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打攪南宋 > 第418章帝巡廣州、胡穎上任、分東莞界
    趙竑對李曾伯道:“廣州現在要造糧倉,你要多造一些,以備將來不時之需!”

    李曾伯仔細聆聽趙竑說的,他自然明白趙竑的用意。

    朝廷這是要加強西南邊境的統治。

    他之前雖然也在廣州城內建造了一些糧倉,但現在他覺得按照趙竑的要求遠遠不夠,大宋未來必然要解決內憂外患,於是便牢記心中。

    趙竑又問了其他農業上的情況。

    李曾伯一一對答,不過趙竑還是決定親自去看看。

    當天下午趙竑一行人浩浩蕩蕩出城去水田那邊。

    此處位於白雲山,有一大片的水田。

    縱橫的田野一直從廣州城延伸到遠處的越秀山。

    水田裏,廣州官府正帶頭帶着百姓們收割稻穀,大部分田地都只剩下稻的一個根部了,此時此刻拉牛的犁車在田野裏耕着,將根部全部翻了起來,後面的百姓將這些根部全都拔了起來,還有些百姓正在往水田裏拋灑稻種,後面翻起的犁車將種子給蓋住,於是趙竑就見到整片水田到處都是忙碌的百姓。

    在勞動中他們相互配合,展現着一種和諧的氣息。

    按照李曾伯說的,此時天氣更加熱了,降水也開始多了起來,他們要開始準備第二季水稻的耕種。

    在離水田很遠的地方,趙竑看到一些百姓正在挖渠,就問李曾伯:“那些水道是做什麼用的?我看好像不是灌溉水稻的吧。”

    李曾伯介紹道:“官家,這些是專門用作城內百姓的飲水,廣州靠海,鹹水居多,百姓喝了鹹水容易生病,所以我們就從白雲山這邊挖了一條水道,現在水道還在建造,差不多要還要等三個月才能建造完成,現在城裏的水只能先用蘇東坡那時候的竹管了。”

    “原來是蘇東坡那時候的,我聽說那也太舊了,水量太少了。”

    趙竑等人接着就去看山坡上種植的作物了。

    山坡這邊都是一些生地,是廣州府專門開荒出來種植的。

    從去年開始這裏就開始種植土豆番薯等新型作物,雖然去年也收穫了一批,但數量還是太少,因此去年的一批全部都留了種子,留作今年種植用。

    爲了廣泛種植,廣州官府這邊也是打算看看今年這些作物的產量怎麼樣,在去年的基礎上又在山坡上開了不少地,全都種了這些。

    遠遠的趙竑就聞到一股糞肥飄香的味道。

    “倉廩足,天下才能足!”趙竑巡視天下很多地方,得出了這個結論來。

    第三天的時候,趙竑去了市舶司那邊。

    此處位於珠江北岸的海仙樓。

    趙竑來到海仙樓上,望見大小商船停靠在港口邊上,它們正等待抽解、徵稅。

    官吏們正在對來往的商船進行發放憑證、迎送蕃舶和管理外商等。

    趙竑清楚廣州,是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港口。

    廣州從唐朝開元年間開始之際,就在設立了市舶使,一開始的時候叫市舶使,後來在宋朝時期演變成爲市舶司,如今下來也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

    一個廣州市舶司的收入差不多就佔了朝廷收入的十分之一,趙竑對此非常重視,更何況位於大宋最南方邊疆,這裏與其他國家的對外貿易十分便捷。

    如大食、古邏、闍婆、占城、勃泥、麻逸、三佛齊、賓同朧、沙裏亭、丹流眉等國家。

    朝廷賦予市舶司的職責主要有徵稅、收購、保管、解送、發放憑證、迎送蕃舶和管理外商等。

    趙竑離開市舶司的時候回了廣州府衙。

    ……

    胡穎家中,胡穎正在書房寫書。

    他在寫的這本叫《名公書判清明集》,這是一本判書。

    對大部分人來說此書枯燥無比,但對掌管刑獄的人來說將是一部寶典、一部參考書。

    胡穎心道:朝廷現在有了報紙以及刊物,他想將他的書籍刊刻出來,留給當今世上的人看,最好能流傳到後世。

    他提筆寫了一些,然後塗塗改改,正欲再寫之際,忽聽見外面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接着家中僕人來報內侍省的內侍官上門宣召旨意了。

    “快將我的官袍拿來。”

    胡穎放下紙筆,立即穿上官袍整理衣冠,邁門而出。

    大廳內,內侍宣召旨意,胡穎才知道他升官了,要去廣南西路上任。

    當夜他最後看了一眼他在廣州的住所,這裏雖然有些舊,但比起廣南西路來說這裏還算好的。

    這幾個月在廣南東路,他見識到了這邊的變化,總得來說變好了不少。

    朝廷如今開啓了新政,廣南西路自然也不能落後。

    等到了靜江府,他將在那裏開始他的執政生涯。

    次日一早胡穎僱了一輛驢車,輕裝打點後踏上了去廣南西路的上任之路。

    ……

    “胡穎這麼快就去廣南西路了?”原本趙竑還想見見傳說中的胡穎。

    “算了,廣西事務繁重,胡穎一腔熱血,也算報效朝廷了。”

    趙竑沒見到胡穎,昨天從城外回來後趙竑就思考一個問題。

    他現在年歲有些大了,身體也稍微有些不好,是否要將帝位傳給太子。

    趙竑這麼想的時候打算回臨安了。

    也是爲了國家突逢大變,以防萬一。

    趙竑視察廣州的第四日,下詔的旨意傳到了東莞縣那邊,東莞縣令領旨之後,就派了不少官吏前去屯門勘定界限,準備劃界的方案。

    在勘探以及綜合地方官吏的意見之後,後來給定的劃界方案非常簡單粗暴,也就是直接按照天然的河流劃分,據說是以羅溪劃分的。

    河流的南岸即將從東莞縣劃分出去,雖然東莞縣令有些不捨,但還是將劃分的方案呈遞皇帝。

    趙竑看了地圖,很快御筆批准了。

    不久以後,屯門正式從東莞縣這邊劃分出去了。

    趙竑派了他心腹去管理這座新的港口。

    港口暫叫屯門港。

    朝廷暫時調了一萬士兵駐守在屯門附近,同時也調集不少的勞力來修建港口。

    爲了拱衛廣州,且輻射整個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工匠們連日以來在大奚山以及附近幾座島嶼上修建起炮臺。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