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鬼穀神謀 >第六百三十五章綿裏藏針
    第六百三十五章綿裏藏針

    清晨的鄭楚邊境,這裏十分平坦,方圓三十里都是良田萬畝,只是此時春耕已結束,都無阻無擋,視野開闊。

    王禪把龍城內的楚軍全部調出,並虛實相生設置,讓人一眼觀之,也有十五萬人之衆,而這些大軍卻並非以守爲主,卻是擺出多路出擊之態,帶着一股對晉軍的壓迫之力。

    王禪一人騎着白虎,早就站在大軍前方一里之外。

    而對面同樣陳列着晉鄭衛三國聯軍二十五萬,卻布成守勢,顯得十分沉穩,威勢也不及楚國大軍。

    此時晉軍軍中一輛戰車緩緩的向王禪駛來,而王禪也躍下白虎,讓白虎趴在一處空地之上,自己單獨向前再行百步,這樣就不會因爲白虎之威而嚇到晉王的威儀,也算是給足了晉王面子。

    晉王的八馬拉車此時在王禪身前十丈之外駐下馬足。

    而身邊則跟着十數個晉國護衛包括此次晉軍主帥趙光信。

    “鬼谷先生守信,趙某護衛晉王來遲,還望見諒。”

    王禪只是微微一笑,他知道晉王是王候,此時已是八馬車駕,與天子同等,就算是兩軍對壘,也要突現身份,不可能等人。

    而王禪則不一樣,只是楚國左相,此次楚國守城大軍的主帥,身份還是要低得多,就算與趙光信相比,也要低了一等。

    所以王禪並不在意,只是雙手對着晉王一揖道:“晉王駕到,在下當在此相迎,將軍不必在意。”

    晉王此時也從車駕之中走了下來,獨自向前十步與王禪相對。

    “聽得傳聞,鬼谷先生智謀無雙,今日一見,實讓本王欣慰。

    鬼谷先生少年英才,氣宇不凡,列國之中實無人可比。

    只是不知先生邀本王陣前相聚,有何指教。”

    晉王還是十分客氣,他一下車就緊盯着王禪,從頭到腳十分仔細,而且還隱約看見王禪身後趴着的巨型白虎。

    王禪則單身一人,並沒有帶任何隨從護衛,光憑這一點來看,王禪就已是英雄氣勢不俗。

    而王禪生於虎踞鎮,身形不比北方在漢矮,不胖不廋,也是玉樹臨風,更難得其年少之身不失沉穩大氣之態。

    所以晉王一見之下,還是十分欣賞,並且看着遠方密密麻麻的楚國大軍,晉王也不敢大意,所以直問王禪之意。

    “晉王親臨我鄭楚邊境,實在讓人意外,又是情理之中。

    在下邀晉王來此,一是代我王向晉王問好,這些年來楚晉相安無事,南北百姓安居,得益於晉王胸懷天下,我王表示感激。

    只是我王與在下都對此次晉鄭衛結盟,聚結二十五萬大軍於鄭楚邊境感到不解。

    昨日我還與宋公墨翟演練攻防之戰,也是友好之交,以證楚國與宋國兵甲實力,甚是和睦友好,有利於兩國睦鄰之交。

    難道說晉國與鄭衛此次聚結二十五萬大軍,也是進行操練?

    這到也是讓人新奇了。

    可若不是如此,那就讓在下及我王十分憂慮了。

    爲解我王憂慮,在下也只得捨命陪君子,趕來龍城一觀。

    可若說鄭與衛國,在諸侯列國之中屢受排擠,卻也是我晉與楚的緩衝,有利於兩國之交。

    可若晉國以此爲據,長期佔據兩國,那麼我楚國必然同樣長期駐大軍相對,這樣一來,勞師而動衆,誤國而傷民,實不利於晉楚兩國交好,不利於大周天下百姓安居。

    若說晉國此次陣兵,只爲向我楚國示威,那晉王就有些氣度狹隘了。

    晉國世代受天子恩寵,封地佔據中原富庶之地,主導大周潮流,歷來爲列國所推崇,威勢力壓列國,如此陳兵,不該多此一舉。

    再者,聖人有言之,威自德發,有德則不怒自威,何須如此大軍壓境呢?”

    王禪還是先入爲主,先是代楚王問候晉王,以示身份相當。

    接着就問起晉王此次聚結大軍的目的,雖然並不肯定,卻幾乎把所有的可能說了一遍,唯獨沒有說晉國欲犯境楚國,這也算是王禪給晉王留的面子,同時也告訴晉王,其實王禪知道晉國根本不可能真的犯境楚國。

    而把楚王擺出,也是告知晉王,楚王無恙。

    這一些,昨日王禪已詳述過其中原由,王禪相信趙光信會如實彙報晉王,晉王心知肚明。

    而對於前幾天跟趙光信所言,偷襲晉都等卻是隻字不提,算起來十分友好,不帶一點威脅。

    晉王聽王禪說完也是一楞,雖然傳聞對於王禪已經神乎其神,可真的與王禪面對而立時才知道王禪的綿裏藏針,雖然處處徵對於晉王,卻十分婉轉,就只一問,就擊中了晉王的軟脅。

    特別是長期佔據鄭衛兩國,這只是吞併兩國的一個客氣說法,而這也是晉國此次出兵最基本的目的,也是晉王的謀算。

    鄭與衛還有宋國都夾在南北晉楚之間,無論是晉國欲圖伐楚,還是楚國欲圖伐晉,都會對其中一國進行攻伐,這是前一百年來,晉與楚兩國交戰的慣例。

    而吞併鄭衛,而威脅宋國,這是晉國的謀略,像蠶一樣,一步一步的逼近楚國,讓楚國感受晉國的威脅,而不能如意的安養生息。

    畢竟這些年有吳國時常侵擾楚國,讓楚國疲於應對,可二年前卻被王禪無形之中化解,楚國已少了吳國的危脅。

    此時若晉國不出兵侵擾楚國,那麼隨着楚國內禍已除,楚國就可以進行革興階段,若等楚國實力強大之時,那麼就會對晉國造成威脅。

    當然,晉國長遠考慮當然還是向南吞食楚國江北之地,主動進攻楚國,而吞併鄭衛宋國只是前提而已。

    只是宋國一直主張列國止戰修兵,所以並沒有與晉國結盟,也不受晉國之脅,反而與楚國交好,這也是此次晉國失算之一。

    這一點晉王十分清楚,王禪也十分清楚。

    若宋國倒向晉國,那麼楚宋邊境線長,若宋國也陣兵於宋楚邊境,那麼北方四城的兵力就不能盡數調至龍城,必分開守城。

    這樣一來兵力分散,還要對付晉鄭衛二十五萬大軍,那麼龍城就會十分危險,若龍城有失,晉軍可以長驅直入,也可據城而守,逐一攻克楚國其它城池。

    而另一點,就是秦與楚的關係,因爲使臣被刺一事,秦與楚關係緊張,可經過王禪的出使,力促秦楚重回正常交好,而且王禪還直接破壞了孔夫子代晉國出使秦國,以圖換得秦國對楚國的夾攻的結盟。

    王禪直接制鉗於秦王,讓孔夫子連秦王都未見到。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