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替漢 >第一百一十一章 何爲重臣
    城西的動亂漸漸波及開,很快蔓延了整個吳縣。

    就在中軍進城的不久後,吳縣中最有權勢的那批人也終於知道了這個消息。

    一家家重臣家中的燈火接連亮起,各位重臣府中的主事人都被從睡夢中驚醒。

    除了本來就是夜貓子的張紘之外,各位重臣都有着起牀氣,又在聽到這個消息後,心中的氣憤升騰到極點。

    特別是剛直的張昭。

    張昭正在房內快速的穿着衣服,他邊穿邊聽着張承對這件事的彙報。

    在他穿戴好衣服後,他也大概瞭解了,今夜吳縣動亂的情況。

    不知何故,中領軍徐琨突然率兵入城,大肆捉拿起城內的大戶。

    在瞭解情況後,張昭的鬍子氣的一顫一顫的,

    “大膽,大膽”

    “這徐琨是瘋了嗎,沒有君侯虎符,他怎麼敢擅自調動如此多的兵馬。”

    說完後,張昭重重拍了下牀榻,牀榻發出一聲巨響,似在應和着張昭心中的憤怒。

    孫翊臨走前,將虎符交給了孫母保管。

    但若是孫母動用虎符召徐琨領兵入城,她肯定會事先和自己通氣,絕不會自作主張,因此張昭判斷出徐琨調兵,肯定沒有虎符相召。

    張昭不知道前因後果,在他看來,徐琨此舉就是等同於兵變了。

    張承這時也不復從容之色,徐琨現在的兵馬大多還在城西,但他率兵入城意味不明,保不齊這些兵馬一會就會來到城東。

    張承焦急的對張昭說道,“徐琨擅自調兵入城,意味不明,兒子以爲父親莫不如另調兵馬拱衛吳侯府。

    只要保護好君侯家眷,吾等可出城北上尋君侯,縱使吳縣失落,只要君侯歸來,徐琨不足爲慮。”

    張昭卻否定道,“中軍爲徐琨所領,吳縣中只有縣兵,他們守城尚可,但同在城中,無城牆依託之下絕不是中軍的對手。

    要是外調兵馬的話,最近的兵馬是烏程兵,遠水救不了近火。”

    自己建議被否決,張承又再建議道,“那不如父親就先居府中,待天明之後,再觀情勢變化,相勢而動。”

    誰料張承的這個建議說出後,張昭怒斥張承道,“君侯北巡前,囑咐吾要爲其看顧好吳縣,現今徐琨擅兵,城西淪喪,吾怎可居於府中無作爲乎”

    張昭接着說道,“太夫人和夫人絕不許有失,現在調集縣兵已經來不及了,吾一會讓人傳令各府,令他們各自率領家中部曲,與吾一起前去吳侯府拱衛二尊。”

    張承聽後失色,他勸道,“外面兵危亂急,父親若與諸君出府,恐,恐福禍難料呀。”

    張昭心意已決,他堅定地道,“就算福禍難料,吾也要爲君侯看好這個家。”

    張承知已不可勸,嘆息一聲後,遵從張昭的吩咐前去命人通傳各府去了。

    張昭在張承走後,陷入了沉思。

    徐琨突然作亂,實在是令人猝不及防。

    徐琨是君侯的妻兄,又得君侯信重統領中軍,按照常理來說,實在是沒作亂的動機,張昭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徐琨今夜是不是瘋了。

