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梟雄之明末爭霸 >第一百九十七章 上山不易,下山難(二)
    梁明升連打帶罵的把百姓們動員起來,把大車陣解綁,每家每戶都推起一輛大車或是獨輪車準備下山。

    原本拉車的馬騾早就被殺了喫肉了,被困山上無法放牧,不殺也得餓死。

    現在就只能靠人推了,好在現在是下山,問題不大。

    梁明升把自己的兄弟們召集在一起,簡單的分配了任務,核心就是保護三輛裝火藥的大車,這不僅是衆人的富貴,更是命。萬一火藥殉爆了,所有人都得就地飛昇。

    張亦隆把標營中哨和少年擲彈兵都部署到了大車陣外,居高臨下加上還有少年擲彈兵們的手榴彈,不信蒙古騎兵還能衝進來。

    果然,在看到振威軍標營中哨排出的橫陣後,本就慢騰騰上山的蒙古騎兵出現了明顯的猶疑。

    站在張亦隆身邊的邱成笑出了聲。

    張亦隆沒有回頭,相比身邊的少年,表面冷靜的張亦隆心中卻有着深深的不安,這些蒙古騎兵居然還沒達到崩潰的地步,實在是太出人意料了。

    打仗,打的實際上就是看誰的意外更多。自從振威軍抵達後,張亦隆和周洪新就一直在不停的給對面的鄂爾多斯騎兵各種意外,樺木炮、長鈚箭、手榴彈、飛雷、槍騎兵衝陣,如此之多的意外疊加之後,按張亦隆的估計,對面的鄂爾多斯騎兵應該崩潰了吧。

    結果並沒有,他們雖然出現了明顯的猜疑和混亂,但還是維持了基本的隊型,甚至還在向山上衝。

    這支蒙古騎兵到底是什麼來頭啊?阿速軍,張亦隆在腦海中瘋狂的搜索着,這個詞不陌生,只是一時想不起來了。要是有4G網絡就好了。

    阿速軍,阿速軍,張亦隆自言自語的說了幾遍,猛的一拍大腿,阿速衛軍!元代着名的宿衛親軍之一!

    自打元順帝被明軍逐出大都後,就變成了北元小朝廷,遊蕩在蒙古草原上,被打回了遊牧民族本性。

    據史料記載作爲草原帝國的宿衛親軍之一,阿速衛軍始終忠實於北元小朝廷,可以說是少數始終忠於北元小朝廷的宿衛軍。

    如果張亦隆沒記錯的話,阿速衛軍中曾經出過着名的權臣阿魯臺,他和當時的大汗本雅失裏一起恢復了韃靼部的實力。要知道這可是在捕魚兒海之戰以後,北元小朝廷被藍玉的掃北大軍一掃而空的時候。

    就是靠着阿速衛軍的勢力,阿魯臺掌控韃靼實權長達30年,這在極端強調叢林法則的草原上可以說是非常罕見了,凡是能達成這一成就的都可以稱爲一代草原梟雄。

    透過現象看本質,阿魯臺能成爲一代草原梟雄,阿速衛軍的強力支持恐怕也是必不可少的,叢林法則嘛,沒有強力軍隊作爲後盾,阿魯臺分分鐘就被埋在地裏當肥料了。

    對了,想到阿魯臺,張亦隆就想到了另一件事,永樂七年,也就是1409年,就是這個阿魯臺和本雅失裏聯手一起在臚朐河以南全殲了邱福指揮的10萬大明精銳騎兵,創下了明蒙戰爭中第二大的敗仗。

    第一大敗仗當然是皇帝都當了俘虜的土木堡之變了。20萬京營精銳幾乎全軍覆沒,差一點連北京都丟了。

    不過,那畢竟是百年前的老黃曆了。就算當年驍勇善戰的韃靼本部精銳,也在永樂八年,即1410年在斡難河一役中被親征的朱棣按在地上狠狠的摩擦了一番,本雅失裏僅率七騎逃跑。阿魯臺也在稍後的兀兒古納河一役中被打得滿地找牙。

    到了永樂20年,即1422年,朱棣第三次北伐時,阿魯臺統率的韃靼本部甚至都沒有作戰的勇氣,直接向北瘋狂逃竄。可見早在二百年前,阿速衛軍就已經不再是一支多麼強悍的軍隊。今天的阿速軍甚至連個像樣的鐵甲都配不齊。

