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鬼穀神謀 >第二百二十一章俠義之道
    第二百二十一章俠義之道

    “我知道化武大叔沉穩大氣,做人守信,也有仁愛之心,與他相交,卻少有談及其父母。

    但依剛纔大叔所說,化武大哥當也是敬親孝子。

    不僅對伍相國十分尊敬,而且也孝於其女化蝶,教化有方,立本築基。

    至於忠則因專諸刺王僚而成爲不義之人,守三義而失一義,也是難能可貴了。”

    王禪首先從自己相對比較熟悉之人說起,而化武對王禪的映像還是比較正真,而且也守信重義之人。

    唯一缺憾就是當年,在專諸刺王僚之時,身爲帖身護衛,擅離職守,是爲不忠義。

    “不錯,不愧是楚國靈童,天賜靈嬰,天姿較常人不能比也,而且你觀人之術,十分精準。

    或許這也是你能讓吳越兩國那些權貴之人恐懼的原因之一,到並非因爲你能卜會算之故。

    化武大哥小弟亦不敢妄加評論,雖名爲不忠,可忠字難書,忠於誰,無法判別,只能依其本心判定。

    想來當年依化武大哥的智謀,在伍子胥讓他去救王后之時,該已猜到吳王僚會遇刺,可他卻還是離開了。

    雖然救得淑惠王后及其子嗣,但卻並非他所忠之對像,所以也可以說是不義之人。

    若是換成我,更加難與決策了。”

    要離說起化武還是心懷敬佩,只是也十分惋惜,未能達成四義之人。

    “嘿嘿嘿,若說如此,那天下還未必能有人能達成上,也無人能稱得上所謂的俠義之人了。”

    “那也未必,既然天地間有人靈,自然有人能達成,只是道深而路遠,非常人能達也。

    既然你也知其中之義,不若你再來說說專諸兄與慶忌兄弟爲何還是無義之人吧。”

    王禪知道要離也是有心考他,若不然他也不會服氣於王禪,只是礙於傳聞之名。

    “專諸也本是吳國之人,年輕之時,孝名遠揚。

    只是當年來吳都之後,卻並不得吳王僚欣賞,而卻得伍相國看重,介紹給了現吳王闔閭。

    算起來現吳王對他有知遇之恩,他之所忠,該是現吳王,所以刺殺於王僚並不算不忠義。

    而他捨身刺殺吳王僚,卻正好印證他是一個忠義之人。

    他既然是一個刺客,那麼守信該是本分,也未曾聽說過專諸並不守信。

    當年成爲吳王闔閭門客之時,就已知道身負重任。

    在知道要刺殺於自己兄弟之父時,雖然內心痛苦糾結,他並未失信於人。

    所以由此可見,專諸也是難得守信之人。

    至於仁義,或許是因爲他刺殺了吳王僚,卻會引發吳國內亂,讓更多百姓處於戰亂之中,牽連不少無辜之人,因他的刺殺而死。

    置這些無辜之人於不顧,是爲不仁,所以專諸少了仁義,也是一個不義之人。”

    王禪還是邊想着邊把自己瞭解的關於專諸的事統在一起,而得出如此結論。

    “不錯,不錯,你看得很準。

    專兄確實如此,不僅孝而且忠,若不是當了刺客,又遇得名主,纔不得已而爲之。

    要不然,專兄也是列國之中難得的治世之才。

    在他得知要刺殺王僚之時,想來也是十分矛盾。

    而且伍子胥又與若水爲條件,面對自己所愛之人,任誰也會犯些糊塗。

    可因此成爲不仁之人,而且也成爲慶忌的仇人。

    所以做這些,也只是爲了保全其忠義與信義。

    那麼慶忌兄弟又當如何呢?”

    要離此時已不再吸旱菸,而是專注於讓王禪來說。

    或者於他而言,可能心裏也知道,卻不如王禪說得如此深刻易解,如此讓人心服。

    “慶忌太子,身爲王族公子,聽聞其也樂善好施,頗有仁義,而且並不因自己是王族身份而看低貧苦大衆。

    也是他與你們四人情同手足的原因。

    而且他父親爲吳王,所以忠義與仁義該無問題。

    而且慶忌當年號稱吳國第一勇士,如此一身本領之人,當是重情守信之人,不屑於做無信義之人。

    若我猜得不錯,當年在他初登太子之位時,也曾得伍子胥以伍若水的承諾。

    所以他一心想攻楚以建功立業,卻無視自己父母的危險,是爲不孝。

    慶忌太子當是不孝義之人,不知要離大叔是不是這樣的。”

    要離看了看王禪,緩緩說道:“你的猜測,到並無偏頗。

    當年慶忌太子也是胸有大志,欲圖強吳國,只是苦於其父王僚一直並不贊同。

    王僚一直以爲伍子胥之謀就是挑拔吳楚關係,而吳國善不足以抗楚國。

    若攻伐楚國,於吳國百姓無利,更不利吳國長遠之策。

    由此也讓慶忌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正好伍子胥投其所好,把伍若水作爲條件,讓他遠離吳國。

    慶忌太子也想過其父會有不測,可他卻信任於伍若水之父伍子胥,同時也暗想着這該是一個機會。

    可機會卻成全了吳王闔閭,而他當然是不孝之人。”

    要離如此一說,該是十分真實,畢竟當年要離一直跟隨慶忌攻入楚國,一直與他流亡於衛國。

    慶忌十分信任於要離,有些想法,還是會與如同兄弟的要離分享。

    “要離大叔,你說得此三人,其實已是十分難得,化武雖然不忠,可卻也成就是吳王闔閭,成就是吳國的強盛。

    並且在當時的情況之下,讓他也十分爲難,見死不救,是爲麻木不仁,在仁與忠義之間,他選擇仁義。

    而專諸刺王僚,若站在忠於吳王闔閭來說,是忠義之舉。

    可因此而讓無辜之人因他而死,是爲不仁,可他要顧全忠義、信義,纔出此不仁之舉,也是逼於無奈。

    慶忌太子一心強國,本心無錯。

    卻在他與王僚政見不一,而受人挑拔,守住忠仁信之義,卻成爲不孝之子。

    置其父於死地而不顧,其心可寬,其義可嘆。”

    王禪設身處地,站在這三人當時的形勢之下來設想,知道此三人的選擇實是左右爲難。

    四義必舍其一,難與四義皆全。

    可爲什麼這三人要拼了命成爲伍若水口中的四義之人呢?

    這該就是當年伍若水並未嫁與任何一人的條件。

    而在三人成爲不義之人後,卻又都心懷愧意,無顏再見伍若水。

    王禪想到此還是嘿嘿一笑道:“要離大叔,你的事,就不該由我來說了吧!”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