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長歌當宋 >第三百四十章僱傭兵
    戰爭其實就沒有對錯可言,誰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發動戰爭的,爲的都是自己的利益,無非就是你說你的,我打我的,最重要的是讓自己人相信這是一場正義的戰爭。

    但對於拉扎來說,葉安的話一下便將他拉到了侵略者的立場上,艱難的從地上爬起,拉扎滿嘴苦澀的開口道:“是我的貪婪。”

    “是嗎?我覺得不是,明明是你黑汗人的王做出了錯誤的決定,你爲何要替他承擔錯誤?你不過是蘇萊曼用來試探河西的棋子而已,但他並不知道我這個人一向喜歡反客爲主,戰爭什麼時候開始你們說的算,但什麼時候結束卻是我說的算,懂?”

    拉扎這幾日已經被葉安給嚇習慣了,但讓他沒想到的是葉安又擺了擺手道:“你現在可以走了,去八刺沙袞找你的姐姐和姐夫吧!或許你能夠說服你的姐姐奪取屬於蘇萊曼的權利,或是把你扶持上統治者的位置。”

    拉扎被葉安的直白給嚇了一跳,隨即冷笑道:“你憑什麼相信我會背叛自己的王?我是喀喇汗的貴族,憑什麼背叛自己的國家?”

    葉安奇怪的看了他一眼,指了指城外道:“你也看到了,就眼下而言戰爭只會讓更多黑汗人戰死沙場,不信?那你登上城牆看看河西大軍的武裝就知道了,進攻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的火藥充足,火器完備,你也是隨軍一起抵達的,知道我們的能力,就算是修理火器我們也有足夠的匠人,你覺得黑汗拿什麼擊敗我?”

    拉扎並沒有說話,依舊倔強的歪着腦袋,不過葉安卻開口了:“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是一盤大棋,爲了謀劃和奪回安西這片土地,我已經準備了很久,很久,絕不是因爲你們這羣強盜的到來才臨時起意進行反擊的。”

    說完又盯着拉扎驚恐的眼睛道:“狄青完全有能力作爲遠征軍的統帥,可爲何我還要親自坐鎮?爲的就是萬無一失,只有這樣才能在軍事讓他幫助我,補充缺點,在大局的把握和判斷上推進整個計劃……怎麼樣,得到這些有用的情報還不打算走嗎?給你的王上去報個信也好啊!”

    但拉扎完全不喫葉安這一套,死死的盯着他道:“你到底要幹什麼?!”

    “收回我漢家的故土罷了!”

    葉安擺了擺手便對旁人道:“這胖子要走便走,不必阻攔,可以送他一匹戰馬哈!”

    此時的拉扎反倒是進退兩難,他不知自己是該走還是不該走,走了的話豈不是正中葉安的下懷?若是不走又如何把自己說知曉的一切告訴姐夫蘇萊曼?

    就在他糾結的時候,一場獵殺已經在進行了,狄青爲何會帶着一種精兵強將消失在巴爾思汗城中?因爲他們要作爲黑夜中的“捕食者”而出現。

    騎兵與步兵配合行軍是跑不快的,但對於陷陣營的將士們來說箱車纔是最好的代步工具,但箱車只能在道路上前進,一旦遇到了崎嶇的地方几乎能把隔夜飯給顛簸出來。

    狄青撤掉了他們的箱車“待遇”,只能乘坐戰馬,雖然步卒將士在馬背上遠沒有在陸地上強大,但作爲趕路的工具,騎馬還是可以的,並且多出來的戰馬還能起到迷惑敵軍的作用。

    黑夜之中,河西的商隊正安營紮寨的休息,漫長的隊伍中既有商隊亦有士兵,像這種遠程運輸沒有士兵保護是不可能的,但這些士兵並非由官府差派,而是由商隊僱傭。

    沒錯,河西開創了第一個僱傭兵制度,秦慕慕玉手一揮便給了河西的退役士兵尋了個賺錢的差遣。

    退役的士兵中若是有本事過硬的,亦或是能力出衆但在戰場上負傷的可在各地州府登記造冊,成爲護衛商隊的僱傭兵。

    不過這些老兵雖然是商賈僱傭,但指揮權和控制權依舊在官府手中,每一次行商所僱人數,兵種,裝備全部由河西官府負責提供,商人繳納一定的中介費後才能提供護衛。

    當然,僱傭兵的費用同樣是由商賈出的,不過錢財必須先壓在官府,以免出現賴賬的情況,當然若是出現僱傭兵陣亡的情況則一律由官府提供撫卹。

    因此上僱傭兵就是由河西官府提供的老兵護衛服務,一切都由河西官府操辦,商賈只需繳納中介費以及薪俸就好,剩下的就沒他們什麼事了,這纔是商賈願意僱傭這些老兵的根本原因。

    同樣僱傭兵也必須嚴格遵守河西官府定下的規矩,不得聽命商賈,不得違法亂紀,不得忘卻軍中誓言,否則一律上軍法司判罪,且從重判罰。

    河西的老兵們當然不會拒絕這種福利,本來就出自軍中的他們,走一趟新疆府或者大宋的其他州府就能獲得不菲的報酬,又不是同黨項人作戰,誰不樂意?

    況且一路上只需負責護衛就好,又不用他們隨意殺人,若是有劫匪那更好了,自己手中的傢伙纔是最適合殺人越貨的,回去之後說不得還能請功,受表彰,繳獲還能留下一半,這些老兵巴不得有人來劫掠商隊……

    在大軍出征黑汗後,很多沒機會參與到出征隊伍中的老兵便向官府請命,組成僱傭軍團以保護去往前線的商賈,甚至願意薪俸減半,只求一個立功和繳獲的機會。

    面對老兵的如此熱情,無論是秦慕慕還是裴承文都是頗爲欣慰的,立刻發文葉安在徵得同意後全面啓動僱傭軍兵團計劃。

    河西的兵力一直在增加,這原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河西的人口本來就不多,但隨着漢家百姓,外族,甚至是難民的涌入,河西的人口開始了爆炸式的增長。

    就連邊界也開始擴展,就像當年的湟州一樣,河州,蘭州的百姓也在自發的移動界石以圖被併入河西的稅收體系之中。

    好在大宋朝堂上的國策便是對矛盾衝突能擱置就擱置,地方官員本着能閉一隻眼就閉一隻眼態度對湟州和蘭州的百姓“自發”行爲並未阻攔。

    當然,對於大宋的官員們來說,尋常的百姓,農人向西而去並沒有什麼,這些人或許在朝堂之官看來是大宋的基礎,可對於地方官員來說只是每年勘磨的標準,泥腿子去了河西又有何妨?只要勘磨的時候能一筆帶過便好。

    至於地方上的人口數量,以前是多少現在還是多少,左右不過是文書上的數字,誰又會親自來西北這片來查驗?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