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我在大明當暴君 >第956章 南洋的新政(第三更)
    第956章南洋的新政(第三更)

    從趙清月那裏離開後,崇禎轉身就跑到紅娘那裏,把趙清月的名單給了紅娘,囑咐她讓軍情處趕緊找到這些人。

    接下來幹什麼?

    接下來當然是好好找南洋諸國算算賬!

    之前又是走私火器又是走私蒸汽機的!

    大明的《專利法》懂不懂?

    來來來,敲黑板,各位跟朕一起念:《大明專利法》!

    南洋諸位,你們都侵犯了大明專利法知不知道?

    什麼,你沒走私火器?也沒走私蒸汽機?

    你說沒你走私你就沒有走私?

    不管各位信不信,朕反正不信。

    要不朕派軍隊上去查一查,看到底有沒有大明的火槍和蒸汽機?

    放心,查得很快,也就挨家挨戶搜一遍!

    過了幾天,也就是二月初七的時候,崇禎主持了一次廷議。

    參加廷議的人有內閣,以及各部院大臣,來的級別上是正部級以上的官員。

    “陛下,這是關於南洋經貿的安排。”

    李巖將內閣這一個多月討論的彙總,以及擬定的初案呈遞給皇帝。

    其中還有呂宋島巡撫羅開文的奏疏。

    羅開文是去年九月抵達的呂宋島,這貨可能是大明朝最走運的巡撫了。

    爲什麼這麼說呢?

    因爲他一到呂宋島,當地的土著爲了跪舔他,就幫他發現了一座金礦。

    現在鄭芝龍在那裏親自主持人開採,目前還沒有人知道可以挖出多少黃金。

    李巖簡單做了一些說明:

    “陛下,據福建、廣東的官員反應,沿海民衆對下南洋熱情極高,大多數人在故土沒有田地,現在朝廷在各個港口的船隻頗多,也方便他們南下。”

    “臣預計,截止到今年,移民到呂宋島的漢人,將會增加10萬人。”

    “有了大量的漢民做根基,朝廷在呂宋島的政策也會更加有力地落地執行。”

    李巖一邊說着,崇禎一邊翻閱着。

    “另外,福建和浙江,還會各自移民3萬人,抵達滿剌加城(馬六甲城)。”

    當翻閱到馬六甲的政策的時候,崇禎停了下來,他仔細看完後,說道:“馬六甲現在的漢人已經不少了,但他們都是鄭和時代的漢人的後代,對朝廷的歸屬感不強。”

    “朕覺得,有必要吸引他們這一輩的年輕人,到北京來讀書,等讀書後,回到滿剌加城,爲建設滿剌加省做貢獻,諸位覺得呢?”

    教育部尚書劉宗周說道:“陛下,臣已經在規劃這件事,這是臣的提案。”

    王承恩將他的提案呈遞上去,崇禎快速看完:“嗯,你規劃的很好,不過他們都是漢民,長期在海外,朕覺得有必要讓他們立刻感受到天朝對他們的關懷。”

    “所以,你在裏面提到的漂洋過海旅程艱辛,朕覺得朝廷的國營商社遠洋商船,可以爲他們提供免費乘坐,並且提供食物,只要他們能夠在考試中及格,獲得來北京讀書的機會,都可以享受免費乘坐和食物。”

    施鳳來立刻出來說道:“陛下,若是如此,那陝西、四川、雲南、貴州等偏遠之地的學生,想來北京,是不是也要提供免費的交通和食宿,否則不公。”

    “一事歸一事,現在朝廷要盡最快的速度,將南洋漢民的心收回來,爲朝廷在南洋的事業站穩腳。”

    局部的特殊對待是有必要的,根據大局來做調整,是爲了接下來的國家戰略落地。

    但口子不能放太大,若是全國都效仿,不是朝廷出不出得起這個錢的事,而是必然有大部分人在裏面作假。

    那樣會造成國家秩序的混亂。

    “施鳳來,你身爲內閣大臣,要做的是平衡大局。”

    “是,陛下教誨的是,臣銘記聖訓。”

    皇帝掃視一轉,說道:“天下正在經歷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朝廷面臨的都是全新的局面,諸位都是治理國家的能臣,所以朕要求諸位要有大格局,如果連朝堂上的你們都還在爲局部的事情爭論而影響大局,那下面的人豈不是要內訌起來了!”

