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長歌當宋 >第七百三十八章論監察的重要性
    薛奎和葉安在利益上是不衝突的,這一點他們兩人都清楚後,所以薛奎纔會幫葉安出這口惡氣,當然這些人在回到葉安這裏的日子也不好過。

    雖然公廨原本人少,但按照葉安的進度還是能完成任務的,現在多出來這些人雖然分擔了原先官吏的工作量,但同樣的他們也會分走功勞!

    葉安之前可是紅開白牙的答應他們會把功勞分出來,人越少每個人分的便越多。

    現在這些赴任的三司官吏就成爲先來者的絆腳石。

    沒人希望自己的功勞被人分走,於是便愈發排擠這些後來者,而後來者本就是被薛奎逼迫着來的,現在又遭到排擠,自然把心中的怨恨歸咎到了葉安的身上。

    只不過他們沒想到的是葉安正愁沒機會整治他們,現在送上門來了,消極怠工的直接“打回原籍”,做事不仔細的直接當衆斥責,他們還不敢還嘴。

    官大一級便壓死人,何況是官大這麼多級,被葉安當面訓斥只能忍氣吞聲,在人後不斷咒罵發泄。.七

    葉安知道這些情況,但並不着急對他們施以手段,這裏畢竟是三司,而這些官員不是自己的直接下屬,充其量不過是臨時抽調過來的“臨時工”。

    但“臨時工”卻有很多用處,比如用來背鍋…………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裏,被葉安剔除的官吏便有十位之多,並且都是犯了錯誤被踢出去的,葉安說的有理有據讓人無法辯駁。

    這些官吏被踢出茶榷務的公廨房後甚至有些慶幸,慶幸自己的離開,因爲在他們眼中葉安編篡的茶榷新法簡直是就是進度緩慢,漏洞百出!

    茶榷法的問題出在哪?無論是貼射法還是交引法,亦或是折中法都是不能平衡各方之間的利益,而葉安居然妄想着要讓茶農受惠的同時,還要使朝廷的稅收不減,還要讓茶商有賺頭,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葉安卻並不慌張,因爲從一開始他就想到的解決方案,而這些人只是看到了表現,並沒有看到實質性的內容,讓他們出去“散播謠言”並不是一件壞事。

    用薛奎的話來說“掩人耳目,厚積薄發,長生當盡力施爲!”

    沒錯,從一開始葉安並與薛奎透過底,範雍看好薛奎,同樣他也看好葉安,所以這兩人有着天然的親近。

    再加上在政治上的羈絆,不得不說葉安與薛奎之間有着天然的利害關係。

    政治總是這般玄妙的,在你需要的時候朋友來了,在你不需要的時候,敵人也來了…………

    朝堂之上,已經有不少人在葉安還沒有拿出茶榷新法的時候開始抨擊葉安了,所用的理由也很簡單,即使那些被葉安踢出茶榷務公廨的官吏親口所說。

    奏疏很多,但都是出自特定的幾個人之手,比如殿中御史龔守真,比如翰林學士梁進道,比如龍圖閣學士孫奭。

    葉安不明白一項重視自己清名的孫先生爲何會變成這樣,這還是當初給他贈書的那位先生嗎?!

    按道理來說讀書人愛惜名聲勝過愛惜自己的性命,這件事很多人都能看出事關東南茶商的利益,而孫家又是東南四大茶商之一。

    在茶榷新法出來之前,便如此急躁的上疏彈劾,喫相也未免太過難看了些,連朝中的清貴之官們都看不下去,何況是年輕氣盛的趙禎?

    於是所有彈劾葉安的奏疏全部被趙禎留中不發,而在這件事上劉娥卻選擇了隱居幕後,並沒有站出來干涉。

    一來此事麻煩,二來她也不想得罪東南茶商,更不想得罪孫奭。

    孫奭便是朝中代表地方勢力的最顯著代表,爲何從太祖開始一直到真宗皇帝都在不斷的任用寒門出身的人?就是擔心地方上也出現這樣的大族。

    但有時候還是防不勝防,孫奭代表的是東南茶場的利益,代表的是大宋的南方勢力,茶葉多以南方爲主,北方的氣候和溼度並不盛產茶葉。

    而南方人又極其團結,所以東南茶場纔敢於在這件事上有所動作,在孫奭看來,葉安這次是太過囂張,甚至有些不自量力。

    即便是當今聖人也不會輕易得罪東南茶商,葉安作爲一個朝堂上初出茅廬的新人,居然敢對四大茶商以及被他們掌控多年的茶榷法動手!

    孫奭本是不想對葉安下死手的,但可惜的是茶榷法關乎家族利益,更關乎東南茶場四大茶商的利益,這不是一時的計較,而是會延續百年,甚至是數百遍的規矩!

    爲了東南茶場的未來,也爲了子孫後代,孫奭便情非得已也要對葉安下手了。

    他知道趙禎護着葉安,但這種事情可不是簡單的護着就能結束的,帝王的庇佑只是一時的,更多的還是要在朝堂上較量,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葉安自己拿出真本事來。

    三司中有他們的人,對茶榷法的動向孫奭等人可謂是知之甚詳,他們得到的消息是葉安進展緩慢,並且根本就不得要旨。

    如此一來孫奭等人自然也就不斷上疏趙禎,力求營造出一種葉安年少無知又膽大妄爲的形象,當然他們更希望趙禎認爲葉安現在奇虎難下,是在苦苦掙扎。

    只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葉安每日進宮都會向趙禎彙報《監管法》的進展,之所以叫監管法,就是以朝廷作爲監管,對每年茶葉的品質進行上中下三等進行評估,而評估出的結果也就有了售價範圍。

    這就相當於官方指導價,與之前的貼射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市場上的茶葉交易是要遵循這個指導價格的,但可以存在浮動空間。

    如此就要看每年茶葉的產量以及茶農們自己的定價了,只要在官府指導價格之內,買賣雙方都可以自行交易,如此便能保證了稅收的基本盤,在此基礎上的溢價會使茶農得利,而若是沒有溢價發生,則可讓茶商得利。

    當然任何一方想要控制茶葉價格都是不可能的事情,至於上中下三等茶葉的品質鑑定問題,就必須要由榷場的官員進行評定。

    “既然如先生所說,如何能保證榷場的官員不會營私舞弊呢?”

    趙禎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也是葉安最想要請趙禎幫忙的地方:“那就要在每年收茶之時,派遣京中官員前往監督,至於派遣誰,臣相信沒人會比朝中的御史更適合了。”

    趙禎等待眼睛的看向葉安,許久之後才道:“先生的意思是每年都要派遣御史前往東南茶場監督?”

    葉安笑道:“他們定然求之不得!”

    瞧見葉安揶揄的笑容後,趙禎恍然大悟:“是啊!求之不得!連儀容不整,私德不佳都能追着彈劾幾日,何況是東南茶場中的那些腌臢事!到是讓他們有了增加勘磨的機會,那些個御史怕是要趨之若鶩了!先生好計較!”

    葉安搖頭苦笑道:“這不是臣的計較,而是本該如此,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就需要有御史的介入纔是。”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