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替漢 >第三十二章 一日三報
    從淮南而來的信使進入帳中後,見帳中氣氛有點沉悶,有些緊張。

    他小心翼翼的將懷中的軍報遞上。

    曹操接過軍報,展開看了起來。

    剛看的第一眼,曹操就驚呼出聲道,

    “三郎何其速也。”

    曹操驚呼之下,下意識的不再稱孫翊爲小兒,反而美稱其爲三郎。

    這封軍報上正是奏報孫翊平定廬江的事。

    曹操大爲震驚,方纔纔剛剛收到孫翊的討李文書,

    現在就收到了孫翊平定廬江的消息,這樣給曹操一種孫翊朝發文書,暮則平李的錯覺。

    因此曹操纔會驚呼出聲。

    但很快曹操就反應了過來,並不是孫翊一日平李,而是文書與軍報到的時間太巧了。

    當日他離開許都時,許都朝中大事都委任荀彧辦理。

    孫翊的討李文書乃是報送朝廷的,那時孫翊也並不知道自己已經離開了許都,因此討李文書是先送到許都,再由荀彧轉呈到官渡來。

    而這封軍報乃是揚州刺史劉馥呈報上來的。

    劉馥知曉自己目前身在官渡,且自己離許都前曾下令,有關於軍事之事都直送其案前,無須先行遞送朝廷。

    因此討李文書雖先發,卻輾轉多日,軍報雖晚報,卻徑直快馬往官渡來。

    在這個因素之下,造成了討李文書和孫翊平定廬江的軍報一日同達官渡的巧合,以至於一開始讓自己以爲孫翊一日平李而產生驚呼。

    孫翊雖然不是一日討平廬江,但從劉馥中的軍報可知,孫翊從出征到平定廬江只用了半個月。

    就這個速度也足以配得上曹操的那句“三郎何其速也。”

    隨後曹操又細細看起軍報上的詳細內容來。

    隨着孫翊平定廬江,原先被江東方面特意遮掩的一些事也都露出了水面。

    因爲廬江已定,遮掩已經沒了用處,流傳出去反而更能體現孫翊的才能。

    在看到孫翊潛藏形跡,分兵誘敵,奇襲皖城的時候,曹操讚道,

    “三郎得兵法虛實之要,機變無方,無愧爲孫子後人,亦無愧父兄之威名。”

    在看到孫翊拿下皖城後宣言,“只誅首惡,不罪旁從”時,曹操嘆道,

    “三郎寬縱十數人而盡收廬江全郡人心,識人心,懂權謀,雖年幼,守成亦是無憂矣。”

    最後看到劉馥軍報中特地點出的在親征廬江前,孫翊力排衆議,先定廬江時,曹操默然。

    無贊無嘆,只是凝眉。

    他對曹丕的訓斥還是剛剛發生的事,曹丕如今還在地上跪着。

    孫翊先徵廬江這一點,意味着什麼,再是明顯不過了。

    孫翊識兵法,於戰陣之事精通,說明其有名將之姿,但這不足以讓他忌憚,至多孫家再出一位孫堅、孫策罷了。

    如今他手下戰將千員,其中稱爲名將者,異姓有于禁、張遼、徐晃、樂進等,親族中有曹仁、曹純、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等,

    乃至小一輩的曹真、曹休都有良好的名將資質。

    更何況他曹操便是這世間一等一的兵法大家,因此自己剛纔對孫翊的稱讚,其實是更多是長輩對小輩的一種稱許。

    孫翊懂得收攬人心,安撫士衆這一點說明他爲守成明主,但這一點他的兒子曹丕若是做起來,一點也不會比孫翊差。

    而且只是僅僅爲守成明主的話,進取難免不足。

    就算生在江東,將來最多隻會給自己一統天下帶來麻煩而已。

    因此自己纔會僅僅是喟嘆,嘆的是將來江東恐不易下。

    但孫翊在羣臣大多支持平叛先山越,後廬江的情況下,在自己根基未穩的情況下,在境內山越如火如荼的時候,君心獨斷,決意先拿下廬江。

    自古以來,這樣的主君不是瘋子,就是天才。

    如今看來,孫翊就是天才,戰略天才

    他賭對了。

    孫翊深知廬江對江東之地意味着什麼,深知江東日後的出路是什麼,在江東內亂初起的現在,他就已經考慮到了將來。

    同時孫翊也深深的在防備着自己,對孫翊這樣一位明主來說,防備自己是因爲了解自己。

    他方纔還笑孫翊只有小謀,頗爲輕視,現在看來是看錯他了。

    孫翊有遠略,身爲主君,只要有這一點,就已經是十分優秀了。

    更何況他還兼之兵略及權謀之術。

    廬江一戰從表面上看,孫翊是在與李術爭時間,但其實在那位三郎的心裏,恐怕他想要相爭的對象,是他曹操

    孫翊與他爭的是將來

    只是這本來就是大爭之世,既然孫翊要爭,自己又何曾會怕。

    他曹操這十數年來,馬下踏過多少英豪,豈會懼一十七歲少年乎

    曹操心中思緒百轉,一個優秀的戰略家總是能從一件事中發現更多的東西,曹操就是這種人。

    想到這些,曹操看到還在跪着的曹丕,心中嘆了口氣,親自扶起他重新入座。

    只是心中不禁想到,若是孫翊是其兒子該多好。

    他曹操一世人傑,自問論功業,論韜略,皆超過孫堅,但卻沒孫堅會生兒子。

    孫堅有兩個令其羨慕的佳子。

    芝蘭玉樹,錯生孫亭,何其憾也。

    曹操扶起曹丕後正要入座,卻發現那個信使還在帳中跪着,問道,“汝還有何事未報”

    可別跟我說,三郎連山越也平定了,說了你會小命不保的。

    信使懷中的確還有一封書信,未呈報給曹操。

    他剛進來時就見帳中氣憤沉悶,如今又見曹操看完軍報後,眉頭深鎖,他一個泥濘之人,早就心中懼怕了。

    怕這封懷中的書信再呈遞上去,曹操會大怒,那樣他小命會不保。

    但是又不敢隱瞞不報,因此在這糾結着。

    如今見曹操主動問起,信使心下一橫,從懷中又取出一封文書來。

    曹操眼角一抽,沒想到還真的有。

    但他還是接過了文書,看了起來。

    這封文書不是想象中的江東軍報,而是吳侯孫翊寫給曹操的一封信。

    孫翊命人送到劉馥處,劉馥收到後,就和軍報放在一起送來了。

    曹操有點詫異,孫翊怎麼會突然寫信給其,好奇之下,他展開書信看了起來:

    “曹公在上,叔弼問安:

    亡父昔從長沙入討董卓,與明公雖未相會,但同結盟好。翊感惟先人舊誼,又聞明公威名,欲憑自結。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