    不過,張亦隆到是也明白了爲什麼這支蒙古騎兵不那麼像蒙古騎兵了,因爲他們的先輩是阿速人,也就是高加索地區的阿蘭人,他們信仰東正教,算是蒙古西征歐洲時收降的部衆。

    張亦隆想到這裏算是明白了,爲什麼眼前這支騎兵如此奇怪了。阿速軍確實與一般的蒙古騎兵不同,他們是山地戰士,喜歡騎射,但更喜歡肉搏,也擅長山地攻堅。估計也就是現在落魄了,身上沒甲,馬上也沒個披掛,不然早就衝上來砍人了。

    看來不能有絲毫放鬆啊,張亦隆一邊自言自語,一邊用手輕拍下邱成腦袋上的碟形鐵盔,“小屁孩,樂什麼?山下的可是大名鼎鼎的阿速衛軍,是當年跟着忽必烈南征北戰的精銳。”

    邱成伸了伸舌頭,“大人,這也叫精銳?他們身上連個甲葉子都沒有。”

    “盔甲好壞只是個次要因素,敢不敢上來拼刀子都是決定性因素。”張亦隆也不管身邊這二個少年侍衛能不能聽懂什麼是次要因素,什麼是主要因素,只是提醒了他們,“千萬不可大意,你們身上的鱗甲也就能抗個箭矢,可扛不住馬刀的大力劈斬!”

    說心裏話,張亦隆是不希望讓這些少年侍衛和自己走上戰場的,戰場就是修羅場,每個人都有戰死沙場的可能性,穿越三人組說到底也只是凡人,既不能口吐劍丸千里取人頭,也不能弄個陽神身外身出來當替身。

    可身邊這些少年還是執意要跟隨自己,不過想想他們就算留在蘇木沁板申又能過上什麼生活呢?學徒?夥計?農民?也就這些選擇了,跟在自己身邊好歹還能學點東西,讀點書什麼的。

    楊元標這時接話了,“大人放心,我們每人都備了二個箭囊,胡大人也經常教導我們,能遠戰時絕不和他們拼刀子。”說着還扶住了插在身邊的長槍。

    蒙古騎兵的三尺馬刀和這些少年手中的一丈六尺的長槍確實沒法相比。

    張亦隆和兩少年的說笑有效的緩解了少年們的緊張情緒。

    隨着大車陣的解體,艱難的下山就要開始了。

    張亦隆知道以區區不到二哨人馬的兵力排成橫陣是很不利的,真要是被蒙古騎兵破陣成功,那就真完蛋了。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不展開橫隊,就無法有效的掩護身後的百姓和珍貴的火藥。唯一的希望就只能寄託在標營長弓的射程和少年擲彈兵的投彈上了。

    手中腰刀一揮,寒光閃過,“下山!”

    標營排成三行縱隊,最外側的刀牌手,其後是長弓手,長弓手身後是少年擲彈兵,最內側是長槍兵。少年侍衛跟隨張亦隆,他們是唯一的預備隊。

    除了百姓,大車,還有一百多匹戰馬需要照料,張亦隆把這個重擔扔給了梁明升,讓他抽人手負責牽馬下山,要求不高,只要馬不跑丟就行了,到營有重賞。

    什麼叫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現在就是了,除了梁明升的兄弟,還有十幾個人跑出來主動要求牽馬下山。

    幾百人馬車輛從山下往下走,不可能不被發現。

    年輕蒙古貴族的臉現在已經漲的血紅了,不管他怎麼催促,手下的騎兵只要離開他馬鞭的抽打範圍就會停步不前,自己又沒膽子親自帶隊衝鋒。之前被炸的血肉橫飛的手下已經給了他足夠的警告。

    但眼睜睜看着這些肥羊下山又實在太不甘心了,相比搶些土默特萬戶牧民的牛羊,劫掠這些口外的漢人賣爲奴隸顯然是收益更大的好買賣。這也是爲什麼他之前一直只圍不攻的最大理由,死人是不值錢的。

    可現在要是讓他們進入山下的營地,那麼就真的沒機會了。這支打着振威旗幟的軍隊是有火炮的,這就意味着任何強攻營地都形同送死。就算自己樂意,手下也沒人敢去。

    現在他們正在下山,護衛的人數看過來也不過百人。這真的是機會了,唯一的機會。

    “誰帶隊衝破敵陣,劫掠來的人口可分七成,我只要三成!”沒時間猶豫了,年輕貴族拋出了手中最大的王牌。

    他身邊的蒙古騎兵都愣了,齊齊扭頭看向自己的臺吉,他莫不是瘋了吧?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