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少年帝國 >七國叛亂篇
    吳、楚、趙、膠西、膠東、菑川、濟南,總共有七國。荷♀包網另外還有兩個有待考驗的諸侯:齊王、濟北王…各就各位,就差最後導火線的引爆了!漢朝中央政府最後還是引燃了這場“吳楚七國之亂”的導火線:當削吳國會稽、豫章兩郡的文書到達廣陵時,劉濞立即行動,誅殺國中兩千石以下所有中央朝廷的官員,率先向諸侯們吹響了圍攻中央的號角!舉目望去,整個大漢境內反聲一片。北邊,趙國發兵至西界,還把塞外匈奴拉將入夥,只等吳楚兩國兵馬一到,就聯兵打劫漢朝;南邊,劉濞發使往閩越、東越,聯合發兵;東邊,膠西、膠東、菑川、濟南四國已兵馬鼓出。可就在這時,有一個人說:對不起,我不幹了!這個人,正是齊王劉將閭。話說造反之前,劉肥的這六個兒子、兄弟六人是開過會的,你劉將閭也是點過頭的。現在突然反悔,臨陣脫逃,什麼意思嘛?我們可以理解另一個兄弟、濟北王劉志的臨時沒有響應,那是因他被郎中令劫持,動彈不得。可你劉將閭突然放棄造反,是不是想看我們四兄弟當**,你一個人留守齊國、立貞節牌坊?如是這樣的話,那就沒什麼好商量的。攘外必先安內,打你!膠西王劉卬、菑川王劉賢、膠東王劉雄渠、濟南王劉闢光四兄弟開了一個碰頭會,最後一起對劉濞說“你們吳、楚、趙三國先打前鋒,等我們四兄弟清理完後院,再西向與你們合軍奮鬥”劉卬自告奮勇,充當兄弟四國聯軍黑老大,率兵打到齊國首都臨淄。一夜之間,想立牌坊的齊王劉將閭,被四個**兄弟團團困住!劉濞造反,他把所有老本都押上了。如果贏,就贏得天下;如果輸,也要輸個精光!吳國上到62歲(劉濞的年齡)下到14歲(劉濞少子的年齡),管你會不會打仗,只要走得了路、拿得起刀槍,必須通通上陣,準備爲國捐軀。數了一下,整個吳國共徵發起了20餘萬人。劉濞,你不能輸啊!一輸,全國人民也跟着你玩完了。我想:這應該是劉濞在心裏不斷地給自己說的話。吳軍與閩越、東越軍會合後,便從廣陵出征,西渡淮水,與楚軍會合。隨即便以“清君側、誅晁錯”爲口號,發動了浩大的吳楚七國之亂!劉濞致書劉長諸子、淮南諸王。衡山王劉勃謝絕吳使,明確不願造反;廬江王劉賜意在觀望,含糊答覆。淮南王劉安倒是想與劉濞同反,奈何中了其國相的計謀,佯請爲帥,待兵權到手後便不從劉安之命,守境自保。劉濞此時也顧不得許多,便與劉戊一起,向劉武的梁國大舉進攻。在棘壁大敗梁軍,殺數萬人。一路乘勝砍殺,銳不可擋。劉武再派兩支軍隊出戰,又是全軍覆沒。劉武只能一邊飛書長安,向親哥哥劉啓求救。一面準備死守國都睢陽。自楚漢相爭結束、漢高祖立國以來,儘管諸侯造反不斷,可還從來沒有這麼大的聲勢,一下子冒出七個牛鬼蛇神,要衝上來跟玉皇大帝較真來了…晁錯,你這次真的是捅到大馬蜂窩了!此時,35歲的漢景帝劉啓終於想起了自己父親劉恆臨駕崩前的遺言“小子記着:有困難,找亞夫。他是個可以肩挑重任的好同志”於是,當七國之亂的消息傳到長安時,劉啓第一個找到周亞夫,且馬上做出以下部署:1拜周亞夫爲太尉,率36將軍迎戰吳楚聯軍;2派酈寄率軍擊趙;3派欒布前往東方救齊。最後,劉啓還想重新啓用一重要人物——外戚竇嬰。劉啓緊急召竇嬰進宮。然而當竇嬰聽說皇帝要拜自己爲大將軍時,他極力推辭“多謝陛下擡舉。國家危急,我也想爲國效命啊。