了四大總管和各軍將領。李世民的中央六軍都以駐紮完畢,大營連綿十幾裏地遠。

    李世民心裏清楚,根據探馬報告,在安市城裏主將是高延壽,副將高惠貞,都算是高句麗的重臣,統領高句麗大軍,同時有靺鞨和絕奴部還有灌奴部大軍共計十五萬之衆,他們依山建營,連綿百里,封鎖了進攻高句麗都城平壤的道路。

    泉蓋蘇文以遼東城爲中心點建立的第的一道防線,前後阻擊唐軍三個多月,第二道防線已經是最後底線,如果這道防線不能堅持到冬天來臨,高句麗也就完了。

    所以他十分重視這道防線,在整個防線的三個主要節點上,準備了大量的糧草和守成器械弓箭雷石,相信以這樣的防線是沒問題的。

    城外的唐軍大營,黃羅帳之內,李世民看着幾個總管問道:“各位愛卿,有什麼進攻良策。”

    李道宗說道:“皇上,我們只有三萬部隊,而對方是十五萬人,五比一的兵力,我想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都處於不利狀態。”

    李績緊皺着眉頭,他也沒什麼辦法,最危險的是高句麗要是來個死守,以三萬兵力進攻十五萬的部隊,基本沒有攻克的可能。他說道:“皇上,如果高延壽堅守,我們失敗的可能性大增,野戰還有勝利的可能。”

    李世民點點頭:“懋功所說很有道理,我們不適合拖延,唐軍利於速戰。高延壽有三條計策可行,堅守不出,我們前有堅城,後又沼澤,將疲兵少,後繼糧草不足,等到我們無力戰鬥的時候,可以輕鬆勝利,這是上策。他要是帶走城中百姓糧草,引兵後退,我們無力進攻,這是中策。不知自己能力,引兵出戰,想擊潰我們,那是下策。朕算計他必然採取下策。”

    張世貴就是一個馬屁精,趕緊問道:“皇上爲什麼這樣說,臣不明白。”

    李世民多少有些顯示,因爲在白巖城的行爲,引起衆將不滿,特別是士兵,很快都知道程勇因爲什麼被罷官,這更加讓士兵不滿。

    如今面對高句麗大軍,根本沒有投降的意思,還有周圍大唐放回去的人,都跑到安市城裏去,又參加到守城的行列中。

    李世民急於顯示自己的英明決定,聽到張世貴的問話說道:“高延壽有三點必採用下策的原因,第一,他有十五萬兵力,我們只有三萬,他們沒有怕我們的道理。以爲能一戰而勝,當然沒有不出戰的道理。第二,城中十幾萬軍隊,消耗也是一個巨大的問題,也同樣不可能持久。而且高句麗連續丟掉八城,想挽回在北方盟主的地位,要是畏縮不戰,契丹,靺鞨就可能背叛他們。泉蓋蘇文想保住地位,需要戰功。第三,我們士兵慣於野戰,求戰心切,士氣高漲。但是隻要示敵以弱,他們必然出戰,想一戰定輸贏,所以我說高延壽必然出戰。”

    這回別說張世貴,就連李績也承認,皇上確實在用兵上有能力。聽到李世民的分析,衆將都是信心十足。李世民說道:“阿史那杜爾,你領兵三千前去挑戰,高句麗必然出兵迎戰,以試探我軍虛實,你假意戰敗,驕敵之心。”

    阿史那杜爾是突厥降將,作戰談不上多厲害,但是逃跑絕對沒問題的。突厥兵歷來是打不過就跑,又都是騎兵,立即答應領兵前去挑戰。

    李世民說道:“諸位愛卿,帶領你們的士兵,要是阿史那戰敗,立即引兵後退,在六山堅決防禦。高延壽必然離開防線,全力進攻,我們就用野戰擊敗他。”

    衆將一起答應,趕緊去準備。阿史那杜爾帶着他的三奇兵前往安市城討敵罵陣,做出攻城的架勢。

    安市城中,增援的高句麗軍主將聚到一起,面對來勢洶洶的唐軍,高句麗已經全部驚慌失措。可身爲大軍主帥的高延壽還是信心十足。

    副將解倫玉說道:“大人,我們該如何堅守?”

    “堅守”高延壽冷冷一笑“我們是十五萬兵力,還用防守嗎?難道我們五個打不過唐軍一個?”

    其實這是最愚蠢的話,戰場上是這麼比人數的嗎?可他的手下都覺得正確。

    也是,我們高句麗人,驍勇善戰,哪是唐軍可以比的。只是突厥,吐谷渾太弱,才被唐軍擊敗。當年隋煬帝三十萬大軍,不是一樣敗退回去?唐軍區區三萬之衆,還以爲高句麗人是紙糊的嗎?

    大對盧高正義是個謹慎的人,很有頭腦,從來都沒有小瞧唐朝軍隊。對高延壽說道:“高大人,當年中原大亂,羣雄四起,逐鹿中原,李家實力並不強,但李世民卻一路走來,平定天下。大唐江山十之七八是他打下的,所以李世民用兵不可小視。我認爲我們應該堅守,馬上就會進入冬季。他們曠日持久,必然兵疲將弱,士兵思歸。我們只要派出部隊,騷擾他們的補給線,就可以輕易擊敗唐軍。”

    這個建議就是李世民說的上策,可驕傲的高延壽根本不想聽,一個對盧而已,也敢妄談軍事。冷着臉說:“不要多言,我自有主張。”

    正要下達命令,接到報告,城外唐軍叫陣,有攻城的意思。高惠貞說道:“大人,我帶領一部分軍隊迎戰,看看唐軍虛實。”

    高延壽點頭,高惠貞是他的副將,其實職位上兩個人一樣,點起五千兵馬出城。阿史那杜爾就是來打敗仗的,所以也沒什麼準備,雙方一照面就開戰。

    一開始阿史那還很勇猛,但是時間不長就不行了,立即向遠處撤退,高惠貞哪能放過竟全功的機會,立即引兵追趕,雙方一跑一追,向沙卑城跑去。

    聽到這樣的報告,高延壽更加信心十足,立即領兵出城,向前進入城外,阻擋住李世民大軍的去路。

    中軍帳裏,聽說高延壽出城十萬大軍,迎上唐軍,離開依託的堅城,李世民臉上是輕蔑的笑容。

    站在高崗上,看着遠處說道:“高延壽果然自大如此,那朕就敗他於此地。”

    李道宗說道:“皇上,蓋蘇文起兵十五萬在此,平壤必然空虛,給我五千兵馬,我奇襲平壤,一戰可定。”

    李世民搖頭:“不可以,我們兵力本來就少,再一分兵必然很難取得勝利。平壤是都城,不是那麼容易佔領的,還是擊敗高延壽,佔領安市城。”

    李績說道:“皇上,王爺說的也有道理,這是奇兵突襲,雖然有些冒險,但可以快速解決高句麗。”

    長孫無忌是瞭解李世民的,這一次隨軍出征,帶領的文臣不多,但長孫無忌是可以指揮打仗的人,和房玄齡一樣能文能武。所以李世民留下房玄齡和李大亮鎮守長安。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