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少年帝國 >白登之圍篇
    這天,劉邦率少量兵力巡視平城東偏北7公里的白登山,冒頓單于收到情報,立即發出圍獵信號。網白茫茫的大地上,匈奴騎兵就像野狼似的從地上冒出來,從四面八方殺向白登山。頓時整座白登山被四十萬精銳的匈奴騎兵圍得水泄不通。劉邦這才覺悟上當了!但後悔已經來不及了!現在唯有等待漢軍主力盡早趕到。然而這一等,七天七夜就過去了。這七天七夜,不要說度日如年,就說是度時如年亦不爲過。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亡前的氣氛…白登山被圍的這一幕彷彿又把劉邦帶回到當初被項羽圍攻滎陽的艱難歲月。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如不是死要面子,聽婁敬一言,收兵駐軍,靜觀匈奴所變,會有今天嗎?如不是心急如焚,驕兵縱軍,從容慎密一些,會有今天嗎?好好的晉陽城不蹲,大老遠跑來白登山送命,劉邦,你這腦袋真不是一般的短路!自責也好,自罵也好,皆是無用。劉邦只好找來此時軍中最富智計的陳平“請問你有什麼辦法救我於水深火熱之中嗎”陳平“老辦法:重金出擊,再行離間之計”劉邦狂喜,叫陳平馬上去全盤操作起來。只可惜,陳平這個詭計具體方案已祕不可聞,不要說兩千年後的我們,就是司馬遷和班固老人家也不知其中詭法。而我們知道的只是:劉邦祕密派出使者,找到了冒頓單于的閼氏,送上貴重物品,當然還有一段動人的言辭“漢帝爲單于所困,極願罷兵修好,所以把金珠奉送閼氏,求閼氏代爲乞請。尚恐單于不允,願將國中第一美人獻於單于。惟美人不在軍中,故先把圖形呈上。今已遣快足去取美人,不日就可送來。就請閼氏轉達便了”閼氏道“金珠我收下了,這美女卻是不必”漢使道“漢帝本也捨不得這個美人,又恐獻於單于,有奪閼氏恩愛。只是事出無奈,若閼氏能設法解救,還有何說?當然不獻入美人,情願在閼氏前,再多送金珠呢”閼氏道“此事我知道了,煩汝返報漢帝,教他放心。這美人圖就帶回去吧”當晚,這閼氏便對冒頓道“賢王何苦爲難賢王!中國皇帝有神靈庇佑。我們就算得到他們的土地,也恐水土不服,不能久居。不如乘漢軍主力未到之際,就此班師回朝吧”冒頓是什麼人?他當年曾用飛鳴鏑射殺自己最愛的閼氏、又把第二個最愛的閼氏送給了東胡王。在他心中,女人是無足輕重的!可以拿來玩,也可以拿來送人,但一涉及國家利益,那是萬萬讓不得的!於是,冒頓不但不聽閼氏的遊說,反而祕密與王黃、趙利他們約好日期,進攻劉邦!然而到了會師的這一天,冒頓的願望落空了!王黃、趙利和他們手下的兵一個都沒來,連個通風報信的都沒有。這就只有一個可能:他們暗通了劉邦,反戈一擊,準備抄匈奴老巢了!冒頓單于幡然醒悟,前有閼氏勸言,後有王、趙不至,陳平搞的這是捆綁陰謀,一條龍服務啊!同時冒頓又擔心:已圍困七天了,漢朝主力大軍也差不多該到達了,這時兩軍火拼,匈奴能否有百分百的勝算?倒不如就此放劉邦一條生路?於是,冒頓下令:把圍兵解開一個角,待觀其變…這時天降大霧,整個白登山被籠罩在一片霧霜之中,咫尺之內,不見人頭。這是開溜的最好時刻!劉邦立即派人出入試探,結果匈奴沒有一人反應。不管冒頓是真不察,還是假不覺,劉邦決定:馬上開溜!陳平命令弓弩手每人上兩支強弩,左右夾護劉邦,隨時應對不測…這場驚天大逃亡中,沒有一人不屏氣凝神、心驚膽跳,謝天謝地,劉邦終於逃出了包圍圈。劉邦一出重圍,馬上命令夏侯嬰加大馬力逃命。劉邦這叫慌不擇路,問題是:冒頓能解開一角,說淺一點是送人情,說深一點是試探。如真的急跑,肯定又打草驚蛇。