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宅唐 >第二十九章 工部見聞
    今日當值的是李雙,原來是叫李二的,後來讓李承陽把名字改了,後世好多人都把李世民叫李二,每次李二李二的叫着,他感覺自己又認了個爹。

    李雙領命而去,李固見沒什麼事情了,他一個白身在這工部也不方便,便也就出門找李侍去了,李承陽抱了抱拳問吳禮:“吳大人,敢問我這冰司裏有多少銀錢可供支用?”。

    錢纔是最主要的,李承陽缺錢嗎,很缺,一直以來都沒有什麼進項,從一開始到現在院中的花費都是靠着李固的月錢支撐着,現在有了秦王的爵位,但秦王的月錢也不過五十兩銀子,若是放在外面這是一個不小的財富,但是對一個秦王的喫穿用度來說,五十兩着實不夠用。

    工部的情形都看在眼裏,李承陽覺得八成工部里根本沒錢,若是真要把冰司做起來,工人的喫穿用度,一些關鍵材料的採買,安排人手去運輸成品冰塊,花的銀錢必然是少不了的。

    吳禮又開始在那傻笑,李承陽看到了便也知道答案了,沒錯,工部沒錢,正感覺有些難以下手時,吳禮又補了一句:“李侍郎,別想了,太子吩咐過,別說沒錢,就是有錢也不許你用”。

    我還是個孩子啊,李承陽嘀咕着,要錢沒錢,要人沒人,完全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吳大人,不如您帶我先去四處轉轉,我也看看以後生活的環境”從吳禮這要點錢出來是別想了,不如去別處想想,吳禮自然是樂意之極。

    一圈下來,已經過了中午了,李承陽這才瞭解工部爲何如此之慘:

    鐵匠們在這酷熱的天裏,沒一個閒着的,不是在打造軍械便是打造些貴人們的用具,木匠們大部分都在歇息,少量製作箭桿,據吳禮介紹說木匠們也會和他一樣接活賺些銀錢,但也是時常的找不到活計。

    其餘的少量的幾個金銀工匠都被人借走打造首飾什麼的去了,工部的主要財源就在這幾個金銀工匠上。

    至於工部的運行模式讓李承陽吐槽不已,幾乎所有的訂單都是從兵部或戶部直接下來的,材料都是由人家出,工部對這些部門來說更像是一把趁手的工具,材料按照定好的量送過來,成品送回去也要被細細清點,那些人精幾乎算的絲毫不差。

    可憐的工部也想去抗議,也想跟陛下反應一下,然工部內資歷最高的就是吳禮,這個憨厚的侍郎,本來可以輕易的面見李淵,但覺得自己緊吧緊吧也可以過去,一直都沒拉下臉去找老主子訴苦。

    下面官員們的摺子都沒進過中書省便被不知哪裏的人截留了,一羣匠人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只能眼巴巴的熬過一年三個月的徭役,光溜溜的回家繼續活計。

    “攔住你們摺子的是誰?”如此樸實的老實人卻被這樣欺負,李承陽有些怒了,這羣工匠能給宮內做活,那他們的手藝肯定都是不錯的,這些人放在現代,有一個算一個都會被冠上某某大師的頭銜,常人慾求一件大師出品的物件那都是千難萬難。

    誰想得到這羣大師過得比苦哈哈還慘,竟是被人當成了一件工具使喚,連發言的資格都被強行剝奪了。

    “嗨,哪裏分得清人,不管是哪個當值,那都是不可能被送去審閱的,一羣匠人不幹活還能幹什麼,有口喫的就行了,我這也是被陛下脫了匠籍纔會當上這工部侍郎,這輩子已經知足啦,不敢再麻煩陛下”吳禮語氣有些低落。

    匠人的地位本就有些低,士農工商的分級制度可不是說說而已,在一些朝代中,低一級的人見了比他高一級的人,那都是要當即下跪行禮的。

    唐朝這種情況不多,但也不少,匠人在鄉下等一些偏遠些的地方還能得到尊重,但是在這公侯遍地走的長安,一半多的人都是最上等的“士”,匠人們的地位被降到了最低,幾乎沒人正視他們,看到工部的摺子自然也不會在意。

    挑戰自古以來就有的傳統那是不可能的,自己一個小萌新初來乍到就要推翻傳承了不知多少年的習俗,無異於癡人說夢。

    之前椅子的事情李承陽還有些不明白,爲何好東西偏偏被李世民按住不讓別人看到,也是習俗的問題吧,明知道他好但是就是不可能普及,尤其是在這個規矩大於天的時代,今日讓別人看到他秦王坐在椅子上耀武揚威,明天可能就被那羣御史言官們狠狠的參上一本。

    無奈的嘆了口氣,怎麼做什麼什麼不行,事事不順,不是說主角們一穿越過來那就是事事隨心所欲,招賢人,開後宮,隨便揮揮手便征服了諸王朝,從此開創新時代嗎。

    怎麼到他這全變了,步步爲艱,喫喫喝喝都要避着人,哪怕是個椅子也不可以被人看到,這還是穿越嗎?

