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召喚之天下歸一 >第六百五十九章:諸葛亮解惑
    第六百五十九章:諸葛亮解惑

    天統五年,八月初一日,鄧尊率領一衆宣撫使府屬官來到了長安城,此時的長安城,雖然已經從戰亂之中恢復了平靜,但是城內城外依稀還能看到當日鏖戰的慘烈,鄧尊騎着馬,走進長安城,發現城內的百姓躲躲閃閃的,顯然對於鄧軍的到來,他們感到恐懼。

    鄧尊一路來到長安府衙,而這個時候,暫時留守長安城的鄧瀚早就已經在此等候了,鄧瀚本來是要率軍去姑臧的,但是鄧尊還沒到,但是長安可不能沒人看着啊,所以鄧昇便讓鄧瀚和他的西涼衛暫時留在長安,等鄧尊到了之後,再去姑臧。

    “末將恭迎齊王殿下!”鄧尊來到府衙門前,除鄧瀚之外,所有的西涼衛諸將躬身向鄧尊行禮道。

    鄧尊帶着一衆屬官,翻身下馬,走到鄧瀚跟前,說道:“諸位將軍不必多禮!”然後拱手對鄧瀚說道:“見過二哥!”

    鄧瀚笑着點了點頭,說道:“四弟不必多禮!”

    “臣等見過晉王殿下!”鄧尊身後,一衆宣撫使府屬官亦躬身向鄧瀚行禮道。

    鄧瀚擺了擺手,示意他們起身,然後拉着鄧尊的手,走進了正堂。

    兄弟二人相對而坐,鄧尊對鄧瀚說道:“二哥本應率軍前往姑臧的,卻爲了小弟,盤桓在這長安城中,小弟實在是過意不去啊。”

    鄧瀚笑着搖了搖頭,說道:“這沒什麼,都是爲朝廷、爲父皇效力,在哪裏都是一樣的,既然四弟已經到了,那爲兄也該啓程去姑臧了,西涼局勢不比關中,爲兄還是要儘快赴任纔是,來人!”

    鄧瀚一聲令下,一名文吏便捧着一堆竹簡走上來,說道:“見過晉王殿下、齊王殿下!”

    鄧瀚拍了拍文吏手上的竹簡,對鄧尊說道:“四弟,這是秦國君臣投降的時候,獻上的關中黃冊還有地形圖,但是我等班師回朝之時,薛大將軍卻將其留了下來,由爲兄的西涼衛暫管,今日你這主政關中的宣撫使到了,這些東西就交給你了。”

    鄧尊點了點頭,然後讓手下的人接過去,說道:“不知二哥打算何日啓程呢?”

    鄧瀚想了想,說道:“你初來乍到,對關中形勢不甚瞭解,父皇說了,待你瞭解了關中情況之後,爲兄便會率軍前往姑臧。”

    這關中剛剛平定,各地的秦國殘餘勢力還要蟄伏着,鄧尊初來乍到,手底下又沒有精兵強將,鄧瀚可不敢這麼快走啊,萬一他前腳剛走,後腳長安城就被攻破了,那可就不得了了,怎麼也得等到鄧尊對關中的情況有了初步的瞭解之後,他才放心走。

    鄧尊說道:“二哥,如今關中只有你的西涼衛,那你走後,這關中何人鎮守啊?”

    鄧瀚率領西涼衛駐守關中只不過是暫時的,遲早都是要去姑臧的,到那時候,關中應該由誰來鎮守呢?他們離開長安之後,鄧昇也沒有提及。

    鄧瀚搖了搖頭,說道:“爲兄也不是很清楚,不過現在關中、西涼已然平定,武關、漢中等地的作用便不再明顯了,也不需要重兵駐防,料想父皇和大將軍都督府會抽調武關或者蜀中道的兵馬吧,大抵也就是天武衛、天寧衛和龍武衛,只不過最後具體是哪一支兵馬,便不得而知了。”