到時匈奴兵一覺察劉邦逃命,肯定狂追而來。更可怕的還有:匈奴兵不懂漢語,他們眼裏沒有偶像,只有人頭,就算劉邦像當初對丁公那樣喊出一百萬句“賢人爲何難爲賢人”也救不了自己一命!這時,夏侯嬰發揮向來從容自信的脾氣,只對劉邦說了一句“我駕車,你放心”說完,繼續保持應有車速前進。果然,劉邦安全逃離,進入平城。夏侯嬰果真奇人也,這是自彭城兵敗、滎陽逃亡之後,第三次向全世界展示中國人光輝燦爛的高超驚險逃亡車技!夏侯嬰之後,再無車手!劉邦此次得以成功逃亡,首功陳平。史書上沒交代王、趙如何暗通劉邦,從而造成冒頓會師不至,但陳平之計既是祕計,定有祕不宣人之事。在我看來,劉邦肯定與王黃、趙利他們有重大政治交易,但這種危急存亡之下和一個小癟三的交易,對劉邦來說定是一件奇恥大辱!所以劉邦只能忘掉它,而忘記它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再提起它,讓它一點一點爛在肚子裏,從此史書也想不起它!不管如何,總算逃過一劫。當劉邦逃回平城時,漢軍主力也到了。這恰好應了冒頓的猜測,如不放劉邦一條生路,恐怕真的要火拼,那是勝是敗,也很難定論。於是冒頓只好撤兵回匈奴去。而劉邦也命令撤軍,只留下樊噲平定代地。回到廣武,劉邦馬上叫人放了婁敬“朕悔不聽你的勸告,以困平城。那些不明虛實的使者,都已被朕斬殺了”並封婁敬爲二千戶的關內侯,號建信侯。這一天,劉邦漢軍來到恆山郡曲逆縣。這是歷經多年戰亂,繼洛陽之後,劉邦看到的第二個壯麗之地。御史告訴劉邦,曲逆在秦時有三萬餘戶,如今也只剩下了五千戶。劉邦爲感謝戶牖侯陳平的救命之恩,決定將他改封到這一大縣食邑。曲逆縣所有的財政田賦收入,盡歸陳平。劉邦掐指數來,陳平已六出奇計,一一如下:1重金離間項羽和諸將;2陋飯粗菜款待項羽使者,從而成功離間范增和項羽;3組裝紅色娘子軍忽悠項羽,使劉邦成功逃離滎陽城;4和張良一起踹劉邦一腳,封韓信爲齊王;5設計僞遊雲夢,誘捉韓信;6使千古祕計,解白登之圍!劉邦繼續趕路。12月來到趙國,順便就留下做客。趙王張敖娶了劉邦和呂雉唯一的愛女魯元公主爲妻,他便以子婿之禮招待劉邦,親自端食倒水。然而劉邦仍不改罵人如罵奴一樣,把張敖罵了個狗血淋頭。在劉邦看來,張敖之所以有今天,全賴有一個好老爹(張耳)和好岳母(呂雉)。張敖哪一件東西是自己打下來的?他所謂的功勞和爵位根本就不成正比!劉邦具體是怎麼罵張敖的,史書上沒有記載。但根據當時劉邦的心情,我們完全可以這樣想象“小子,**不要以爲是我女婿,我就不能罵你;你也千萬別以爲像條狗一樣伏在我左右,我就不想踢你;你更別以爲我是被冒頓圍攻了一頓,就回來向你開火。錯!我之所以不爽,是因你無能!我問你:王黃立趙利爲新趙王的時候,你在哪?別人都搶你王位了,你還好意思躺在趙國冬眠?讓我這個老岳父去替你打鬼,你說你象不象話?張耳英雄一世,真不知怎麼生出你這個沒用的兒子?如不是你老爹,不要說趙王,你想泡我女兒,門都沒有!你聽好了:別以爲你有一個岳母大人罩着你,就可萬事無憂。我擡得起你,也踩得起你,如你哪天惹我不爽了,你就別想在趙國混了!劉邦之罵,狠毒至極。然而張敖就當自己失聰耳盲一樣,屁都不敢放一個。劉邦罵完,喫飽喝足,拍拍屁股就回洛陽去了。然而劉邦這幅高高在上的姿勢頓時惹怒了兩個人,他們就是趙國的國相貫高和趙午。在貫、趙二人看來,這個大王,實在軟弱得不行。連我這等旁人都看不順眼了,他竟還能忍聲吞氣,實在不可思議。於是他們一起去見張敖,異口同聲地道“天下豪傑並起,能者先立。如今大王侍奉皇帝甚恭,而皇帝如此無禮。我等請爲王弒之”什麼!張敖聽得又驚又怕,兩隻手指放在嘴邊,不由咬出鮮血。豪傑並起?請問我是豪傑嗎?能者先立?