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我在大明當暴君 >第423章 紡織業的發展(第二更)
    第423章紡織業的發展(第二更)

    進入十月的時候,天氣已經開始轉涼。

    從湖廣佈政使邱禾嘉的奏疏來看,今年湖廣提供的苧麻,比去年足足多出了一倍。

    現在的湖廣省,即是糧食大省,同時也是苧麻的主要產地。

    邱禾嘉在武昌組建了最大的布料生產工廠。

    僅僅是職工,就多達萬人。

    每天源源不斷有苧麻被送進工廠裏,每天有源源不斷的布料被生產出來。

    今年,有100萬斤布料是從武昌,沿着剛剛修建起來的水泥路,一路運到北京來的。

    而以往順天府的布料大多來源於南直隸和浙江省,每年大約有200萬斤布料沿着大運河,一路北上,在通州的張家灣卸貨。

    但是現在,一個湖廣省對北京的輸送,就到了南直隸和浙江省總和的一半。

    要知道,南直隸和浙江省,可是輕工紡織業大省。

    這是今年邱禾嘉最拿得出手的政績。

    由於原材料的大批量輸入,整個順天府的布料價格出現了一定的下降。

    人們很明顯的感受就是,以前幾年都買不起一件新衣服,現在一般人家庭,每人都有兩件到三件衣服了。

    此刻的皇帝面前,就擺放着一批從南直隸和浙江省運來的布料,還擺放着一批從湖廣省運來的布料。

    “黃宗羲。”

    “臣在。”

    “朕來問你,現在北京城一件衣服的價格是多少?”

    “回稟部下,以如夢令的一件普通衣服看來,是200文錢,若是棉衣,需要1300文一件。絲綢依然很貴,需要10000文(十兩銀子)以上。”

    “若是再加大苧麻的供給,還能不能往下降?”

    “依臣看,可以在三年之內,降到150文,只要民間需求足夠大,湖廣省今年運輸了100萬斤布料,每一斤布料售賣50文錢,總收入就有5000萬文,即5萬兩銀子,若是商稅定在15%,20%,40%,這三個標準,大大小小的商人,收入不同,交稅規範不同。”

    “取中間值,也可以收1萬兩的稅了。”

    “而臣在國土管理部請教過,湖廣省每年可以提供至少8000萬斤。也就是說,僅僅是布料的交易,就可以收80萬兩的稅,這只是湖廣省。朝廷拿40萬上來。”

    皇帝道:“那按照這個標準,商人還能賺麼?他們是否有動力?”

    “商人肯定能賺錢,而且隨着水泥路的普及,商人可以增加原材料的規模,擴大量的售賣,這正是陛下在《國富論》裏說的薄利多銷,所以,臣認爲,完全可行。”

    崇禎點了點頭,邱禾嘉的確是個能吏,苧麻的供應速度有些出乎崇禎的意料。

    最近皇帝一直在思考新的《商稅法》,新的商稅法一定不能拍腦袋定,得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

    既要朝廷和地方都能增加收入,也要民間的商人能賺到錢,還要商品有足夠的降價空間利好老百姓。

    “你就以湖廣省、浙江省、南直隸這一次的苧麻供應量做案例,寫一份總結出來,作爲立法的參考之一,提交內閣。”

    “遵命。”

    眼下隨着一部分基建的擴大,皇家銀行不斷對民間“放錢”,人們的收入增加了,購買需求也在增加。

    一旦需求增加,民間許多商人其實都看到了商機,紛紛開始種植苧麻等纖維植物。

    而且,隨着收入的增加,民間對糧食的需求更加急迫。

    眼下南方已經進入到收秋稅的時期,但農稅的上限太低了,已經完全滿足不了現在朝廷的收入需求。

    新的《商稅法》迫在眉睫了。

    而且一旦收復臺灣,海貿打開,東部沿海的商業必然會迎來一個全新的局面。

    這個時候,也更加需要《商稅法》了。

    崇禎給邱禾嘉寫了一封讚揚的信,並且希望他今年十二月回北京一趟。

    做什麼?

    按照目前的局勢,要在武昌設立一個內陸的“經濟特區”了。

    爲什麼要設立一個“經濟特區”?

    因爲目前新的商業都還是一片混亂之象,需要一個榜樣。

    而大明朝大多數省是內陸省,內陸省的商業模式與沿海省的還是不太一樣的。

    內陸省更多的可能是內銷。

    所以要單獨成立一個“經濟特區”來做一套可以在其他內陸省複製的商業模型。

    這樣,其他省纔有方向,即便是實際情況不太一樣,也可以做參考,在這個基礎上創新。

    要不然,任由各省布政使這麼放飛自我地望下去,何年何月商業時代來能到來?

    等黃宗羲走後不久,孫承宗進來了。

    “陛下,目前在杭州灣的40艘戰列艦已經準備完畢。”

    “你估計這一次作戰,徹底消滅紅夷人的勢力,需要多久?”

    “老臣對東南不甚瞭解,不過老臣仔細看完了熊文燦的奏疏,若是十月抵達臺灣與福建之間的海域,兩個月拿下臺灣,老臣認爲是可以辦到的。”

    孫承宗頓了頓,道:“不過,鄭芝虎今天剛剛呈遞上來了一份奏疏,說是目前他那邊人力不足,無法提供3萬人。”

    崇禎眉頭立刻就皺起來了,語氣也沉下來:“那他能提供多少人?”

    “說是五千人。”

    “五千?”崇禎的臉這下就徹底陰沉下來了,“爲何只能提供5000人?”

    “說是料羅灣之戰,損失慘重,現在兵力不足。”

    這就是胡扯了。

    崇禎心頭有些惱怒,料羅灣之戰,他可是給了鄭家100萬兩,料羅灣之戰的當日,天武軍可是後來也到場了。

    而且按照之前鄭家提供上來的傷亡數字,也絕對不可能現在只能提供5000兵力。

    看來這個鄭芝虎和鄭芝龍的想法完全不一樣啊!

    崇禎有理由相信,這5000人,鄭芝虎還是看在鄭芝龍的面子上給的。

    “這件事你怎麼看?”

    孫承宗嘆了口氣,沉穩道:“依老臣看,鄭芝虎是不想出人,不出人倒也罷,老臣只是擔心,天武軍對臺灣人生地不熟,作戰的時候,吃了這方面的虧。”

    “這件事你去跟鄭芝龍商議一番,不要逼他讓鄭芝虎出人,最主要的是讓鄭家出一部分對臺灣非常熟悉的人,密佈天武軍在這方面的空缺。”

    “是,老臣知道了。”

    孫承宗捋了捋鬍子,又道:“陛下,看來鄭家並不是真的臣服於朝廷。”

    “這是當然,鄭芝龍麾下有數萬之衆,人數衆多,他們怎麼會甘心於臣服。”崇禎看着那張地圖的東南海域,目光逐漸變得鋒利,“先不急,將臺灣拿下來,大戰略的進度是最重要的,等《商稅法》出臺後,朝廷以《商稅法》的名義,整頓東南海域。”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