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少年帝國 >張騫鑿空篇
    元鼎2年(BC115)春天,供漢武帝求神拜仙的柏梁臺完工。荷包臺上有一巨大的高20丈、大7圍、以銅爲之的承露盤,盤上有仙人掌用以承接天露,和玉屑飲之,據說可以長生不老。史書評論“宮室之修,自此日盛”

    2月,趙周被任命爲丞相。3月15日,石慶被任命爲御史大夫。

    春天,大雨雪。夏天,大水。兩場天災使關東地區的餓死者以千數。

    本年,劉徹任命孔僅爲大農令、桑弘羊爲大農中丞,在京城設置平準官、各郡國設置均輸官,開始進行與民爭利的國家壟斷商業行爲。同時劉徹又下令:廢除使用僅僅五年的白金,再下令禁止天下各郡國私自鑄錢,將鑄幣權收歸國有,專令上林三官鑄錢,天下非三官錢不準流通使用。

    當年,張騫因熟悉地理,所以劉徹派他隨衛青對匈作戰。張騫發揮專業優勢,替衛青出了很大力,也被封爲博望侯。可沒想到:後來和李廣配合對匈作戰卻誤了大事。結果,侯爵丟了,還差點賠了性命。

    自那以後,張騫就一無所有了。一無所有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了想法。有想法,就有力量。有力量,就可能實現未來…戰爭讓張騫懂得了:戰爭需要冒險,他渴望冒險,但他不適合戰爭。而他的夢想,在蒼涼的遠方,在遙遠的天外…

    張騫彷彿再次聽到了遠方的呼喚,彷彿在夢裏又看到了遠方。他知道:在戰爭中跌倒,不一定要在戰爭中爬起。他這輩子如想翻身,就必須再做一次偉大的旅行。

    本年,張騫向漢武大帝劉徹請求:自己想再出去走一趟。終於,張騫得以借這一次遠行東山再起,攀上了他人生的最高峯,也是與明朝時的鄭和下西洋一起並列成爲無法超越的漢民族兩大向外開拓的豐碑!

    從哪裏走?怎麼走?此時的張騫心中已有一完美的計劃:

    張騫認爲,過去匈奴把握關道,西域不通,現在不存在這個難題了。大漢已卻匈奴於漠北,而匈奴渾邪王又投降,正好給漢朝一條通往西域的道路。只要給我一雙鞋,一條道,我就能再次順利抵達西域。這是其一;第二個問題是去哪裏?張騫初步確立了幾個目標,重點對象是烏孫國。

    現任烏孫王名喚昆莫。上一代烏孫王、昆莫之父難兜靡被大月氏人所殺、烏孫亡國、烏孫人亡走匈奴。那時,昆莫纔剛出生,也被抱往匈奴哺養。一晃N多年過去,昆莫已變成一勇敢的戰士,他向匈奴單于請求殺敵報父仇。匈奴單于同意了。於是昆莫帶着一隊兄弟,向西攻破大月氏,奪回屬於自己的土地。可沒想到的是:昆莫復國後就不聽話了。他一直賴在自己的土地上,不肯朝請匈奴。匈奴派兵來教訓他,沒想到反被他教訓。後來漢匈戰事越來越喫緊,匈奴也只好放棄烏孫王不管了…

    總結以上歷史,張騫認爲:蠻夷之人,向來貪求漢朝財物,我們不如拿錢去賄賂烏孫王昆莫,勸他搬家。搬到哪?渾邪王舊地。自渾邪王投降後,就空出來大片土地。反正閒着也是閒着,不如就將這片大閒地,作爲烏孫國人民的新居地。只要昆莫肯來,與漢朝結成兄弟。那麼,這就不亞於給匈奴製造了一個強敵,砍了匈奴的右臂。從長遠來看,也有利於抵抗匈奴的再次騷擾。更長遠的還有:只要搞定烏孫,那麼西域一帶的少數民族兄弟也就容易賄賂了。逐一搞定西域諸國,使之爲藩臣,整個天下,就都是漢朝的了…

    張騫這一計劃,不是一個三流騙子搞出來騙錢的伎倆;也不是一個夢想家提出一烏托邦式的泡沫圖案;這是一個偉大的漢人,替咱們偉大的民族和國家,做出的一個偉大設想!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無論經過多少生死分離,但最終歸於一統。這個一統的前提,是因爲咱們光榮的歷史裏,幾千年來一直有着一個不變的夢想:天下!

    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孔子一生的夢想,亦是後世儒生們共同的夢想。而張騫要告訴世界:中國的天下,不僅僅是靠打出來的,更是靠走出來的!

    打出去、走出去,這是強漢時代最強悍的聲音!這個聲音,響徹天空,感染大地。在這一刻,已過不惑之年的42歲的漢武大帝劉徹心動了。

    心動不如行動。劉徹這個巨無霸贊助商再次被張騫說服。馬上的,劉徹便拜張騫爲中郎將,率團出發,第二次前往開拓西域。使團成員有隨從三百人、副使若干。此外,劉徹還爲西域諸國準備了厚禮:馬匹600、牛羊數萬頭、金幣綢緞價值數千萬。

    經長途跋涉,張騫一行人終於來到此次金錢公關的第一站——烏孫國。

    據《漢書西域傳》烏孫國有12萬戶、63萬口、軍隊有188800人,首都赤谷城距漢朝首都長安有8900裏。其生活習俗與匈奴沒啥區別。都是隨畜逐水草,牛羊喫到哪,他們人就到哪。人到哪,就在哪住下。正所謂茫茫草原,四野爲家是也。

    這個烏孫國實力不小。而張騫此次西域鑿空之行,最重要的就是要搞定烏孫國。搞定烏孫,其他國都好說;搞不定,其他國那就難說了…

    擔心什麼就來什麼。按理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然而這個烏孫國王昆莫,非但不樂,反而有些驕傲。人一驕傲,就變得無知。一無知,就對張騫無禮了。所謂無禮,是指昆莫招待張騫一行人的規格檔次太低,根本不符合漢朝的要求。

    於是,當烏孫王擺出無知的待客儀式,張騫決定要好好教訓教訓昆莫這個井底之蛙。事實上,說昆莫無禮,那是漢朝的說法。如換用烏孫王的說法,沒有什麼不妥。因烏孫王是仿照匈奴單于接見外國使節的儀式來招待張騫的。

    然而張騫卻認爲:外交儀式要與國家力量相對稱。匈奴單于充其量不是草原上的一個大頭目、烏孫王則更只是63萬人口的一個小頭目。而漢朝皇帝,別名天子,通俗地講,是天下最大的頭目!

    無論匈奴還是烏孫,和漢朝相比,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張騫是代表大漢天子持節來見烏孫王的,所以烏孫王不能用匈奴單于見使者的儀式見他。於是張騫就對烏孫王昆莫說了一句話“天子致賜,王不拜,則還賜”此話翻譯過來就是:我是代表天子來對你進行賞賜的,如你不按漢朝的儀式拜見我,就請將賞賜還給我!

    這就是金錢和國家力量的魅力!你想拿錢?就得聽話;不然休想得到一個子兒!看在錢的份上,昆莫立即按要求,向張騫行了拜禮。

    拜完以後,其他衣食住行的規格還是按烏孫國的規矩來辦。對於這個問題,張騫無所謂了。馬上的,兩人進入到第二項程序:談判!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