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鬼穀神謀 >第二十九章趙氏過往
    第二十九章趙氏過往

    趙伯聽王禪問起,也是看了看李悝。

    畢竟這些事也是舊事,而且涉及很長的歷史時期,所以本不該提。

    可王禪此人若是一旦有了興趣,你若不說,怕是他會天天糾纏於此。

    李悝面色難堪,因爲他自知趙府衰敗,直接原因就是因他而起,所以趙伯看着他,他也只得點點頭,並不迴避。

    “小公子,這列國紛爭由來已久,就像你剛纔所說,無所謂善惡,我可以跟你講一講,但你知道之後,不可因此有什麼仇隙之情,你可知道”

    王禪自然知道,猜也能猜出,況且剛纔李悝的話已經說明,趙府當年有可能就和現在的張氏一族一樣,處在兩國之間。

    “趙爺爺,你放心吧,列國盛榮,並非一時之爭,況且你們所說,並非直接與我有關。我也只是想通過趙府之敗落,瞭解一些實情而已。趙爺爺與李伯伯不必憂慮,我自然不會有偏見之舉。”

    王禪到是聰明,從剛纔兩人的對話,還有相互的眼色,就可以看出一此端膩。

    “早上我跟你講過在百年前,楚莊王時期,莊王賢能,四處征伐,在列國之中強盛一時。莊王非池中之魚,所以兵出洛邑之外,陣兵待伐,意圖取周而代之,故纔有莊王問鼎之說。那時的楚國可以說盛極一時,其它列國無與出其之右。”

    王禪一聽,細想早上趙伯跟他講的歷史,心裏也清楚。

    “趙爺爺,你說過,當時周天子派了個大夫與楚王相商,知道楚王問鼎,意圖取周替之。而他卻與德來代鼎,言之在德不在鼎,意思就是讓楚莊王明白,當年周天子代商立周非因九鼎,是以德行服天下,並非因九鼎之功。”

    趙伯聽王禪說完,接着道:“不錯,楚莊王明白此理,也回楚細思,此理雖淺,卻少有人知之。若楚代周,試必引其它列國共同伐之,以楚國之力,能滅周,卻不能滅列國。所以莊王退而求其次之,受周天子之封,獨爲王候,從此楚既爲王,共受其它列國之尊。”

    王禪此時知道,楚莊王當時並非覺得自己德行不夠,實則是有自知知明,反而成其王候。

    若真的兵出大周,那勢必引爲列國共誅,那時不僅楚國滅,反而會引發列國更大的紛爭。

    時至今日,周天子雖然勢弱,列國難尊,可卻是一個列國無可逾越的憑礙,約束列國。

    雖紛爭不斷,卻相安無事,一直保持着大周天子的尊嚴。

    “晉國本也興盛一時,算起來在列國之中,就連楚國也難與匹配,一百多年前。楚莊王圍鄭,而鄭國求救於晉。晉處於景公執政之時,出兵救鄭,卻不想鄭因懼怕於楚,卻聯楚攻晉,以至於在邲大戰,晉國大敗。

    景公深慮,經營北方,不與楚國爭霸,先後在北方取得幾次大勝,實力大增。後晉國攻鄭,而鄭求救於楚,莊王再次出兵,晉國再敗。兩國之隙更加深了。

    至景公十八年,我趙家一族,本是趙國大族。三個兒子,爲爭族長之位,兄弟生隙。當年景公爲圖日後與楚國爭霸佔得先機,未雨籌謀,說服趙家三子,趙括,以死明志。但其子家眷,及其它人族人都得以續存,全部遷入現在的虎踞鎮。

    趙府之人都是當年遷入,可都有一個延續目的,那就是作爲晉國在楚國邊緣的前哨,爲晉國刺探楚國情報甚至買通楚人,這晉國服務。”

    趙伯把趙氏一族遷入此地的原因粗淺講出,王禪聽來也是有些意猶未盡。

    他知道,當年晉景公高瞻遠矚,借趙氏一族內爭,而流放趙括遺孤,來到虎踞鎮充當晉國的前哨,可以探察大周天子情況,同時也時刻探察楚國情況,算起來謀略之遠,實在讓人歎爲觀止。

    在那個時候,無人會在意一個因內鬥而受罰的落迫家族,反而會攏而優之。

    這或許也是趙氏一族能在虎踞鎮長存的原因之一。

    “這期間趙氏一族因與晉國聯繫,所以在晉國物產生意,都十分順暢,同時也爲晉國後其它國君提供楚國情報。直至上午所講,晉國爲牽制楚國,暗中扶持吳國,而楚國在平王時期聽信佞臣費無極之言,殘害忠良,而晉國則煽動吳國攻楚,至昭王時,吳國在柏舉攻楚,以至於楚國險些滅國。幸得當時的惠王有勇有謀,得李相國支持,出使越國說服越國攻吳,再說服秦國出兵抗吳,這才保得楚國存續,而惠王才得以執政楚國。這一段過往,李相該十分清楚。”

    趙伯說完喝了一口茶,看了看李悝,意思是讓李悝親自講一講剩下的過往。

    王禪現在聽得清楚了許多,趙府之敗必然與當年通報楚國的內息有關。而晉國探得楚國實情,卻並不出兵,而是依靠一直扶持的吳國來攻楚,想作漁人得利,卻不知遇上有才的李悝,破解了這一困局。

    李悝一看,也是長嘆一聲道:“前幾年,也就是你出生前一年,我助惠王奪得大位,被封爲相國。而吳國晉國欲圖楚國,當時楚國空虛,無力相抗,卻有朝中之人建議,聯吳抗晉,我知道聯呈抗晉實是引兒狼入室之舉。當年莊王攻鄭,而鄭求救於晉,原本晉國出兵,兩國不相上下。可鄭國之內卻有人出謀,反而聯楚攻晉,出爾反爾,已讓晉國上下視爲奇恥。若楚國受晉國攻擊而求救於吳,可能的結果是晉吳共同攻楚,這樣楚國縱是有秦國與越國相助,也無力支撐。而且我曾聯越,若是再棄越聯吳,自然爲君子不恥。所以當時我也是順藤措瓜,才找到了朝中之人與晉國相通的證據,也就是虎踞鎮趙府。

    晉國與楚國通謀者爲切斷聯絡,在我緊逼之下,不惜犧牲了虎遺踞鎮趙家,以至趙家在晉與楚都不能立足,幾百人無辜而亡,只餘趙光誠一人。趙光誠與你母親本有婚約,你該知道。求助於王家遭拒,又鬱悶於胸,最後鬱鬱而終,以至趙家無有傳人,才至今日之況。”

    李悝簡單的把趙府之敗的原因說出,王禪聽來,卻也正常,並非像其它人一樣,心有怨恨。

    以他來看,李悝之爲,也如同剛纔所講,並無善惡之分,他爲楚國着想,把這安置在虎踞鎮暗探除掉,並沒有違背常理,只是現在反而維護趙氏,怕也是心中有愧,纔有心如此。

    “李伯伯,你不必自責,趙氏一族,本來是晉國之人,身在虎距鎮,爲晉國謀事,你作爲楚相,出此下策,也是逼不得己之舉。”

    王禪看李悝面色難,也是適實安慰。

    “禪兒,若要縱橫列國,就勢必要擯棄一切私念,包括地域之分。列國之爭,說來說起,也只是利之誘也。當年若不是我想出人頭地,站穩腳跟,本來也有其它辦法處之。可卻一時貪功,造成不解的形勢,導致趙氏滅敗。雖然非我直接殺了那幾百個無辜之人,可卻是因我而起,勢在而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