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長歌當宋 >第四百四十二章重心轉移
    戰爭的殘酷是毋庸置疑的,就算是河西的軍隊在天寒地凍中也難以發揮八成戰力,至於党項人,雖然天氣苦寒但從小便已習慣了這種天氣的他們並不覺得太艱苦,唯一的絕望只是來自於糧食和禦寒之物的短缺。

    一場大火燒了西夏王城,卻也把整個興慶府乃至党項全族拖入地獄之中。

    大量的糧食,種子,禦寒衣物,牛羊,馬匹都被李元昊以堅壁清野的名義給集中在了這裏,就連葉安都沒想到他會在未戰之前便徹底放棄這座西夏的都城。

    一把大火不光燒了党項人的後路,也把河西大軍的部屬給徹底打亂了,因爲不斷歸附的党項人在大軍沒有足夠的補給時,會成爲最大的負擔和隱患。

    本打算用興慶府的存糧以戰養戰,可現在李元昊的決絕也把葉安逼上了一條不歸路,這麼多的党項人歸附,很多部族和百姓的前提就是要有一口糧食喫,能夠活到明年開春,甚至要撐過青黃不接的時候。

    對於李元昊縱火燒城的行爲葉安非常憤怒,但想想也只能苦笑,人家的東西想怎麼處置都不受自己的控制,更重要的是李元昊居然知曉了銳士臺的消息,並且在縱火之前封鎖王城,任何人不得出入,縱火之後就算是知曉銳士臺的人會飛騎報信也來不及了……

    既然已成事實,葉安唯有接受,更重要的是李元昊突破了武威軍的阻擊,殺出重圍直奔漠北,這是河西軍隊第一次沒有完成戰略目的,就因爲武衛軍的失利,使得圍攻興慶府的計劃功虧一簣。

    狄青怒不可遏,丁小乙提刀要殺人,而關萬山無奈苦笑,溫中梁陰冷的如一塊冰,爲了剿滅李元昊,無論是參謀司還是大政府,亦或是銳士臺皆付出了數倍的努力。

    就算李元昊烈火焚城,就算他打算突圍,可戰局對河西來說實在太過有利,若武威軍能拖住李元昊,待大軍得到消息完全有機會馳援,屆時便能達到一舉消滅西夏主力以及李元昊的戰略目標,這場滅國之戰便已然結束!

    衆人盯着葉安就等他一聲令下便派人去繳了武威軍的軍械,把那新疆府的回鶻主將拔野古押解過來,但葉安卻是搖了搖頭淡淡道:“眼下李元昊率軍轉戰漠北,咱們的麻煩纔剛剛開始,此時追責毫無意義,何況兵敗之事非是他一人之過,這個拔野古可是我親手任命,也是一塊收攏外族的一面旗幟,若殺他一人能扭轉定局我自然樂意,可惜顯然不能,所謂哀兵必勝,武威軍尚且能戰。”

    狄青微微一嘆:“籌謀數載,未曾想還是被李元昊給逃了,只要有他一日,党項便不會真心歸附,河套便不算完整之地,漠北縱橫,可來去河套矣!”

    這是個大問題,葉安點了點頭,看向遠處高高冒起的濃煙道:“興慶府就在眼前,大火尚且沒有撲滅,還是想想如何廢物利用,暫且收拾這西夏王城吧!”

    事實上李元昊的這把大火併未徹底燒燬王都,這是一座堅城,周十八餘裏,護城河闊十丈,南北各兩門,東西各一門。道路成方格形,街道較寬,有崇義等二十餘街坊。

    相較於涼州府,葉安更看好興慶府。

    作爲西夏王朝國都的便利條件很明顯,尤其是隨着河西的重心開始向東轉移,對於西面黑汗的控制隨着這些年來的推進已有了實質性的進展,那裏的回鶻人和葛邏祿人已經融入到了河西的體系之中,並不需要太過強力的干預,並且河西已經開始能從黑汗國招兵買馬了,這是一個實質性的進步。

