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我在大明當暴君 >第948章 大航海時代的殘酷競爭(第一更…
    天竺就是印度。

    印度在大航海時代是什麼地位呢?

    印度在大航海時代是一塊巨型肥肉。

    不是說印度有多發達,而是一些其他的原因。

    一、當年亞歷山大東征,最遠打到印度,之後在歐洲一直流傳着印度遍地是黃金和香料的傳說。

    二、中世紀歐洲世界,流傳着另一個傳說,說上帝派他的使者前往印度,將印度基督化,成爲一個遙遠的基督世界。

    所以達伽馬上岸後說了一句:我爲基督和香料而來。

    荷蘭人在搞大航海準備工作的時候,乾脆就成立了一家公司,叫做東印度公司。

    東印度公司可不是指東方的印度公司啊。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對立面還有荷蘭西印度公司。

    東印度公司是指經營以印度爲分界線以東的所有貿易,包括了東南亞、亞洲所有。

    西印度公司當然是指經營以印度爲分界線以西的所有貿易,例如阿拉伯、紅海、非洲、美洲等等,都在荷蘭西印度公司的經營中。

    那麼爲什麼又來了。

    歐洲爲什麼以印度爲分界線?

    翻開地圖看看,看看大海和陸地的分佈格局,你就會發現,印度這個鳥地方,在海洋時代的位置真是太特麼好了。

    它在亞洲和歐非之間,是許多從西方到東方,東方到西方的船隻,都需要停靠的地方。

    要不然漫長的海洋航線實在煎熬,所以印度成了遠洋航行的補給站。

    再想想,印度最南端的斯里蘭卡就是被葡萄牙人佔領了的,最先開始殖民時代的這批人,肯定是先佔領最好的地方。

    後來,英國崛起,爲何那麼重視印度?

    因爲在風帆時代,由於航海工具的限制,它的地理位置實在太好了啊!

    可惜,20世紀後,阿三自己不爭氣。

    英國人離開阿三的時候,還是留了許多資產的,比新中國建國的時候要富裕得多,後來卻被新中國吊起來打。

    這是單純的印度的優勢。

    那它這種地理優勢,在21世紀的航線中也沒有多大凸顯啊?你該不會在忽悠我吧?

    21世紀的船不需要沿途補給,從亞洲到歐洲沒什麼壓力。

    但風帆時代,甚至蒸汽船時代,遠洋航行都是需要中途補給的。

    很顯然,張凡是看中了印度優勢。

    一、地理優勢。

    印度作爲大明朝全面滲透西方的第一個橋頭堡,是必須要掌握在朝廷手中的。

    例如接下來,明軍越過馬六甲,遇到了奧斯曼的海軍,會不會打起來?

    遇到荷蘭西印度公司的海軍會不會打起來?

    西班牙在印度以西的勢力還很強,會不會打起來?

    再例如,埃及這樣的地中海戰略橋頭堡,要不要拿下來?

    畢竟,要對歐洲進行商品傾銷,得有最安全的航道保駕護航啊!

    最安全的航道是怎麼來的?

    指望別人拱手讓來嗎?

    那必須得用火炮打出來!

    二、氣候環境優勢。

    有這樣一個數據,21世紀,印度的耕地面積是中國的三倍,而且是一年三熟!

    這自然條件好不好?

    好爆了!

    但印度玩出了什麼局面?

    印度的糧食產量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

    所以啊,這麼好的地方,真是被那裏的人白白浪費了。

    如果,拿下印度,大明朝的糧食產量,棉花產量,還會暴漲!

    這裏又說回古代王朝更替的一個規律:人口發展到生產力的極限,分配機制出問題,土地兼併日益嚴重,導致造反。

    一句話:資源不夠,分配不均。

    大明朝現在是2億多人,再過十幾年,可能到4億人了,再過十幾年6億人,8億人……

    到時候,如果生產力還沒有達到21世紀,怎麼養活那麼多人?

    張凡:所以得讓印度、歐洲、非洲、美洲出資源,來替朕養活這麼多人啊,並且還要讓這麼多人活得滋潤!

    又說到一個國際生存法則:爲何鷹醬要和兔子打貿易戰?

    這裏面涉及到地球內卷問題。

    姓奧的上臺後說過一句話,如果中國十幾億人都能過上鷹醬人民的日子,那歐洲人和鷹醬的日子質量都會下滑。

    因爲地球資源只有那麼多,生產力沒有進一步突破,全世界生產總值增長緩慢。

    所以,再來看看眼前,張凡面臨的問題。

    他認爲,大航海時代,不僅僅是資源掠奪的問題,不僅僅是新版圖發現的問題。

    大航海時代,最重要的是先發制人,搶奪文明中心的問題。

    文明中心需要靠生產技術和資源來運轉,當你不去發展,別人發展起來,別人會遏制你的發展。

    就是這麼簡單!

    所以,戰略停止在馬六甲就滿足了?

    滿足不了的!

    加入到大航海時代,加入到世界各國紛爭中後,不可能偏安一隅的。

    偏安一隅就等着被外來的人強行破開國門吧!

    李岩心中有數,這些大明未來國際大戰略,皇帝當然都與他這個首相有討論過。

    這也是爲什麼張凡要換一個年輕、激進的首相上臺的原因啊!

    因爲未來的路,還有很遠,走的很難,還有無數比皇太極還要強大的敵人,比南洋的歐洲人還要強大的敵人。

    朝廷上下都在爭論是否要收斂軍費,那是因爲他們不知道未來是什麼。

    李巖看着朱彥霖的眼神有些複雜,他對太子說道:“殿下,在馬六甲以西還有廣袤的海域,那裏有許多國家,還有土地肥沃的國度,如果那裏歸於朝廷管轄,能進一步解決我們的糧食問題,還能種植許多棉花、甘蔗,有砍不完的木材,開採不盡的黃金。”

    “所以,向西發展,是必須的,知道嗎?”

    朱慈烺點了點頭,說道:“學生知道了。”

    李巖起身,拿過來兩張紙,上面有李巖自己出的題目:北京城的人口上限將會是多少?

    他將這個題目交給了兩個人,說道:“拿回去好好作答,我給你們長一點時間,一個月之後交給我,你們可以去民間實地考察,也可以動用一些合法的資源去做調查,需要誰配合你們,跟我說,但不準滋事。”

    “學生知道了。”

    這個題目看似簡單,其實牽扯到經濟學、社會學、財務學、管理學,甚至目前的科技生產水平、道路交通、糧食等等多方面的知識。

    如果能把這種題目答好了,在分析治國的時候,最基礎的一些邏輯知識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李巖剛從太子的東宮出來,就被告知要去乾清宮一趟。

    “李相,說是亞齊國的公主到北京了,現在正在乾清宮內陛見聖顏。”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