    衆人連忙說道:“陛下聖訓,臣等銘記於心。”

    “就這麼定,呂宋島、滿剌加的漢人都要進行考試,考試合格者,來北京讀書,此時交給教育部去做。”

    “諸位要記得,朝廷要在四海之內籠絡人心,這樣大明朝的路,才能越走越順。”

    “是!”

    崇禎又開始加速翻看各項政策。

    內閣的政策主要可以歸納這樣幾點:

    一、興建銀行,貨幣改制,宣發銀鈔,以後統一認定銀鈔爲唯一合法貨幣。

    二、興辦報社,搶佔輿論高地,做好王化宣傳,進行輿論疏導。

    三、大力宣傳意識形態,將地主和大商人做定調。

    四、以租代購當地農田,用此來收買當地一部分人的人心,同時將願意種田的人與田聯動起來,保證糧食生產的正常運轉。

    但是農業政策,包括農稅,即大明朝的新農政。

    若有地主,則當地官府要做好土改措施。

    五、組建治安司,維護當地秩序,並且建立按察司,作爲民事、刑事等司法衙門。

    重要崗位一律啓用漢人,在執行崗位可以啓用土著,以籠絡人心。

    六、改革文字,廢除當地文字,一律啓用漢字,第一階段先建立儒學,想要學習新學,則必須到北京來讀書。

    七、凡大明官府管轄之地,臣民一律遵照《大明律法》。

    這七條,可以說每一條都在重點上。

    如果執行下去,會對南洋諸國社會造成很深遠的影響。

    從文化、經濟、政治上都會有巨大的改變。

    而且,其中有一點非常明確,想要學新學,來北京,到天子腳下讀書。

    當地暫時只能學儒學,而儒學是非常注重君臣秩序的,這樣可以讓當地變得非常安穩。

    可以說,這些政策,每一條都非常符合張凡的心意。

    不愧是新政執行了十三年了,李巖已經深得朕心!

    君臣之間的默契便是如此。

    崇禎說道:“這些政策都很好,今天的議事就到這裏吧,退朝。”

    等廷議結束後,崇禎讓李巖留了下來。

    “太子最近怎麼樣?”

    “太子殿下勤學好問,是可造之材。”

    “前些天彥霖拿了一道題來問朕,說是你出的,朕想知道他們倆的題目做的如何?”

    李巖微微一怔,臥槽,難怪三公主的答案做的這麼好,難道是陛下給她的提示?

    崇禎似乎看出李巖的心思了,他說道:“是朕給了她提示,朕倒是覺得沒什麼,遇到難題,合理地尋找解決方法,這種態度,值得肯定。”

    “陛下說得是,臣也覺得三公主天資聰慧。”

    “太子的答案呢?”

    “太子殿下的答案也做的很不錯,將多方面都考慮了進去,唯獨沒有將水源考慮進去。”

    “嗯,看來太子也進步了許多。”

    這是對李巖教育的一種肯定。

    崇禎忽然道:“太子有問題,似乎不太願意來問朕?”

    “陛下多慮了,太子殿下只是覺得陛下國事繁重,不願意打擾陛下。”

    “看來朕還是要多主動去和他溝通溝通,畢竟教育子女不僅僅是老師的責任,父母也有責任。”

    “陛下用心良苦,太子一定會知道的。”

    “對了,內閣的那些政策,朕最擔心的是第三條。現在鄭芝龍和孫傳庭還只是對局部進行了軍事打擊,沒有動搖南洋傳統地主的根基,也還存在大量商人。若是現在去給他們定調,他們必要有反意。”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