請問我是能者嗎?還請爲王弒之,請問你們這麼做真是爲了我嗎?正所謂人貴自知,我知道自己是什麼貨色。根本不要你們吹捧,更不要你們鬧事。委屈我一個不算什麼,但如因此把整個趙國都搭上,那你們就太他媽渾蛋了!好一會後,張敖終於鎮定下來,對貫高、趙午道“你們想爲我出氣,我感謝你們。但此計萬萬使不得。君不知:先前我老爹失去趙國,全賴皇上才得以復國,我才得以繼承王位。趙國一草一木,無不是當今皇上送給我們的,請你們以後再不要說這種殺頭滅族的話了”呵,果然是一個孱王!貫高、趙午真是無語了。殺還是不殺?這是一個問題。貫高和趙午祕密討論後的結果是: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殺!同時他們還深深地認爲:張敖是一厚道之王,沒忘記恩德實屬常情;但張敖受皇上詬罵,我們做臣屬的都忍受不得,只得殺之而後快。不過事情成功,就歸於趙王;事情失敗,我們自己承擔責任,與趙王無關!這個貫高,說他腦袋發育不健全,實在有點損他。但他只因劉邦辱罵了張敖幾句就叫喊要殺,實在是腦袋進水。請問:1你以爲行刺劉邦就能使張敖脫離苦海?你殺了皇上,請問皇上的兒子們會放過你嗎?其他諸侯會放過你嗎?2你說行動失敗,不關趙王的事?問題是你貫高身爲趙相,說行刺天子與趙王無關?這話不要說人打死不信,就是鬼都不信!如此看來,張敖纔是最明智的。忍爲上策,唯爲忍才能苟活於世。只可惜,弱主屬下有弱智,貫高還是行動了!12月,匈奴捲土重來。冒頓不費什麼力氣就攻下了代郡。劉邦的二哥、代王劉仲根本不敢接戰,直接從小道就逃回了洛陽!實在太丟臉了!可畢竟是親兄弟。殺是殺不得的,唯有一個辦法就是廢王削位。於是劉仲的代王被廢爲郃陽侯…這時,太上皇來找劉邦了“你四弟封了楚王;你二哥代王雖然沒了,但好歹也是個郃陽侯啊!可你大哥劉伯呢?你爲什麼不封他啊”劉邦“大哥?他不是已經死了嗎”“他還有個兒子劉信呢。這次跟你去打韓王信,就算沒功勞也有苦勞啊”“兒並非忘懷。只不過大嫂度量狹小,當年不願分羹之事,兒所以尚有餘恨呢。父親既如此說,便封劉信一個羹頡侯便了”漢高祖7年(BC200)1月11日,劉邦封愛子劉如意爲代王。但劉如意沒有親自去代地就國,而是由陳豨擔任趙國的相國,代替劉如意前往代國,在邊境監察趙、代之兵。2月,蕭何奏報:長安的未央宮已經修建完成,請御駕親往巡視。劉邦便正式下詔:由櫟陽遷都長安。隨後率文武百官西行入關,蕭何當然接駕,導入遊覽。劉邦見到了未央宮修得極其壯麗,便怒道“天下剛定,百姓依舊勞苦,成敗也未可知。你奉命建造宮室,怎可如此豪奢”蕭何答“臣正因天下未定,不得不增高宮室,借壯觀瞻。而天子以四海爲家,若宮殿狹小,何以示威?且恐後世子孫仍要改造,反多費一番工役,還不如就此一勞永逸”劉邦聽到這番話,馬上轉怒爲喜“汝言甚是。我又錯怪你了”但其實明眼人誰不知道:這位大漢開國皇帝也是個好誇奢的主,責備蕭何實是佯嗔佯怒,欲令蕭何代爲解釋,以免貽譏。君臣之間,心照不宣。羣臣雖多是關東之人,但皇帝有命,住在長安就住在長安吧。只有太上皇始終覺得有許多束縛,所以常常在皇帝面前提及故鄉,有意東歸。但劉邦既已遷都,就不會輕易再遷回去。於是他派出巧匠吳寬,去往豐邑,將自己故鄉的一切畫成圖樣。隨後下令:在長安東偏北35多公里的驪邑破土動工,將故鄉的田園屋宇、竹籬茅舍,一一按原樣建成。又從豐邑召來許多父老,按原址在這裏給他們一一安排新址…一切大功告成之後,劉邦下令:將此地改名新豐縣。便請老父親一起暇時往遊,與父老們列坐談心,不拘禮節。太上皇這才轉愁爲喜…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