    天武衛長期鎮守蜀中道,關中之戰爆發之後,便到了李嗣業的麾下,龍武衛自成軍以來,便一直鎮守武關一線,而後來秦國突襲蜀中道的時候,龍武衛入蜀馳援,武關便由天武衛接管,現在關中、西涼已經平定下來,武關、蜀中道也不再需要重兵鎮守,所以如果鎮守關中的話,要麼就是組建新的衛軍,要麼就是從其他地方抽調兵馬,而最有可能被抽調的就是天武衛、龍武衛和天寧衛了。

    鄧瀚在長安城逗留了七日,待鄧尊對關中情況有所瞭解之後,便率軍西進姑臧了,而關中的駐軍,也正如鄧瀚所料,大將軍都督府讓李秀成率領龍武衛鎮守關中,另外,李靖率領天武衛進駐洛陽城。

    在關中的恢復有序進行的同時,宛城內,一道醞釀已久的風暴終於是來臨了。

    天統五年,八月初十日,景陽殿朝會,皇太子鄧灝上奏,說道:“而今大鄧平定關中、西涼,普天之下,阻攔我大鄧一統天下腳步的,唯有盤踞河北之趙國,而一統天下之後,我大鄧之勁敵便是草原諸部,宛城雖爲我大鄧國都近三百載,然過於偏南,對河北、西涼局勢難以掌控,因而,臣請遷都!”

    一石驚起千層浪,雖然遷都之議,在坊間早有流言,但是朝廷從來都沒有出面證實或者否認,時間久了,人們都以爲這只不過是以訛傳訛罷了,而今日,作爲一國儲君的鄧灝主動上奏,請求遷都,這可是將事情擺在了明面上了,而且提出這件事的,偏偏還是太子,這可不是開玩笑的策。

    鄧灝當了十幾年的太子,在朝野內外有一定的威望,手底下也有一大批追隨他的人,他的一舉一動,也關係着無數人的身家性命的。

    遷都一出,羣臣議論紛紛,不過大部分都只是感到驚訝,而少部分人卻感到擔憂,擔憂的大臣基本都是太子一系。

    雖然鄧灝的勢力都集中在東宮,但是朝中也是有不少支持鄧灝的大臣的,其中與鄧灝現在統一戰線的就是當年蘇弘的蘇繫了。

    當年蘇弘死後,蘇系分崩離析,但是隨着蘇弘的弟子諸葛亮擔任戶部尚書之後,一大部分曾經的蘇系官員又聚集到了諸葛亮這邊,這部分大臣就是堅定的太子一系了。

    諸葛亮看着前方的鄧灝,內心十分擔憂,遷都其實早就有預料的了,可是諸葛亮萬萬沒想到最後居然是鄧灝提出來,如果最後成了還好,萬一遷都不成,這對鄧灝的威望就是一次沉重的打擊,而且遷都勢必會損害到無數人的利益,稍有不慎,鄧灝的地位也會動搖的。

    果不其然,鄧灝一提出遷都,作爲宗正的長沙郡王鄧綱便立馬跳出來了,宛城是鄧國宗室聚集的地方,在南陽郡,鄧氏宗室有着盤根交錯的勢力糾葛,一旦遷都,最受影響的就是這羣人了。

    “陛下,萬萬不可啊!”鄧綱說道:“自太祖皇帝起兵定鼎南陽以來,宛城便是我大鄧之國都,歷代先帝之陵寢、宗廟均在南陽,這裏是我鄧室的根啊,離開了宛城、離開了南陽,我大鄧還是大鄧嗎?望陛下三思啊!”

    “望陛下三思!”有了鄧綱這個宗室大家長牽頭,朝堂上一衆宗室子弟紛紛附議,而有了宗室牽頭反對,其餘反對遷都的大臣紛紛附議,好傢伙,鄧昇一看,反對遷都之人,居然有三分之二人,而剩下的三分之一人裏面,想必對於遷都有所微詞也不在少數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