只可惜我身體有病,能力又差,不足擔當如此大任啊”其實,我覺得竇嬰更想說的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當初我竇嬰死活勸你不要削藩。好啦,現在削出事來了吧?竇嬰,你就別裝了。你不就惦記我當初沒聽你勸嗎?還有當初竇太后修理你的那點陰暗帳肯定也沒忘吧?不過現在是什麼時候啊,你怎麼就老把那破事放在心上呢?劉啓這樣對竇嬰說“竇太后削你門籍的事,她已經慚愧了。你把這事就忘了吧。再說如今正是國家危難之際,您誼關國戚,又是一個大俠義之人,怎麼能坐視不管呢”嗯,這話聽着挺舒服。竇嬰當即答應下來。劉啓便立即拜竇嬰爲大將軍,同時賜金千斤。劉啓賜給竇嬰的這兩樣東西,竇嬰只拿了大將軍一職。至於千斤黃金,則全部堆在辦公室的走廊外,告訴將士“缺錢的就自己拿去花吧,千萬不要替我心疼”好一個俠氣十足的竇嬰!竇嬰受拜大將軍,火速前往滎陽駐守,防範齊、趙兩兵越境深入。由周亞夫對吳、楚,竇嬰對齊、趙,劉啓同樣也拿出了中央朝廷的全部家當,和叛軍們決一死戰!拋開國家大義,從人性本私來論,晁錯的削藩之計,確有離間帝王骨肉之嫌。凡是挑撥離間,不受天譴,亦受**。此中感觸,數晁錯的老父親最能體悟。此時,老父親已從千里之外的老家穎川趕到京城長安。老人家一見到兒子,就發問“現在外面沸沸揚揚、怨聲載道,說你身爲人臣,卻侵削諸侯,疏人骨肉!請問:你這究竟是想幹啥呢”晁錯“請父親理解。我這是爲了國家。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廟不安啊”老父親仰天長嘆“劉氏得安,晁氏必危,你認爲這樣做值得嗎”晁錯“…”晁父“好吧。國家國家,無國就無家。爲了國家,丟了小家。俺這個當父親的也只好陪你走一趟了”說完,老父親便哀傷離去。沒多久,消息傳來:晁父飲藥自殺了。臨終遺言:我真的不想看到我們晁家災禍降臨的那天,好死總比禍死好!晁錯和他父親這條不可逾越的鴻溝,註定難以填平。古往今來,有幾個英雄能做到忠孝兩全?爲國家幹革命,當然就不要捨不得小命。父親可以曲解我,諸侯可以攻打我,但是,我怎麼也不能讓歷史遺忘我!是的,青史留名,是一個政治家最大的夢想。如沒有這個做爲驅動力,那麼所謂的政治家,不是混混,估計也就是國之蛀蟲。晁錯當然不是混混,亦不想做蛀蟲。他現在最想做的,是要怎麼搞掉這些反叛的諸侯!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晁錯想劉濞死,劉濞當然也想晁錯死。這場七國之亂的口號正是:清君側、誅晁錯!劉啓再次召見晁錯,商討下一步行動。這次,晁錯給劉啓出了兩招。準確地說,這是實實在在的昏招!1建議劉啓學老爹劉恆,親自出徵。晁錯本人則防守長安。因劉啓此時還未立太子,晁錯的意思就是我來做京城的老大;2建議把吳楚兩國還沒攻下的徐縣、僮縣割讓給劉濞,以驕叛軍之心,中央軍再以逸待勞,一鼓平亂。當劉啓聽到晁錯的這兩條建議後,只有兩個字:失望。如再加兩個字,那麼就是非常失望!他真的不相信傳說中的智囊,竟能想出如此下流無恥的招術!晁錯之無恥下流,想想就可知道:1儘管說晁錯現在已是御史大夫、三公之一的高位。但歸根到底,你不過是皇帝的一個高級打工仔。既爲馬仔,就得拼命。別忘了火是你點起來的!現在燒到眉頭了,要滅火也是你去!憑什麼叫我老闆打前線,你卻坐在後方高翹二郎腿?2關於土地割讓問題。真是此一時彼一時,晁錯讓人覺得既好笑又可憐。當初你是鐵了心的要削藩,現在諸侯既然造反,那就鐵了心跟他們幹到底就是了!