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植掌大唐 >第二百七十五章 變相的妥協
    聽席君買介紹完這趟商隊的收穫後,林森先安排他下去休息了,畢竟長途跋涉了那麼久,着實是累壞了。

    至於這些皮子怎麼處理,林森獨自琢磨了半天,總算是有了點思路。

    只是具體想要實施下去,現有的人手貌似還是太少了一些,必須多點合適的人手來一次鋪開纔行,省的總有人模仿,沒得爲別人打開了市場和思路,爲他人做了嫁衣。

    藉着晚飯的功夫,林森將精神頭重新變得旺健起來的席君買介紹給了薛仁貴,當然也鄭重其事的說了下薛仁貴的情況,表達了一下自己的看重。

    席君買沉穩的和薛仁貴打了個招呼,完全一副此間主人的架勢,倒是並沒有對薛仁貴的到來有什麼牴觸的樣子。

    相比之下,薛仁貴可能就沒有了安心在這喫喝的那份理所當然,多少有些忐忑的樣子。

    而聽到林森介紹說,這位是自己的學生的時候,他表現的也有些不服氣和意動的樣子,不知道是不是也有成爲林森學生的想法啊。

    林森其實心裏也在默默的對這兩人做個對比,對於他們的心理,林森就沒有太好的把握了,他與人交往或是猜測別人的想法,其實更多的都是靠着直覺。

    他本人的情商在那呢,本就不是什麼能夠輕易洞悉人心的傢伙,自然也就不存在入情入理的分析別人的心理狀態這樣的技能了。

    換言之,他覺得別人是怎麼想的,都是靠猜的。

    好在貌似有了系統的存在以後,他對周圍事物的感知都變得強了許多,起碼能夠很清楚的分辨出別人對自己是心存善念,還是惡念纏身了,靠直覺來也不至於弄個南轅北轍。

    所以,他果然還是更適合做個單純的猛將嗎。

    言歸正傳,這倆人算起來也都是同齡人了,相較於席君清來說,席君買和薛仁貴可能會有更多的相似之處。

    兩人一樣有勇力,身板也差不多,武藝同樣非常高強,而且兩人其實同樣非常聰明,也不乏機變。

    從目前薛仁貴的表現來看,這同樣是一位知恩圖報的主,這從他面對林森時的態度上,也能看出些端倪來。

    但是對於兩人未來的成就,林森卻有着不一樣的想法。

    席君買大概是從小一直和沉默的父親還有弟弟一起生活,性格中有着特別執拗的地方,而且其實他並不是一個特別熱心的人,甚至可以說有些淡漠。

    但可能也正是因爲如此,他也是個特別專情的人,對於他所認可的人和事,就會非常固執的堅持,不論是對他的父親和弟弟,還是對待林森都是如此。

    這三人在他心目中,大概都是要超過了他本身的存在,而其他人嗎,大概都屬於隨時可以捨棄的那種吧。

    以他的這種性格,其實並不能太好的帶領更大的隊伍,在林森看來,很可能也就是止步於猛將這一步了。

    當然這其實也和林森有着很大的關係,因爲林森自己就不是個真的懂得戰略戰術的人,兵法這樣的東

    西就更甭提了,有個這樣的老師,天然的就限制了席君買的更多可能,

    尤其是在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身上,明晃晃的打着林森的標籤的情況下,甚至讓他連單獨領軍的可能性都要小了許多,想要投身別人賬下學習兵法這條路,更是被徹底堵死了。

    這時候的人們還是很看重這種師徒關係的,改投別人門下的做法,怕是要爲多數人所不齒的。

    再看大器晚成的蘇定方和薛仁貴,其實能有後來那樣的成就,和他們的機緣都有很大關係。

    蘇定方是給李靖這位軍神背了鍋,所以得以和他潛心學習兵法戰略多年,而歷史上薛仁貴其實也有和張士貴,這位發掘他的伯樂和上司,一起學習兵法的經歷。

    由此可見,他們的師傅都是兵法大家,本身也有着相當強悍的戰績,才能教導出這麼傑出的學生來。

    而林森嗎他自己就止步於單純的猛將一途了,教導兵法更是無從說起。

    想要讓席君買改換門庭,怕是這個認死理的傢伙也是絕不可能同意的,所以反倒是林森自己限制了席君買未來的更多可能了。

    也因此林森只想當個發掘出薛仁貴的伯樂,卻沒有得此英才而教之的想法。

    以後的成就到底在哪一步,還要看他自己的緣法,林森只是想提供給他一個更早起步的平臺而已,可沒想着毀了他。

    當然眼下林森肯定少不了腦補一下,自己下次上戰場,左邊是席君買,右邊站着薛仁貴的場面了,這配置放哪個瞭解這兩位到底有多兇猛的人身上,他都忍不住會發飄啊,這樣的保鏢隊伍,簡直不要太強悍好不好。

    當然爲了顯示下對薛仁貴的重視,林森可是專門把他安置到了一處近乎獨立的院落中,也有專人去照料他的生活,還把自己精挑細選的一匹作爲備用馬匹的突厥戰馬送給了他。

    也交代了他可以和席君買他們一同訓練,省的在等待時機的這段日子裏荒廢了武藝,當然也有讓他們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意思在裏面。

    下一次的覆滅突厥戰場上,他們肯定是要做戰友的,現在先培養好默契也挺好的。

    而在林森愜意的享受着自己爲數不多的假期的時候,李世民已經開始着手進行內部的改革了。

    覆滅突厥已報那便橋之恥,同樣是他的大目標之一,在那之前儘可能的營造一個更加穩固的內部環境就很有必要了。

    和突厥的一戰,儘管隨着他們的內部紛爭升級,加上天災人禍不斷,而使得勝利的天平越來越朝向大唐一邊在傾斜,但這畢竟是堵上了國運的一戰,同樣關係到他這個皇帝是否還能做得安穩,可以說是許勝不許敗啊。能夠調動越多的力量,齊心協力的應對國戰,自然是越好了。

    除掉一些不安定因素,順便進一步打壓下世家的力量,都在李世民的計劃之內。

    不過在那之前,他最先要做的卻是變相的妥協。

    應文官們的要求,李世民終於決定放歸一些宮女,而且是一次就遣返了足足三千人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