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替漢 >第十二章 將兵奔喪
    處理好張昭的事後,呂範又接着出列,向孫翊奉上一份名單,上面是第一批的奔喪宗親名單。

    呂範今日內穿玄色深衣,腰環寶帶,儀表過人,雖外穿喪麻布衣,但一點沒有減少他的貴氣。

    看着這個以帥知名的江東重臣,孫翊頗有好感。

    呂範後世人可能會以爲是個文臣,但其實他隨孫策渡江以來,戰功赫赫,一點不比周瑜遜色。

    官拜徵虜中郎將,是如今東吳爲數不多的幾位中郎將之一。

    怕被呂範發現孫翊在觀察他,孫翊及時把目光移開,看向奏案上的名單。

    孫翊看着上面的名字,不動聲色的從其中劃掉了一個名字,而後加上了一個名字。

    最後由孫翊敲定的第一批宗親奔喪名單就這樣形成了。

    一共有四位,分別是孫賁、孫暠、孫輔、孫瑜。

    這四位都是孫翊兄長,是孫氏第二代宗親中最年長的幾位,受孫策信任,手握兵馬鎮守各方。

    而其中的孫暠、孫輔,更是孫翊的重點關注對象。

    孫翊把決定好的名單交予張昭,讓其與傳令江東的文書一併發送。

    呂範退下後,孫權走了出來。

    他第一句話便是請辭軍職,意想專心處理喪事。

    孫翊看着這個不過一夜就消瘦不少的胞兄,孫策去世後,他憔悴了不少。

    身穿喪衣的孫權跪在下列懇請孫翊收回校尉之職,這讓孫翊心中更是五味雜陳。

    原身與兩位兄長的關係都不錯。

    聽吳氏所說,孫翊還年少的時候,孫策在外奔走,就是孫權在家裏照料弟妹。

    那時候孫翊很淘氣,經常惹得孫權生氣,但是孫權每次都捨不得責打孫翊。

    孫權是心性薄涼,長大了和孫翊也疏遠了不少,但至少在小的時候,他是個好兄長,只是歷史上掌權之後的他,實在令孫翊後怕。

    孫翊收回思緒,準了孫權所請。

    自古以來就是成王敗寇,不管原本歷史如何,如今是孫翊勝了立嗣之爭,那麼孫翊也不會因此有愧疚這類的無用情緒。

    至少孫翊可以保證他這一世不會因權力而做出痛殺親子的事來。

    歷史上的吳大帝,晚年,真的快樂嗎

    妻離子死,君臣離心,東吳黨爭不斷,他更是親手爲東吳後面幾十年的權臣當政創造了優良的土壤......

    見孫翊准許自己所請,孫權長呼一口氣。

    他推崇權謀,因此也擔憂孫翊以權謀待他。

    他甚至想到若是自己掌權,面對曾經的嗣位競爭者,他就不會準自己所請,

    坐等自己兩頭無法兼顧而犯錯,這樣到時有口實在手,自己做出處罰也能服衆。

    孫權看着坐在上首的孫翊,這一日來,他感覺自己的弟弟變了很多,變得他都快不認識了。

    只是那重情義的性格,還是沒變呀。

    孫權又對孫翊深深一拜,這一次拜,他心中少了些許不甘,多了一些心服。

    在議事結束前,孫翊對朱治言道,“孤剛纔回吳時,發現城門緊閉,如今吳縣大局初穩,不必再緊閉城門戒嚴了。”

    朱治是吳郡郡守,吳縣城門緊閉正是他下的命令。

    朱治聽後有些遲疑,“愚以爲此時緊閉城門可防止奸細外出流傳信息,若是貿然大開城門,若是有有心人,終歸不好。”

    孫翊聽了哈哈大笑,他起身手指城門方向慨然道,“吾就是要那些奸細外出,吾要讓那些奸細回到他們的主人那裏,告訴他們的主人,吾孫翊繼位了。”

    “告訴他們的主人吳縣不再風聲鶴唳,行人,商旅正常進出,一切如常。”

    “告訴他們的主人現在的吳縣安穩的很,君臣一心,百姓安居,將士用命。”

    “孤要讓他們的暗地裏的主人知道,大兄雖然走了,但江東還有孤。”

    “孤鎮得住。”

    孫翊停頓了下,繼續說道,

    “孤就在吳,他們能奈孤何”

    孫翊的話語在無形中激勵着堂中衆臣,衆臣聽後,紛紛起身對孫翊拜道,“君侯英明。”

    ...

    議事散後,衆臣在張昭的督促下各司其職,江東的中樞機構迅速運轉起來。

    是日,吳縣東南西北四邊城門大開,從城中出來了數十位信使,分別往不同的目的地而去。

    而在不爲人察覺的地方,一些城中百姓在出城後,迅速折返方向,往着江東四面八方而去。

    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正在以極快的速度傳遍四方。

    山雨欲來風滿樓,三郎可否定風波

    ...