    但人心難測,徐琨作亂的緣由可以事後探查,現今最重要的就是穩定住吳縣,撐到君侯回來。

    徐琨雖然統領中軍,但中軍是君侯的嫡系軍隊,他們對君侯忠心不二,今夜他們會跟隨徐琨作亂,也許是徐琨趁君侯不在的時機假傳君侯之令。

    只要自己能夠及時守護住太夫人和夫人,在天明之時,以自身威望加上二尊的態度支持,中軍定然會立馬歸正。

    畢竟二尊是君侯的至親,君侯不在,她們二人就可以一定程度上代表君侯。

    張昭有沒有懷疑徐氏,參與了徐琨的動亂呢畢竟徐琨是其親兄。

    張昭是覺得這個可能性不大的。

    徐氏已經嫁給孫翊,是孫氏族人,若是徐氏現今膝下有成年子嗣還好說,但她沒有,徐氏完全沒有理由背叛孫翊。

    徐琨則不同,他背後有着徐氏家族,終究是外姓,這世上同姓異志者比比皆是,何況已成異姓的兩人乎

    只是希望上天保佑江東,不要讓徐琨這個賊子得逞了。

    大約半個時辰後,張昭的府門外,已經聚集着衆多大臣及他們的部曲。

    這些大臣都是居住在城東的,是整個吳縣權力最大,對孫氏最忠心的一批人。

    張昭來到府外,今夜的他沒有穿文士袍服,而是穿上了鎧甲。

    張府門外的大臣中,除了周瑜、孫河、韓當等這些武職人員外,像張昭一樣的文職大臣如張紘、秦松、陳端等也穿上了久已不穿的戎服。

    這一幕讓張昭心中感慨,他好像回到了江東初創的那時,

    那時全軍上下,何人不敢執劍殺敵乎

    張昭站在臺階上,喊道,“徐琨賊子作亂,二尊安危不明,諸君可願隨我一同去守衛二尊乎”

    臺階下的諸臣皆拔劍相應,“固所願爾。”

    張昭見狀點頭,隨後就與張紘兩人一起打頭,領着諸臣及各府部曲朝着吳侯府趕去。

    各府的私兵聚攏之下也有千餘,但各府家主練兵能力有差,有的私兵隊列整齊,有的私兵隊形散亂,合在一起,像極了所謂的烏合之衆。

    但若是任何人知道此中實情,誰能不讚嘆一句這些人爲忠義之師

    ...

    在張昭領着衆人在往吳侯府趕去的路上,徐琨駕着大馬趾高氣揚的也在向着吳侯府而來。

    抓捕的過程雖然起了一些波瀾,但在中軍強大的軍力鎮壓下,那些只能算小浪花。

    現在該抓捕的人已經抓捕的差不多了,城西的動亂也平定的差不多。

    因此徐琨留下副將在城西主持後續事宜,他則是帶着親兵來吳侯府給徐氏報信。

    這一刻的徐琨感覺到了,好久沒有享受到的快意。

    這纔是中領軍嘛,率吳侯親軍,討平不從,多霸氣。

    想起之前的那段日子裏,他在接任中領軍後,連家都不敢回,徐琨只覺得此刻內心是暖暖的,很舒服。

    在即將到達吳侯府的時候,徐琨前方的街頭處轉出一隊人馬。

    因爲天色還不夠亮,距離也有些遠,他們又背對着徐琨,所以徐琨看不清人那批人馬的面目。

    但是看那像烏合之衆的樣子,徐琨只覺得應該是哪家世家狗急跳牆,竟敢想着來偷襲吳侯府了。

    臥槽,大功一件呀

    徐琨立於馬上大聲朝前方喝道,“爾等賊子,膽大包天,還不速速停下受死”

    徐琨的這一聲大喝,在寂靜的街道中傳出甚遠。

    前方的人聽到徐琨的聲音後紛紛轉過頭來,待他們轉過身後,徐琨隱約看清了帶頭的人面容。

    咦,都是熟面孔呀。

    好像喝錯人了。

    豈知對面的那人在看到徐琨帶兵往吳侯府而來後,頓時鬚髮皆張,他抽出腰間長劍,駕馬朝着徐琨衝來,口中大喊道,“徐琨”

    這一聲喊讓徐琨確認了來人的身份。

    隨機鬚髮皆張的那人又大喊道,“你竟然謀反,你真是千該萬死。”

    張昭因爲氣憤之下大喊而出的這一句話,直接響徹了這條寂靜的街道。

    徐琨一聽差點一口老血噴出,

    在吳侯府附近,老張頭,你不要亂喊呀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