    深吸一口氣,把飄飛的思路拽回來,想了想剛剛粗略看了一遍的工部,官員有二三十人,鐵匠有一百人左右,木匠也是差不多的數量,其餘的各級官員零零散散加起來不過二十人,這便是長安工部裏的所有人員了。

    據吳禮說還有很多人,只是都不在長安,分佈在大唐的各個道內,在那些地方需要的人是最多的,長安這個中心到是人很少。

    “吳大人,我這有一項賺錢的物件不知你想不想接”想了想,李承陽覺得還是先把錢的問題解決了再說治冰,而且這錢還不能少了,冰司面對的絕不是區區長安,可能以後還要不斷的擴展出去,畢竟炎炎夏日不等人。

    “那可太好了,不知是什麼活計,您給我一百兩,我絕對保證給您選最好的匠人”吳禮面露喜色,不是那種憨厚的笑了,一雙眼睛裏散發着精光。

    一百兩,區區一百兩讓一個侍郎變得這麼市儈,那些喫頓飯就要幾十上百兩的人也不知道心裏會不會有些負罪感。

    “吳大人說笑了,我這是長久的活計,可不是一百兩就能滿足的,這樣,我出圖紙與關係,您只需要派幾個木匠前來就行,得到的錢咱們平分”對這種捨己爲人的傻子做不到悶聲發大財,平分已經是他李承陽賺大了。

    “不知王爺說的是何種物件,不如咱們先做一個出來”老工匠的經驗,做不出來的物件一文不值,這也就是李承陽是秦王,換個人試試,不被這羣肌肉漢子打出來算是客氣的了。

    “到是我唐突了,這樣,你叫三個木匠來,不是還有皮匠嗎,也叫一個來,咱們現在就做出一個來”年輕經驗不夠,他自己知道一定能成,但是別人不知道啊,不拿出實際的東西來,誰會跟着你混。

    吳禮不敢耽誤,趕忙去側院叫人去了。

    李承陽走進大堂,不多時捧着一張紙就出來了,紙上的物件有三個葉片狀的葉子,後面有一個活動的木杆鏈接,木杆接着一個Z字形的搖桿,下方有大約一米高的支柱撐起來。

    沒錯,就是風扇,去掉了外面的保護罩,完全靠人力發電的古代風扇,這是李承陽剛剛纔想出來的,這些天笑兒經常拿着小團扇一邊閒坐一邊扇風,李承陽扇一會笑兒自己扇一會,至於吹出來的風,姑且算是有點風把,習慣後世生活的李承陽對這種風忍無可忍,這才自己做出來了點冰來解暑。

    但是冰也沒多舒服,融化的冰弄得整間屋子都溼漉漉的,呼吸中都帶着溼氣,讓人說不出的難受,看到了那麼多閒散的木匠,在想想這幾天他這個王爺的處境,人力風扇的想法就不由自主的冒了出來。

    仔細看了看圖紙,還是三視圖,該有的標識都有了,扇葉傾斜大概三十五度,四十五度的風是最大的,但是能把人累死,所以李承陽特意把角度定在了三十五度。

    吳禮帶着匠人們來了,對圖紙的畫法大喫一驚,這樣細緻的圖紙可是頭一回見,紛紛開口要拜李承陽爲師要把這手藝學下去。還是吳禮趕忙攔住了,拜秦王殿下爲師?虧你們想的出來。

    “好了好了,不用拜師,你們想學回頭我告訴你們怎麼畫,想用就用,又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玩意”李承陽趕忙客氣到。

    這東西可以說是很重要的傳承,古往今來我們丟失了多少有名的有用的發明,單說諸葛亮的諸葛連弩,若是當時有一副三視圖傳下來,也不至於到現代都沒人能確切的完美復原,做爲一個家族的傳承都是足夠了,看看那些史書中的記載吧,李承陽記得一個例子:

    是唐陳婷章對於水車的描述:“水能利物,輪乃曲成。升降滿農夫之用,低徊隨匠氏之程。始崩騰以電散,俄宛轉以風生。”

    這玩意能看出來是個啥?誰可以從這裏面找出水車的做法,若是換成了三視圖,那可能誰都能看出來一二來。

    安撫了激動的工匠們,脫掉一身羶氣的王服,擼起袖子就開始拉着工匠們一起把手工風扇給做出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