憑什麼要把土地割讓給劉濞?難道不知這樣造成的不良後果是什麼?不要說以前你削藩得到的土地一分得不到,甚至會被諸侯們擡高價碼,把中央原有的土地也割了去!這不是虧大本了嗎?仗能不能打贏是能力問題;無端割讓國土,那就是態度問題了!就衝你這個態度,斷定你不是什麼好鳥,更不是什麼好政治家,充其量不過是個玩弄權術的膽小鬼!既如此,我劉啓對你還有什麼好託付的呢?是不是可以開口說一句:滾蛋!其實劉啓心裏也就發發牢騷,要他喊晁錯滾蛋,現在還缺一充分的理由。然而馬上就有人替劉啓找到了一絕佳藉口。此人正是前吳相袁盎。而袁盎替劉啓對晁錯喊出的口號更狠,那就是一個字:殺!有必要交待一下:袁盎和晁錯結怨成死仇,絕不是一兩天的事了。他們之間的恩怨可追溯到漢文帝時期。那時候,袁盎是皇帝劉恆的紅人、晁錯則是太子劉啓的紅人。都說文人相輕,其實政客亦是如此。兩人因性格及政見不同,所以從來就互相看不上眼。有袁盎在的地方,晁錯肯定消失;有晁錯講話的地方,肯定也不見袁盎的身影。兩人就像是好鬥的公雞,從未聚在一堂會語。後來,袁盎自知在朝中得罪不少人,感到在中央難混,便主動向劉恆請調地方工作。劉恆批准了,先調其爲隴西都尉,因政績不錯,又調到吳國做劉濞的國相。劉濞之難以伺候,那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然而已有人教袁盎一招:如想在吳國生存,就不要管事,天天找吳王喝酒,然後有事沒事旁敲側擊,勸他不要造反。這樣可保你全身返京。袁盎聽從此人建議,到吳國後,只管喝酒吹牛,從不管事。果然劉濞待其不薄,造反時獨留下袁盎這個兩千石的原中央高官不殺。其實,現在的袁盎和晁錯實力相比,那可不是一個檔次。從七國之亂中保留一命苟活於世,袁盎已經謝天謝地了。根本沒想到還要去殺誰。可這次袁盎不得鋌而走險,對晁錯先下手爲強!因晁錯已磨刀霍霍,衝着袁盎而來了!袁盎和晁錯之前的諸多不和,其實都不成爲晁錯殺人的全部理由。晁錯之所以想對袁盎動刀,唯一合理推測就是:劉濞是反賊,這反賊不殺袁盎,說明袁盎亦是反賊!袁盎是中央派去的人,怎麼也成了反賊?劉濞有錢,估計他是被收賣了。在這樣的推論下,袁盎當然就該死了!於是,御史大夫晁錯將總監察官(丞)及監察官(史)召來“袁盎估計是被吳王劉濞用金錢收買了,所以專門替其掩蔽過失。他曾口口聲聲說吳王不反,怎麼現在就反了呢?我斷定:袁盎肯定是參與了造反隊伍,你們去把他抓起來治罪”請注意晁錯給袁盎定罪的關鍵詞:估計,斷定。這兩個詞語都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以個人臆測來判定一個人有罪,只能說明一點:晁錯心裏陰暗,擺明了就是想趁機搞掉對手!晁錯之陰暗面,當然不能逃過屬下兩位同志的眼光。於是丞、史聯合對晁錯說“大人,如吳王沒造反之前殺袁盎,也許還能絕劉濞反心;現在反都反了,你殺袁盎又有什麼用呢?再且,劉濞不殺袁盎,不一定就代表袁盎被收買。說不定袁盎有其他什麼絕招呢”中國歷史上有太多的誣衊和栽贓殺人。但其前提必須是:主謀人必須有絕對一手遮天之能耐,或有同穿一條褲子的合作伙伴。只可惜晁錯此兩者都缺乏。他遠沒達到能一手遮天的地步,丞、史兩人也根本就不想與他合作殺人。終於,晁錯沒能殺成袁盎…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