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打攪南宋 > 第472章兩國結盟中的真假
    感謝諸位支持!

    ……

    史天澤拱手說:“陛下,臣以爲此事稍後再議,宋使遠道而來,不如先下去歇息。”

    忽必烈看着史天澤:“就依史老將軍的意思。”

    “此事事關兩國結盟,還請大汗早日告知臣下。”

    劉平知道忽必烈會在土地問題上糾結、憤怒,這一點是個正常人都明白的道理。

    “臣就先下去了。”

    於是劉平告退,他在開平城內可是還有其他的任務的。

    散朝之後,忽必烈與諸位大臣在議事堂內討論關於盟約之事。

    張柔說:“此番宋使北上,來的可真是時候啊,陛下不覺得有蹊蹺麼?”

    “蹊蹺,自然有,姚相的書信都沒收到,這宋人就直奔開平了。”

    “可能是姚相那邊太忙了的緣故。”

    “算了,此事就不討論了。”

    忽必烈立馬將話題拉回正題上來,他繼續問站着的衆人。

    “宋國要互市,諸位怎麼看?”

    張柔率先說:“陛下,兩國互市,可以將我國的皮革、牛羊換到宋國,再從宋國換食鹽、鐵器、絲綢,布匹等,爲朝廷提供鉅額收入,解決軍費之需,此事百利而無一害,陛下若要施行內政,就必須先穩定漢地。”

    忽必烈明白蒙宋兩國互市的意義,聽了衆人解釋之後,他也明白兩國互市對蒙古來說有着巨大的收穫,於是就說:“兩國互市就這麼定了,至於要交易什麼,這個日後慢慢說。”

    接着忽必烈與張柔他們討論租借港口的問題。

    宋國要租借登州港口這個提議實在有些超前,在史書記載中也是史無前例。

    李興說:“宋人若要租借登州港口,就必須先繳納一些錢糧布匹,陛下派朝中大臣去港口監督就可以。”

    張布說:“不過我覺得九十九年會不會太長了,可以縮短至十年。”

    史天澤自信滿滿說道:“時間不是問題,而且登州現在李璮手中,我們可以從宋國那裏收到好處,何樂而無爲呢?再說我大蒙古國兵強馬壯,爲何懼怕宋人呢。”

    “老將軍說的沒錯,我們切莫妄自菲薄。”

    “去年那一仗諸位還記得麼?”

    “去年只是意外,宋國只是僥倖勝了。”

    “一時的失利不算什麼,勝敗乃兵家常事,不是麼?”

    “……”

    忽必烈聽了臉色有些微微顫抖,他不希望在朝堂上聽到這種言論,即便去年失敗了又如何,他現在已經吸取了教訓。

    而且這種事情心裏知道了就行,又何必說出來呢。

    這不是擾亂人心麼?

    忽必烈爲了振奮、激勵他的文臣武將,於是意氣風發說:“我大蒙古國乃成吉思汗所創,經過西征南征纔到達如今的地步,我大蒙古國仍舊驍勇善戰的,等朕戰勝阿里不哥,奪回漠北王廷,朕就安排南征事宜,諸位也要牢記前事。”

    “陛下說的沒錯!”

    張柔他們想起了往事。

    當年蒙古不過就是漠北的一個小小的部落而已,如今成爲了龐然大物。

    去年南征,他們金蓮川的謀臣本就不太同意。

    因爲時間太倉促了,而且漢地這邊還需要推行一系列的新政,比如人才的招攬、百姓的安定、開墾土地種植等。

    光是內政就需要給十年工夫。

    而且這些幕僚認爲,漢地鞏固之後才能南征。

    但就是因爲蒙哥汗太倉促備戰了,整個南征計劃才失敗,加上蒙古內部不太團結…….

    一切的一切就是因爲整個蒙古內部出了問題。

    不過在忽必烈這邊問題不大。

    因爲他們的陛下,親近漢人,團結漢人,用漢人的政策治理漢地。

    正是他們期望與擁護的。

    不過他們並不知道忽必烈內心已經慢慢發生了變化。

    忽必烈想了想登州的現狀。不過就是一個港口而已,又不是割地,它還在我蒙古人手中,而且治理內政需要大量的錢糧。

    “朕意已決,租借港口一事就這麼定下來了。”

    “陛下英明,我戶部今年又增收了。”

    “來日方長,日後整個宋國都是我大蒙古國的,只要給朕十年時間,我定能平定天下!”

    “當年周世宗立下了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壯志,陛下神武雄略,十年綽綽有餘了。”

    忽必烈聽了有些不高興,將他比作周世宗有些不恰當,畢竟周世宗是早死的命,而他忽必烈將會長命百歲、萬壽無疆。

    不過因爲這話是一個武將說的,所以想了想並沒生氣。

    現在他的重心是先平定阿里不哥的叛亂,然後在漢地推廣新政。

    “租借登州一事,就交給阿合馬了,我會寫信給李璮,和他說明此事。”

    阿合馬本來打算去燕京城覆命,沒想到忽必烈又任命了他另外一件事情。

    阿合馬欣然接受,他在開平如坐鍼氈,因爲總記得真金的事情。

    他看到了忽必烈複雜的神色。

    忽必烈沒有看他,只是覺得阿合馬不在這邊他的心纔會踏實不少。

    接着忽必烈就對諸臣道:“最後還有一件事,想必諸位也聽到了宋國使臣在朝堂上的話了罷。”

    史日詔說:“陛下切莫聽信宋人的話,關中、河南乃漢地之根底,又是中原腹地,切莫不能給宋人,歷朝歷代王朝都是得了中原才得天下的。”

    “宋國會真心幫我們麼?而且還要拿回關中、河南之地。”

    “關中、河南之地乃是陛下的基業,怎可輕易拱手讓給宋人?”

    “這是漢地,是中原王朝的福地。”

    “朕明白得中原,就可逐鹿天下的道理,自然是不會隨便拱手讓人的,。”忽必烈表明了他的態度,至於其他的,他都已經答應下來,但唯獨這一條他困惑了。

    張弘範想了想出列說:“陛下,小臣覺得盟約不過是一張紙罷了,陛下可以假意與宋國聯盟,先擊退了阿里不哥再說。”

    史天澤也道:“這點臣也覺得可以,畢竟兩國之間也不可能永遠都是友邦,而是憑誰的實力強。”

    “道理如此,但是朕還是不太甘心,畢竟關中、河南之地乃是朕封王時候的經略之地。”

    “宋國不是要幫我們打贏阿里不哥麼?宋國也必然要先派兵來,否則先違背盟約……就算日後宋國對質,我們也有對策,比如就將一些無關緊要的地方讓給宋人。”

    忽必烈明白這個道理,狡黠之色一閃而過。

    “事不宜遲,那明日就召宋人入殿。”

    “陛下英明!”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