    巴丘,軍營。

    剛剛下過一場雨,雨水洗刷了空氣,讓軍營中的士卒感到神清氣爽,訓練起來更加賣力。

    在軍營中的主帳中,一位劍眉星目,俊秀非凡的銀鎧年輕男子正手捧兵書在習讀。

    在習讀到受益匪淺處,這位男子還會停下,仔細的拿起案上的毛筆在旁做批註。

    如有所得,便喜形於色。

    這位男子便是江東之主孫策的結義兄弟,鎮守巴丘的建威中郎將周瑜周公瑾。

    在看完一篇後,周瑜放下手中的竹簡,揉揉眼睛稍事歇息。

    在孫策平定豫章郡後,便留下週瑜在巴丘鎮守,並讓其練兵。

    周瑜猶記得當初分離時,孫策拿了一罈酒對其語道,“今吾歸吳籌備兵馬進取中原,公瑾就暫且先在巴丘練兵,並將這酒埋於桃樹下封藏,待吾出兵日,必加急急召公瑾,屆時你我兄弟出兵中原,讓那些北地諸侯看看,何爲孫郎周郎。”

    說完後,孫策還特地朝其眨了眨眼睛,繼續笑言道,“若你歸吳之日,不取此酒前來,出營三步,腹痛勿怪。”

    說完後,孫策如一個孩子般自顧自的哈哈大笑起來。

    想起當日情景,周瑜嘴角浮現微笑。

    伯符,你知不知道你講的冷笑話一點都不好笑咧。

    休息了一會後,周瑜正要拿起竹簡繼續觀看,營中有人來報,說是吳縣有信使來。

    周瑜聽後大喜,想來必是孫策派來召其回吳的信使。

    他急忙命人將信使迎進主帳,信使一路上風塵僕僕,三日來不眠不休,人已經疲憊至極。

    在來到主帳見到周瑜後,只來得及遞上懷裏的公文,說了一句,“吳縣有變”,便暈厥了過去。

    聽到信使說的那四個字,周瑜英眉大皺,吳縣有何變,難道是山越又動亂了

    不該呀,有伯符在,誰敢在吳縣生事。

    周瑜雖心急想查看公文內容,但謹慎的他還是屏退了左右,待帳中就只剩下他一人後,才拆開公文。

    待看完公文內容後,周瑜如遭重擊,身子控制不住的退後幾步。

    直至跌坐在地。

    周瑜又拿起公文看了一遍,確認無誤後,他用手捂住胸口,整個人彎曲身體,另一隻手握拳不停地用力的敲擊地板。

    直至手上敲出鮮血也不停止。

    怎麼會,怎麼會

    周瑜心中悲苦難以自抑,眼中蓄滿了淚水,終於控制不住一滴滴落了下來,落在了那公文之上。

    他以爲是伯符召他回吳的,他以爲馬上兄弟可以相見了。

    可是如今得到的卻是孫策死訊。

    想起那位神采飛揚的將軍與自己並肩駕馬跨越江東大好河山,想起那位將軍手指北方對着自己訴說自己的志向,周瑜心中的悲傷越來越甚,

    最後他雙手掩面,悲泣起來。

    “伯符,伯符”

    天空中劃過一道閃電,接着巨大的雷聲響徹天際,大雨一時間又降臨到了這個軍營。

    在哭泣後,周瑜起身來到帳外,就算外面下着大雨也無法阻攔他。

    他來到一顆桃樹下,抽出佩劍似在挖掘着什麼。

    豆大的雨點落在周瑜,砸的他生疼,他卻不管不顧,身後的營中將校看着平日裏一向隨和淡定的主將如今這般作態,都不知道發生什麼。

    有些將校想向前去勸,卻被周瑜斥退。

    終於,在周瑜的不停挖掘下,一個東西漸漸露了出來。

    周瑜伸手插進土中,將一件東西從中取了出來,

    赫然是一瓶未開封的酒。

    被大雨淋透的周瑜此時雙手俱是泥濘,但此時的他一點不顯狼狽,反而盡顯鋒芒之感。

    他用一雙深邃的眼睛看着在場的將校,而後說了公文的內容,在場將校盡皆大驚,有些甚至哭泣起來。

    周瑜接着說出了更令在場將校震驚的事。

    “吾意將兵奔喪。”

    “不可。”

    在場立馬有人反對,“如今新主初登位,四方觀望,中郎將若將兵奔喪,少主會如何想,整個江東又會怎麼想。”

    “此時中郎將千萬不要陷自己於不義呀。”

    周瑜默然。

    但他最後還是堅定道,“這是軍令,違者斬。”

    周瑜是一軍之主,他的命令一經決定,衆人只得服從。

    不少人因爲愛重周瑜,還在繼續勸諫周瑜。

    但周瑜全都不管不顧,繼續下令道,“巴丘三千軍馬,留一千鎮守,其餘人都與吾東向入吳。”

    到了這一步,衆將校知道周瑜的意思已經無從更改,嘆息下唯有各自去準備。

    在衆將校走後,周瑜此時的心境已經恢復了平靜。

    他看着還未開封的酒,心裏默默道,“伯符,吾兵已練好,可以回吳了。”

    “放心,有瑜在,你的弟弟瑜來守護。”

    建安五年四月初十,周瑜於巴丘將兵二千奔喪。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