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打攪南宋 > 第358章見見世面
    感謝時光對流沙的月票、訂閱,感謝荊楚蠻子的推薦票!

    ......

    “非也,表面上看似重農抑商,但實際上卻是鼓勵經商,十稅二,朝廷可以用這些稅收做更多事情,而商人也能享受到八成的利益,否則朝廷也不會在鄂州開市舶司,任用臨安行會的人了。”這時候趙誦來了,隨行的有吳潛、文天祥、陸秀夫等人,後面還有不少人。

    劉秉忠等人回過神來,才見到一個身材高大,魁梧茁壯且氣度不凡的年輕人站在身邊正笑吟吟地看着他們,年輕人的邊上還跟着四五個人,其中一人他們見過,正是宋國左相吳潛。

    趙誦道:“諸位來自北方,定然有些水土不服,明朗適才趕來,已是怠慢了,還請諸位見諒,現在請上車!”

    趙誦說完,劉秉忠就注意到在他們的身後還有很多駕驢車,驢車的邊上還有一支衛隊,衛隊人數大概在百人左右,他們的身高都差不多高,與趙誦一般高,想必應該是親衛了。更引人注目的是親衛的身上都穿着統一的服飾,服飾上還繡着飛禽走獸,在陽光照耀下這些飛禽走獸耀武揚威似的,彷彿活靈活現了起來,帶給人一種震懾的感覺。

    劉秉忠在北方王廷的時候倒是見過這些衣服,而蒙古宗王衣衫上倒是繡着一些圖案,但是這支衛隊的衣服上的圖案要比蒙古人的還要誇張,更富有一種張力,而且更加威嚴,帶着一種正式感。

    劉秉忠他們猜測這年輕人就是宋國的太子殿下了,於是紛紛行禮。

    趙誦說道:“禮節就免了,諸位遠道而來,想必還未見過這鄂州城,今日我正好帶諸位逛一逛。”

    劉秉忠此番來鄂州正有要事要與趙誦談,是關於俘虜的問題,畢竟此番蒙古人打了敗仗,他這麼做也是希望兩國能和平相處。

    劉秉忠正欲要開口,邊上吳潛一見劉秉忠的神態就知道對方要說什麼了,他道:“殿下都說了,今日一切國事免談,諸位也是從北方來,正好見見這鄂州城的風土人情。”

    劉秉忠等人一聽,既然宋人都這麼說了,他也不好繼續說下去,打算待會兒在說話的時候見縫插針地道明,於是現在也就閉口不談了。

    竇默道:“既如此,就有勞太子與左相了。”

    衆人上了驢車,發現驢車內早就準備好了瓜果點心。

    劉秉忠有些意外,感覺他們南下倒是不像被俘一般,有種作爲貴賓的感覺。

    趙誦則上了一批棗紅色的馬上。

    據說馬的祖先就是大宛的汗血寶馬。當年張騫出使西域時,在大宛國見到的就是這種,這此馬耐力與速度十分驚人,不但能日行千里,而且令人驚訝的是,馬的肩膀附近流出像血一樣的汗液。

    不過也有缺陷,汗血馬雖然速度較快,但體形纖細,負重能力不強,因此後來從中亞、西亞引入的種馬都歸於消亡,因爲與本地馬匹雜交了。

    劉秉忠一開始總覺得這馬見過,後來才認出此馬來,他驚呼起來,因爲這馬的主人是蒙哥。

    所以這是蒙哥的御馬,他跟邊上的竇默說了一聲,竇默才認出這紅雪纓馬來。

    劉秉忠覺得對方此舉就是一種赤裸裸的挑釁,是對他們的一種震懾!

    吳潛一開始的時候倒是反對用這種重大的儀式來迎接忽必烈的幕僚,畢竟他們現在都是宋國的俘虜,但趙誦卻說這些幕僚都是王佐之才,所以才設下如此陣仗來迎接對方。

    吳潛聽了之後倒是好理解,但趙誦騎馬卻讓吳潛好一頓勸解,畢竟趙誦的身份擺在那兒。

    但趙誦渾然不覺,也沒有失掉自己威嚴的身份。

    “誰說我大宋男兒不能騎馬了?我也讓他們見見我的馬術與忽必烈的馬術不相上下,再說這馬是蒙哥的。”

    聽聞是蒙哥的馬,吳潛也就不阻攔趙誦騎馬了。

    劉秉忠等人雖憤怒歸憤怒,但過後並沒有生多大的氣,畢竟蒙哥死了,戰利品歸了他人也是正理。

    不過劉秉忠等人覺得奇怪,因爲趙誦騎上了紅雪纓馬的時候,動作堪稱靈活,本人坐在馬上也絲毫都沒有任何不適,一時間有些錯覺,以爲騎馬的人是忽必烈了。

    邊上的竇默也向着外面望了一眼,他覺得爲何大宋的太子會騎馬,而且還與他們介紹鄂州的風土人情,這實在太奇怪了,而且也有失太子的身份與威儀,於是乎他竊竊私語在劉秉忠的耳邊說着:“此人莫不是太子,而是太子的親衛,只是想要羞辱我們罷了?”

    劉秉忠一開始的時候也有這種疑問,他見竇默神祕兮兮的樣子,就道:“接下來容我試探試探他的身份。”

    “就依聰書記的做法吧。”竇默聽罷,十分贊同劉秉忠的做法,嘴角狡黠地笑着。

    於是乎一路上,劉秉忠、竇默等人就聽着趙誦騎在馬上跟他們介紹鄂州這邊的風土人情,接着就解答劉秉忠他們提出的政策疑問。

    劉秉忠絲毫都沒有提起和議的事情,畢竟現在還不是時候,於是他閉口不談這個,而是聊起其他的東西,這也是劉秉忠有意爲之,目的就是讓趙誦出糗,同時判斷出此人的真實身份。

    然而在與趙誦交談的時候,劉秉忠發現這人不是趙誦身份的親衛,否則也不會對宋國乃至其他國家的大小事務悉以知曉,有時候竟連他們蒙古內部的事務也能知道個七八分,實在讓劉秉忠驚掉下巴。

    劉秉忠覺得他再問下去,估計出糗之人才是他。

    劉秉忠忽然之間覺得他失去了招架之力。

    趙誦問劉秉忠一路南下看到了些什麼。

    劉秉忠據實回答。

    趙誦道:“今日就不談兩國政事了。”但趙誦還是將話題聊到了民生的上面,更多的則是體現宋國安置百姓的決心,解決國內民生問題的辦法。

    引得劉秉忠等人聽了有些不適感,畢竟中原那邊的情況要比這裏差個十萬八千里了。

    而且有不少政策,不是你想頒佈就能頒佈的,畢竟有些不適應,但在宋國境內卻能解決的十分順利。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實際上趙竑在解決問題的背後付出了很多,他們現在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不過這種表象好的多了。

    驢車很慢,劉秉忠一路行進的時候,看見的都是一些開墾出來的農田,百姓莊戶們以及士兵們都在開墾中。

    劉秉忠心道若是這些良田全部都種了作物,那來年就可以養活整座城池的人口了。

    他這麼想的時候,心底就有一種凝重的感覺,臉上也有些慚愧,畢竟這在宋國境內,而不是北方中原。

    竇默他們的面上也沒有任何光彩,因爲這些都是別人的,是羨慕不來的。

    趙誦騎在馬上,悠然自得。

    陸傳義覺得趙誦做的對,表現的也沒有表現的多麼欺凌別國的人,而是將事實情況都展現在敵人的面前。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