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我在大明當暴君 >第431章 仗不是白打的(第一更)
    第431章仗不是白打的(第一更)

    崇禎十一月十八日,紫禁城。

    初雪,萬籟寂靜。

    乾清宮內的紫檀香菸繚繞,皇帝身披一件貂絨大衣,站在大大的地圖上,手中拿着一根黃金鑄造的龍頭權杖。

    氣氛有些凝重。

    畢自嚴出列說道:“陛下,這一次收復臺灣,一共出了12萬顆炮彈,新出海的戰船20艘,每艘配置50門火炮,一共增加1000門。炮彈生產、製作費用是20萬兩,20艘戰船從製造到出海是500萬兩的耗費,火炮耗費150萬兩,加上其他,一共投入700萬兩(約50億元)。”

    “另外28艘戰船是第一批製造出來的,戰船本身的製造費用是600萬兩。48艘戰船,人員和輜重加在一起的費用是100萬兩。”

    “福建水師的出戰,需要50萬兩。”

    “這是算上了所有的後勤補給。”

    “最後,這一次戰爭,投入1450萬兩(約100億元)。不算戰死後的撫卹和戰勝後的犒賞。”

    畢自嚴的每一個字都讓殿內的氣氛更加凝重。

    內閣大臣們在一邊一言不發,國稅局大臣也沉默不言,軍委會大臣都默不作聲。

    這當然是天文數字了。

    皇帝站在地圖上,低頭似乎正在聚精會神看着地圖。

    彷彿看了很久,崇禎才說道:“如果收回臺灣,打通安南,每年可以增多多少收入?”

    “如果每年能夠從臺灣和安南運回3000萬石糧食,朝廷每年可以增加480萬兩淨收入。”

    “如此,可能還要派兵攻打安南,若是如此,臣保守估算,攻打安南的總投入在1000萬兩。”

    “攻打臺灣和安南的總投入預計不會低於2600萬兩(約180億元)。”

    “按照這樣的投入和收入,至少要五年之後才能全部收回投入的,而且這五年,朝廷還需要向臺灣和安南派入大量的官員,所以臣保守預估,需要8年時間。”

    這些算得人都心驚肉跳的。

    但不能不算。

    治理國家可不是像權謀小說裏那樣天天在比誰會算計誰。

    治理國家,是真的要會算賬的。

    戰略和戰術,都是根據財務狀態和社會資源配比來定的,絕不是主角龍傲天朝蒼天一聲怒吼,四海就乖乖來朝了的。

    崇禎看完地圖,將金色的龍形權杖放在臺灣那個地方,他說道:“這個賬不是這麼算的。”

    畢自嚴道:“老臣愚鈍,請陛下指教。”

    “一、擊敗紅夷人後,讓他們賠錢。”

    “二、每年向中原運輸3000萬石(36億斤)糧食,可以養活好幾個省,酒業、飲食業都是可以看得見的發展起來的,稅基擴大,朝廷又有稅收。最重要的是糧食危機能解決,各地的商業會大力發展起來,這也是這場戰爭帶來的後續收入。”

    “三、各地的紡織、製造廠,都可以向臺灣、安南售賣他們的布料、懷錶、自行車、茶葉等等商品,這些都是收入。”

    “四、收復臺灣後,東南海的控制權就徹底掌握在朝廷手中了,這裏,南洋諸島,上面有豐富的水果、糧食、鹿皮、象牙、苧麻等等,全部可以交易,進入大明朝。”

    “五、銀鈔可以推行出去,要跟大明朝做生意,就必須用大明朝的銀鈔,如果不用,就打得他們用爲止。”

    “這些全部是這場戰爭的收益。”

    “那陛下......”

    皇帝又道:“第一個五年計劃到下個月就結束了,各省該給朝廷交一份總結匯報,每一個省都必須交。”

    “下一個五年計劃,大明朝完成五個目標。”

    “一、各省都必須連接水泥路,至少要有一條主幹道,交通部要給朕一個總規劃出來。”

    “二、深入持續的支持新農政,第一個五年計劃,朝廷花大力氣整頓了農稅,進行了土地改制,死了很多人,取得的效果有目共睹。但是,朕以爲還不夠。江西、兩廣、福建、貴州、雲南,這些地方都還沒有給朕一個詳細的交代!”

    “而且,北方的新農政改制,也不能停,我們做好了面的推行,下一個五年,要深入下去。朝廷要有決心,諸位要拿出態度,各地的官員纔會行動。”

    “三、要實現各地國有商社和私人商社的協同發展,商稅的合理化改制,各地對私營商社的扶持,以及商業法的推行,要逐層逐層的推行下去。”

    “四、要繼續深化新軍政的推行,常備軍、軍政後勤,各大軍區要不斷鞏固和完善,建立一套完整的軍政體系。”

    “五、朝廷要對新的工業進行持續性投入。”

    “六、各地的新學不能只停留在省府,各個州府、縣、鄉,都必須要有新學學校。”

    諸位御前大臣齊聲道:“陛下聖明,臣等領旨。”

    “仗是必須打的,商務部做好各大國營商社開啓遠洋貿易的準備,朝廷投入鉅額軍費,就是爲了有朝一日增加大明朝的收入,平衡國內的物價。”

    畢自嚴道:“陛下,有些話,老臣還是要說的。”

    “但說無妨。”

    “收復臺灣和安南,長期來看,的確可以有收入,打開海禁也可以爲朝廷增加收入,但朝廷的時間不多了。”

    “現在國庫的銀子,只有3000萬兩了,明年的錢,恐怕不夠,而臺灣和安南的收入,一時半會兒也收不上來。”

    韓爌出列道:“印錢吧,陛下。”

    崇禎立刻就否定了:“不準。”

    畢自嚴道:“陛下,老臣也認爲,現在印錢是最好的辦法,到時候靠增產的糧食和輸入的商品來平衡民間的通脹。”

    崇禎掃視一轉,顯然大臣們都統一這種做法。

    “不準。”崇禎再次否認,“銀鈔豈能隨便印。”

    “這一次朝廷財政緊缺印錢,下一次呢,下下次呢?”

    如果開了一個口子,後面基本上就停不下來了。

    在經濟學中,這叫路徑依賴。

    不能隨便玩。

    “此事諸位不必再提。”

    “是。”

    “等打下臺灣後,然紅夷人先賠一筆款,將軍費補齊。”

    “是。”

    軍費是多少?

    至少1700萬兩!

    荷蘭人有沒有錢?

    當然有!

    丫的東南亞的殖民貿易賺錢得很。

    但要他們拿出這麼多錢來,肯定是不願意的。

    不願意很簡單,繼續打,打到他們願意爲止。

    就在紫禁城在計算大明朝財政的時候,東南海域的戰列艦已經集結完畢。

    大明朝與西方新型資本主義國家的一次大規模海戰正是拉開序幕。

    看起來是兩個國家爲了爭奪臺灣,實際上是兩個強國,在南部海域的一次力量交鋒,是東方海權與西方海權的矛盾衝突。

    它將改變未來東方海域的格局,並且深刻影響到接下來的全球大航海格局。

    此時的威爾姆斯少校拿起望遠鏡,看見幾艘船後,說道:“那就是明朝人的船?幹掉他們!”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