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宅唐 >第六十八章 作妖的太監
    既然決定了要好好培養弟弟,那就自然先按照個人的興趣來,小泰的興趣早就被他宣揚的無人不知,那可是立志要成聖做祖的偉大志向,還在朝中獲得了不少的支持,既然喜歡讀書,那就好辦了,先來本數學給他讀讀,回頭讀完了在想以後的事。

    最難辦的就是李恪了,三棍子打不出個屁來,好在最後在李承陽的反覆追問下,才結結巴巴的說出了自己的志向:做個對父王有幫助的人。

    這話說了等於沒說,只要不闖禍,乾點什麼對李世民沒幫助,得了,這孩子也先來本數學先看着吧,不管以後想幹什麼,數學都是一切的基礎。

    承乾還沒回來,麗質李承陽準備帶在身邊,以後跟着他一起學習東西,女孩子就是要有點特殊待遇纔好,什麼重男輕女,在他這是絕對不存在的。

    乾脆一會李承乾下了課也先給本數學先看着,等以後慢慢觀察這些人裏面在哪方面有天分,再因材施教得了。

    拍了拍手,拉着李麗質的小手對着李泰說道:“你做夢都想成爲一個真正的讀書人,你可知道真正的讀書人是個什麼樣子,你見過嗎?”。

    李泰胖乎乎的頭不住的點着:“當然見過,國子監裏都是讀書人,二哥再過些日子也會變成讀書人,我還要好些時間才能跟着一起讀書,我還算不上讀書人”。

    李承陽笑了笑,孩子的世界就是這麼純粹,拿着本書那就是讀書人了,世界上要真有這麼簡單的事情就好了。

    摸了摸李泰的頭:“那你知道讀書人都學的什麼,都乾的什麼?”。

    想了想,李泰回道:“讀書人讀的是聖賢書,學的是四書五經,乾的是治理天下的大事情,百姓沒了他們就活不下去,父王沒了他們也就不再是父王了”。

    “這話誰跟你說的?要是你身邊的人那你就回去問問,問問他是怎麼治理天下,又是怎麼讓百姓們在他的治理下活的下去的,他要答不出來你就把人辭了,答得出來就去找母妃,或者來找我問問,看他答得對不對”。

    這種話肯定不是李泰一個五歲的小孩子能說出來的,他現在也不過是剛剛蒙學,怎麼也想不出這種話來,即使他是個天才。

    肯定是身邊的人教他的,這種從小就給他灌輸上位者不能離開讀書人的人,用腳趾頭想都知道肯定是世家的人,畢竟他們身邊的讀書人是最多的,不僅李泰,怕是李恪李承乾也都遇到了一樣的事情,在不知不覺間就給李世民的兒子們灌輸一個潛意識,他們李家離了讀書人活不下去,那麼作爲讀書人代表的世家自然是不能得罪了。

    等到這些皇子們無論哪個接管大位,三觀已經成了定局,哪怕對世家有再大的忌憚,也不敢衝破心中的那道枷鎖,冒冒失失的對世家動手。

    李世民就沒有這個想法,不對世家動手是害怕世家們來個魚死網破,他並不是太在意那些所謂的讀書人們,畢竟李家現在纔是正統,一旦滅了世家,甘心一條路走到黑的終歸是少數,聰明人都知道要怎麼選擇。

    李泰撓了撓頭,努力回想身邊到底是誰說的這話,是身邊一個小太監告訴他的,現在這人就候在後花園門口等着伺候主子呢。

    胖乎乎的小手一指:“大哥,就是那個小太監告訴我的,不用等回去了,現在就可以問,喂,你過來,我大哥有話要問你”。

    小太監聞聲連忙快跑兩步,弓着身子,低着頭看着腳尖:“不知秦王殿下找小的何事?”。

    “我問你,可曾讀過書?”斜眼看着這個不懷好意的太監,沒好氣的問道。

    “回殿下,小的讀過書,當初派小的來服侍衛王,就是看在小的讀過幾年書的份上,才讓小的得以天天伺候殿下”小太監不知道李承陽是個什麼意思,只得如實回答,他作爲李泰身邊的玩伴兼近侍,本身也有點書童的意思在裏面。

    “那好,本王問你,若是你被封爲一方縣令,你欲如何治理治下之民”這就開始了,既然讀過書且說過那樣的話,你要是說不出個子醜寅卯來,那可怪不得李承陽了。

    太監一聽這個放鬆了,這是要考教他的學問?自問讀過不少書的他張口就來:“爲官要公正清廉,身體力行,在縣中推行教化,教百姓們明理知法,仁義道德,等百姓們都學會了,那這縣中便可再無饑饉之憂,亦可實現大治”。

    這話沒毛病,就是當朝大臣們回答也超不出這個範疇,大家都是這麼回答的,你秦王即使再苛刻也不能找到反駁的理由。

    沒想李承陽壓根沒想搭理他,反而揉了揉李泰的頭,對着他說:“小泰你覺得他說的對不對,是不是有那麼幾分道理?”。

    李泰掙脫了還在頭上亂揉的大手,不滿的回答:“他說的不對嗎,當官清廉,爲民做主,那自然治安就好了,百姓通情達理,自然就會安心耕作,我沒聽出有什麼不對來”。

    “那好,你看大哥繼續問的”對這個回答並不在意,關鍵是接下來的話:“你既然這麼說了,我也覺得你說的有理,那我現在給你出個題,你縣裏一塊地方突發洪水,無家可歸者共三百餘戶,現在問你,若是想要讓着三百戶人不至於飽受凍餓之苦,你這個做縣令的應該做些什麼?”。

    小太監愣了愣,大話誰都會說,但是真到了具體操作上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仔細想了半天,纔回到:“當然是先籌措糧草,分發給每戶,還要”

    話剛開始就被李承陽打斷:“好,你說說這三百戶人家約有多少人,你需要籌集多少糧草才能保證這些人直到找到活路之前都有口飯喫,給你一柱香的時間,你算吧”。

    說完又回頭看了看李泰:“你學過數術了嗎,學了的話你也跟着算算”。

    李泰點點頭,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他們都有所涉獵,因爲年齡,都只是淺嘗輒止,不過算算三百戶人口的事情,在他想來還是可以做出來的。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眼看一炷香時間就要到了,小太監已經放下手中寫寫畫畫的木棍跪在地上請罪,李泰憋着嘴還在強撐,淚花不住地在眼睛裏打轉,好像下一刻就要哭出來。

    李承陽得意的撇了撇嘴,就這?還讀過幾年書?其實這題裏面他埋了個坑,最大的困難並不是算出有多少糧食,而是受災的人有多少人口。

    大唐建國以後,戶口就變的一片亂麻,隋朝的時候爲了增加收稅,都會把每戶人都拆分,規定每家男丁一旦成年就要分家,分出來的這一家就是新的一戶,把所有百姓都分一遍,人口沒變,但是稅收可是按戶收的,這稅收就平白的多了一倍,隋煬帝嚐到甜頭之後那是把各家各戶都分的不能再分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