    隨着商業,手工業的發展,河西與黑汗之間的聯繫只會越來越緊密,而來自西方的財富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增長,河西收走了其中的大多數,可就是從手指縫中漏出去的也足夠黑汗所用。

    甚至於現在的黑汗發展甚至要超過了新疆府,因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黑汗已經成爲整個河西的西大門,無數的貨物正在通過黑汗向西方世界運輸,同時也帶回了無數的財富。

    新疆府有柳永在幾乎不成問題,而文同已經調任黑汗,並且正式把黑汗改爲安西府,取消了都護府這個過渡稱謂。

    現在的河西已無西北之患,所有的矛盾方向皆在東面,一個是東北方的遼朝,一個是東南方的大宋。

    此時再把涼州府作爲核心地帶依然不合適,並且長時間在一個地方經營固然能起到穩定作用,但同樣也會讓大政府以及那些看不見的勢力做大做強。

    最好的辦法是什麼?當然是遷都,只不過葉安從用“都城”二字來定義過涼州府,大政府以及聖府所在,既是河西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這一點毋庸置疑。

    因爲河西的老百姓是願意跟着葉安的,其中就包括了那些“先富起來”的商賈,在他們眼中葉安已經成了他們的祖師爺。

    當然,葉安並非是基於以上原因纔想着更改河西的中心,更多的還是對未來的考量,就連大政府和參謀司中的大部分官員都支持他的決定。

    從軍事地理形勢看,西夏原來的根據地銀、夏一帶,不但向外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周圍靠近宋、遼邊防重鎮,軍事上易受威脅。

    而興慶府地域,水草豐美,地饒五穀,宋、遼勢力無法對這裏進行有效控制,在交通上更是得天獨厚“北控河朔,南引慶涼,據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其地理形勢比銀、夏一帶優越得多。

    更重要的是這裏已經形成經濟環境,西夏王城周圍地區農牧業遠勝西夏其他土地,河套相對穩定的引黃灌溉可以保證城市的軍需民食。

    除了原有的唐徠、漢源古渠等灌溉之利外,李元昊又修建了賀蘭山東麓沖積平原上長達二百餘里的“昊王渠”,使王城四郊的農牧業生產有了更大發展,成爲党項境內的糧食基地和重要牧場。

    如此一來只要把這片土地經營好,河西的糧食就能滿足人口增長的需要,這對葉安來說纔是重中之重,而牧場的增加也使得河西的戰馬數量將會進一步提升,通過與蒙古草原的交易還能獲得更多的戰馬,良馬,屆時將會不弱於強大的遼朝。

    這個時代比拼是不光是技術,更是人口,你光有強大的技術沒有人來操作那也是不成的,爲何華夏千百年一直是農業國?就是在滿足不斷增加的人口所需啊!

    這一情況直到地瓜和土豆的出現才得以好轉,而現在,地瓜和土豆已經變成了這個時代的糧食之一,尤其是在饑荒年,土豆和地瓜的產量更是救民於水火。

    爲此葉安的名字與這兩樣他帶來的特產深度綁定,許多地方的百姓都把土豆和地瓜叫做“葉侯豆”“葉侯瓜”,名字很貼切,但葉安不喜歡……

    武威軍的失敗是事實,而武威軍的主將拔野古是羅珊娜極力推薦的人,她想讓自己的回鶻部族融入河西,那就必須有一個榜樣人物的出現,讓葉安與河西認可。

    可惜這一戰的失敗讓河西上下更加瞧不起回鶻人,認爲他們只是能打順風仗,稍有壓力便一觸即潰。

    但葉安並沒有治罪拔野古,而是讓他繼續追擊李元昊,不求大勝,只求將其向北逼迫,而狄青與丁曉關萬山三人率領的西烈軍,懷遠軍立刻分散在曾經的西夏全境。

    任何敢於反抗或是暴動的城池都必須給迅速鎮壓,因爲天氣越來越冷了,必須迅速解決掉西夏的殘餘勢力,保證河西大軍以及歸順的党項百姓安穩的度過這個冬天,這纔是頭等大事!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