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打攪南宋 > 第395章水泥廠與農業生產活動
    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劉秉忠終於將臨安城第一期擴改建的方案與圖紙拿了出來。

    在商議之後,趙誦他們又經過七八日的圖紙方案細改後,才正式確立了臨安城第一期擴改建的工程。

    劉秉忠看着圖紙之後不禁感慨趙誦要比他考慮的更加全面。

    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多了趙誦說的人性化設計。

    也就是以人爲本。

    等到二月初,臨安城擴改工程正式動工開始,劉秉忠帶着工部的官吏下去了。

    “這一整條街的屋子都要拆掉。”劉秉忠拿着圖紙豪情壯志一般站在街道上指揮工部官吏。

    在劉秉忠的指令下,第一期規劃區域內的屋舍都被徹底騰空了,這些官吏正指揮工人在拆紅線區域內的房屋。

    動工的工人也有不少,朝廷這次用的是以工代賑的法子——在臨安城外招募了五萬工人,其中有不少從其他地方逃過來的災民。

    五萬工人的喫住問題以及月薪問題趙誦都提前與吳潛、賈似道、劉秉忠以及戶部、工部的官吏仔細研究過了。

    最後才確定了這個法子。

    同時,趙誦便以沈倫爲督造使。

    在去年督造鄂州城的時候,沈倫便參與了那次鄂州城的建設。

    督造使一使的責任範圍包括瓦片、水泥、青磚、木料等這些建築材料的採購與製作。

    沈倫沒想到他被趙誦任命爲督造使,他感到責任重大。

    在採購與製作中,趙誦又允許商號以及民間的商人蔘與進來,首次引入了責任制與追責制,比如在城磚上有工匠的姓名與督造人的名字,確保了工程的質量。

    在朝廷詔令下達之後,沈倫帶着詔書在南星橋這塊地方開始建設水泥廠。

    南星橋這個位置位於鳳凰山以南至錢塘江邊上,靠近大內。

    此時南星橋這邊還是一塊灘塗地方,在宋朝的時候,海水經常涌入這邊,此時的錢塘江河道也是極其不穩定,潮水上漲的時候,兩岸經常發生坍江的情況。

    趙誦建造水泥廠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爲這個時期的錢塘江流域河口段經常流道,導致兩岸經常出現坍江。

    趙誦打算在蕭山等地築堤圍墾,圍墾出來的土地可以用於耕種,而水泥就是一種非常不錯的原材料。

    經過一段時期的建設,南星橋這塊地方已經豎起了一些高大的土窯。

    聽說土窯建成後,趙誦親自前往南星橋,沈倫則在前頭帶路。

    這一日趙誦見到工人們正在忙碌,他們的上半身光着,佈滿了污垢,看來勞作的環境不是很好,不過現在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因爲像這些勞動的場所,基本上都是一些露天的環境,即便是水泥加工棚,也非常簡陋。

    在南星橋水泥廠,趙誦見到了工人們勞動的場景。

    首先材料的粉碎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

    他們現在正在粉碎原料,比如石灰石等。

    因爲揚起的粉塵對工人傷害很大,所以在勞動的時候,沈倫都讓他們帶着口罩進行操作。

    工人們並不知道太子就在邊上看着,以爲是上面派來的哪個年輕官吏在督工。

    而沈倫今日也穿着普通的衣服站在人羣中,他本身個頭就很小,皮膚也很黑,所以被其他工人也誤認爲一個普通的工人。

    趙誦就在邊上聽沈倫的介紹,大致上也對沈倫的水泥製造廠規劃有所耳聞。

    這時候工人們開始架起柴火進行燒窯。

    過了一會兒窯就被燒得很熱。

    他們將研磨好的石灰石、礦渣以及黏土按照比例配好,石膏粉則放在邊上備用,隨後將這些混合好的材料放進土窯裏面進行煅燒。

    一系列工序下來,趙誦見到工人們十分熟料操作着。

    三十五口土窯陸續燃燒起來,火焰讓四周溫度也上升了好幾度樣子。

    趙誦覺得很熱,但心底的熱情更甚。

    沈倫忙讓下面的人遞過來一條溼毛巾給趙誦,接着勸道:“這裏熱,殿下還是去屋內歇息。”

    趙誦擦了擦臉,感覺不熱了,不過他並沒有進去,而是目不轉睛地看着這些勞作的工人們,在他看來因爲有這些工人在,臨安城的擴建工程才能完工。

    接着趙誦對沈倫道:“有你沈黑子在,萬萬不能虧待了這些工人。”

    沈倫點頭應允,他也是工匠出身,當年只能解決溫飽問題,但現在得到趙誦的青睞與任用,他覺得是八輩子燒了高香,祖上冒了青煙,他並沒有因爲加官進爵而忘記了自己的工匠出身。

    南星橋的水泥廠只是一道縮影。

    還有更多的場景正在臨安城上演。

    臨安,聽聞臨安擴改建工程需要大量的原材料,來自各地的商人也開始踊躍報名。

    爲了工程進展順利,在太子趙誦的牽頭下,朝廷戶部下面設立了一個臨時部門,專門負責招投標工作。

    ……

    萬象歷在正式發佈後一個月之內就發到了臨安百姓的手中。

    而此刻時間正好到了立春。

    這幾日接連下了好幾日的春雨,河道里面的水都開始漲上來了。

    氣溫開始節節攀升,萬物也一併復甦,春風拂過江南岸,春江水暖,野鴨伸開翅膀,飛入了光禿禿的蘆葦蕩中,蘆葦蕩中已經出現零星的綠意了。

    “如今春耕在即,我要去錢塘縣、仁和縣那邊看看情況怎麼樣了。”

    接着郝經坐驢車與杜子如一道離開臨安城內,他現在要去錢塘縣外邊看看春耕的情況。

    到了城外,郝經見到所有的田地都提前被開墾好了,在空曠的城外排列成一茬接着一茬的田壟,整個一片都是光禿禿的。

    郝經知道這些田地都是肥沃的原土,是去年冬天用刀耕火種的法子開墾出來的,今年正好拿來種植。

    在種植前百姓們先用稀釋過的糞肥、草木灰做基料,然後將去年用番薯苗育發出來的番薯莖塊埋進了田壟內。

    這些番薯莖塊在埋進土裏面的時候已經發出了一些芽頭來,以保證種植的成活率。

    除了番薯之外,還有去年收穫的馬鈴薯也用同樣的法子栽進土裏。

    順着百姓的目光看去,郝經與杜子如見到了不遠處的水田,那兒正是種植水稻的地方。

    只見百姓們正開了閘門,將水從河道里面引了進來。

    河水填滿了地,不過至少要等一兩日等水徹底溼潤了這片旱地,在之後他們再將出水口的土挖開,等到田裏面的水都放掉,然後用曲轅犁開溝。

    一切就緒後,郝經再去城外的時候就見到成羣結隊的百姓彎着腰,他們穿着勞作的短打衣服在田間,用滿是汗水與泥土交雜的雙手,將浸種催芽的水稻種子拋到開出的小溝裏面,接着覆上泥土,保證這些種子在田地生根發芽。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