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打攪南宋 > 第452章各方形勢、郭守敬的觀星臺
    ……

    阿爾斯楞南下,這一路上走的異常艱難,見雪化了他才收拾行囊南下。

    這一路走走停停,十二月中旬的時候他到了宋國邊境,此時正在利州路。

    進了利州府之後,阿爾斯楞就命人將阿里不哥的書信送往臨安城。

    十多天後,臨安,已經到了年尾的時候。

    “阿爾斯楞這事辦的不錯,蒙古要亂上一陣子了,阿里不哥有了正統地位,可以與忽必烈抗衡了。”

    “陛下覺得阿里不哥能成氣候!”

    “單單隻有蒙哥的遺詔還不夠,還要有我宋國的支持!朕自然會有準備給忽必烈背後一擊,讓他腹背受敵!”

    “是否要派兵?”

    “與李璮的一樣。”趙誦吩咐手下人送一批火器以及糧食去和林。

    “陛下讓哪位將軍去?”

    “讓劉整去吧,順便讓他在蜀中訓練水軍!”

    “是。”

    於是皇帝手下的人當即備了船隻,船上運了一些糧草與武器,劉整他們要先去蜀中。

    北方的事情這段時間穩定了不少,各方勢力都在暗中繼續實力,等待明年的一個時機。

    ......

    開平府

    忽必烈這段時間睡得不夠安穩,隱約覺得有事情要發生,但最近偏偏又沒什麼事情。

    阿里不得即便得到了遺詔,之後集結王廷兵馬,他也自信擊退那些人嗎,不過忽必烈擔心的是新朝。

    新朝初定,還需要厲行改革,需要更多的人才,這一點不知道姚樞那邊辦的如何?

    他只知道很多人不事新朝,這點就讓他頭疼。

    燕京那邊暫時走上了正軌的道路,但忽必烈關心他的大後方的安穩。

    不知道宋人會不會趁機出兵?

    李璮會不會謀反?

    ......

    益都府

    李璮問李彥簡:“燕京那邊沒有消息?”

    李彥簡搖搖頭:“要不要催人去和先生說一聲。”

    “不必了,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對李璮來說莫過於如此,他現在就在等阿里不哥與忽必烈開戰。

    ......

    登州王家村與沙門島嶼這邊都在訓練士兵。

    ......

    西南,廣南西路靜江府,胡穎自從上任之後勤勤懇懇,開墾荒地、整頓政務,廣南西路那邊的情況得到了一定的緩解。

    廣南東路現在在李曾伯的管理之下,走上了恢復生產的道路。

    趙誦大筆一揮,直接將屯門港劃出兩廣,改爲香港,然後派了手下得力的干將鎮守那邊。

    不僅僅監管兩廣,也是爲了防備海域和敵國,同時也打算將此地打造成和後世功能差不多的一個港口,具有多重的效果。

    ......

    臺灣那邊依舊保持着一個增長速度,新政的很多稅收政策都有利於那邊的發展。

    ......

    成都,今冬下了第一場大雪。

    城牆以及城內的建築都在重新修建當中,雖然人口不多,但楊文廣相信明年這個時候,成都府一定會更熱鬧的,來自宋國其他地方的商號也進入了成都,他們打算在天府之國經營開去。

    ......

    鄂州府,現在已經成爲大宋中部的一座大城了,連接着大宋東西兩邊的重鎮,比如襄陽。

    朝廷打算在明年正式在襄陽推行與鄂州同樣的政策。

    而且讓文天祥等人去治理襄陽。

    文天祥以爲他會在鄂州待個三年,沒想到一年光景他就要被調到襄陽前線去了。

    不過襄陽,大部分的時候還是作爲軍事重鎮存在的,直面敵人,因爲它的北面就是蒙古的邊界了。

    蒙古人總有一天會將兵戈指向襄陽城的。

    ......

    兩淮前線,自從宋國重新得到漣、海州四州之地後,大宋仍派李庭芝、夏貴等人加強軍事管理。

    江萬里北上之後,在四州之地新建了學院,推行與白鷺洲書院、宗濂書院、道源書院一樣的教育理念。

    希望再次培養出文天祥、劉辰翁、鄧光薦他們一樣的人才。

    毫無疑問江萬里的做法是正確的,不過趙誦還是覺得教書先生不夠,他希望更多的士子去教化民衆。

    ……

    臨安,司天監原官員告老還鄉,司天監空出一職來,此刻趙誦就想到一個人來。

    “郭守敬在都水監一職上,勤勤懇懇,所做的功勞有目共睹,如今就讓他判司天監、兼都水監丞吧。”

    “這會不會……”劉秉忠有些擔心,趙誦的任命會被其他大臣反對的,而且郭守敬此時還年輕,還需要在都水監丞一職上再歷練多年,否則會被其他官員眼紅的。

    趙誦對劉秉忠道:“沒事,年輕人就該多爲我大宋出力!而且若思的才華你我也是有目共睹的”

    劉秉忠知道這是皇帝對郭守敬的關照。

    任命很快就讓蔡子義送出大內。

    還在都水監任上的郭守敬沒想到皇帝讓他進了司天監中。

    這正是郭守敬所期待的,於是他就上任去了。

    “聽說你要在臨安造觀星臺?”

    “是的,陛下,如今臨安的觀星臺太舊了。”

    “也好,此事你下去辦,若要地方和錢就直接管朕來要!”

    得到趙誦的首肯之後,郭守敬就下去了。

    郭守敬在城隍山上建造了一個觀星臺。

    建造觀星臺大概用了一個月的時候。

    建造好之後,趙誦去了觀星臺。

    只見此臺由盤旋踏道環繞的臺體和自臺北壁凹槽內向北平鋪的石圭兩個部分組成。

    臺體呈方形覆鬥狀,四壁用水磨磚砌成。

    “這是石圭,是用來度量日影長短!”郭守敬給趙誦介紹道。

    趙誦點點頭,他知道郭守敬是元朝着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工程專家,如今爲大宋朝廷服務,所以才讓郭守敬在司天監中擔任職務,就是希望像郭守敬一樣的人能帶領大宋走向科學之路。

    郭守敬這個時候繼續提議:“陛下,臣覺得這一個觀星臺不夠,還得在其他地方再造一些,以便臣觀測星象!”

    郭守敬以爲趙誦不會答應,因爲修建觀星臺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不過趙誦卻答應了。

    “此事甚好,司天監今後就由你主導了。”趙誦認爲大宋在郭守敬的帶領下,天文學會發展地越來越好。

    於是郭守敬在趙誦的支持下,帶着一羣人去了各地,他打算進行一次小範圍的大地測量。

    臨安的觀星臺是他的第一個腳步。

    接下來還有其他的地方。

    “如果地域範圍極大就好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