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我是宇文泰 >四九三、少年高澄正式登臺
    這名將軍麾下的士兵已然逃亡不少,守河將士都湊不滿數,他也只能憤怒形於言色。

    他截住那小兵的話頭:“但是個屁,去問陛下問我幹什麼”

    這時一名副將也聞訊走了過來,嘆道:“這大概是還沒打就知道必然要敗的天下第一仗了”

    兩人策馬緩緩而行,只見旗幟也是東倒西歪

    兩人臉上都是面有憂色,同時又有憤怒,但卻又無奈,沿河駐守需要不少人,但他這時毫無辦法,見那斥候準備走。

    他叫住了,道:“吩咐下去,沿河扎草人,給草人穿上盔甲。”

    他只能造假,造假造的好,應付領導那種草草敷衍的檢查沒問題,他深知很多領導可能面對用油漆把荒山刷綠的造假,還能表揚環保搞得不錯,綠水青山。

    造假矇混過關有用就行,打起來頂用不頂用,暫且不管........

    這一切,元修皇帝都是毫不知情,毫不知情,毫不知情,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元修皇帝現在正騎着高頭大馬、和元明月並立在天子黃羅傘蓋之下,正在黃河岸邊,享受那種登臨之樂,河邊早有人爲他搭建了一座高臺,美其名曰:“登高攬勝,俯瞰敵情。”

    差不多就在他到達黃河岸邊的三日之後,高歡所派遣的部隊也陸陸續續沿着黃河對岸開始排兵佈陣。

    河水不斷拍擊着河岸,元修此刻並無詩情,不然足以觀察到所謂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之類的意境。

    此時,黃河兩岸,河的一側是元修率領的朝廷兵將,一個個黑鎧黑甲,河水另一側是身穿紅色鎧甲、掌紅色旗幟的高歡兵將,兩軍隔水而立。

    高敖曹騎着白馬,手握金背大砍刀,慢慢沿着黃河岸邊走過,神威凜凜。

    身後,緊隨竇泰和高永樂等一干將領,高永樂,高歡的堂侄子,還很年輕帥氣,他就在高敖曹身旁,不過,沒幾個人注意他,高敖曹就像是一個巨大的黑洞。

    高敖曹吸收了所有的光,他在高敖曹身旁,比塵埃還微不足道。

    這時,元修正遙望着對岸,他們這一段河面不甚寬,但是水流頗深,元修的馬屁麾下故意選擇了這個地段,水流深對方不可能徑渡,河面不寬又足以觀察敵情。

    不過,他的馬屁麾下雖然選擇的地段很好,但是也有一點不是太好,河面太近,不過百餘米,元修清楚的瞧見對方兵勢甚盛,不由得有一瞬失神。

    對岸,竇泰騎在大黑馬上,望着對面黑羅傘蓋,情知下面黑盔黑甲的乃是元修,他忽然取出弓箭,朝着元修做出張弓搭箭的姿勢。

    元修不由得心膽俱寒眼中有了一抹退縮之意,他懼意洶洶,對元明月,道:“賊軍堪稱勁敵,恐亦難當”當先倉皇離開高臺退走,竇泰在河對面哈哈大笑。

    ..........

    軍營大帳內。

    高敖曹與竇泰說笑着,挑開大帳簾子,兩人本來都在河東前線,準備襲擊關中的華州,阻遏宇文泰的救援,但在那裏,發現宇文泰幾乎並沒什麼軍事行動。

    於是,兩人又折回洛陽,正巧碰見元修趕到黃河岸邊,兩人一路說說笑笑,回到大帳。

    竇泰過去雖然與高敖曹大戰過,但自從成了隊友,倒是真心欽服。

    這時,他正與高敖曹道:“看見元修大軍那懶懶散散的樣子沒有我那弓弦虛拉一下,還不曾真射呢,那邊廂黑羅傘蓋下的元修就怕了,我看呀,咱們可以先慶功了。”

    高敖曹清了清喉嚨,壓低聲音,道:“丞相有令,我軍不得先行動手,這個得等元修按捺不住,射出第一箭。畢竟,咱們是臣,他是陛下。”

    兩人入帳,看到大帳內的衆人,屏聲靜氣,立刻息聲。

    兩人一瞧這情形,就知道高歡悄無聲息到了這裏,高歡身後兩側,立着衆將,分作兩排,眼神全都在注視着高歡。

    高歡身旁還有一位少年,這少年從背影都能瞧得出年少。

    兩人這時都背對着營帳大門,在聚精會神的看軍事地圖。聞聽得竇泰的聲音,高歡這纔回過頭來,神色微微一凝。他淡淡的瞧了瞧竇泰和高敖曹。

    道:“兩位將軍好。”

    接着又對衆位將領道:“大家都辛苦了,分別從駐地趕往黃河邊,各自都行程數百里,一日一夜間便奔赴到此,且紮營安寨,但辛苦是暫時的,據了黃河要津,咱們纔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竇泰拱手一揖,道:“我軍雖然勞累,但是敵軍不足懼,丞相若發號令,竇泰願爲前鋒。”

    高敖曹這時也拱手道:“丞相,竇泰所言有理,敵軍軍容不整,沿江一側,甚至還有稻草軍士,若非臣等控扼,只怕將士們早已經殺過敵營去了”

    高歡自然知道元修不足懼,但是他此刻也略有些躊躇,客觀來說,眼下他也不過是大魏土地上的三雄之一,宇文泰、賀拔勝以及他,三者控制了整個大魏天下。

    他只不過是想逼迫元修同意遷都,但他也不能做的太過。

    以臣伐君,本已不對,如果再開第一槍,那就是徹底撕下了畫皮,政治上的舉動,有時候他還必須收斂一些。但是將士們,他們並沒有政治手腕上的訓練,所以有時候會有孟浪舉動。

    他這時覺得有重申必要,道:“陛下兵馬,不得謂之敵軍賊營,我今日到此,也是無奈,諸君切記,與陛下動手,不可失去禮數,不可釁自我開”

    衆將紛紛抱拳:“遵命。”

    這時,高歡身旁的那個少年也已轉過身來,這少年面如冠玉,身材修長,乃是高歡的長子高澄,高澄生於公元521年,如今已經是13歲了。

    他十一歲時,以高歡特使的身份,兩次去洛陽朝覲孝武帝元修,十二歲時,大婚北魏皇室,孝文皇帝曾孫女元仲華。

    同時,在婁昭君、婁昭、竇泰、段榮、段韶等婁家一系兵馬的支持下,他已經被高歡封爲渤海王世子。

    如今,他已經十三歲,在婁昭君的強烈要求下,他現在已經逐步介入到高歡的核心權力圈層之中。

    自從韓陵之戰後,高歡的部隊再未經大仗,這次,是高歡再次大舉兵馬,婁昭君絕對讓高澄適當介入,對他日後鍛鍊成長大有好處,於是積極鼓動高歡帶他參戰.........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