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天漢之國 > 第119章 過猶不及
    看張均的樣子,王宵獵舉起酒杯。道:“且飲酒,我們慢慢說此事。”

    飲了酒,張均理了理思緒。對王宵兒道:“依着觀察,這案子會如何處置?”

    王宵獵道:“那就看你只是從百姓手裏強取錢財,還是有人命官司。沒有人命官司,都是小事,薄懲而已。現在非常時期,軍隊在地方,真正秋毫無犯的有幾人?”

    張均笑道:“觀察放心,卑職不是糊塗人,怎麼會亂殺人命?交了錢,心痛錢財,自殺的人應該是有的。但我約束手下,絕對不會殺人。”

    王宵獵點了點頭:“那就好。具體如何,看汪提刑如何斷案吧。他是朝廷派來的提刑,在地方一點權力沒有,說不過去。通過此事,也看出來你不適合治理地方,還是回來領兵。”

    張均卻有些不服氣:“我如何不適合治理地方?除了幾家富戶,地方百姓都說我好。”

    王宵獵看着張均,認真地道:“治理地方,你認爲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張均道:“錢糧豐足,百姓受益,人人稱好,就是十分好了。”

    王宵獵搖了搖頭:“不只如此。治理地方,最重要的是度。一件事情,你辦也是對,不辦呢同樣也是對的。到底對不對,不在於你做不做,而在於能不能掌握度。所謂過猶不及,過與不及都是錯。”

    聽了這話,張均笑道:“聽觀察這樣講,倒是有些玄之又玄了。”

    王宵獵不說話,看着太陽的餘光灑進院子裏,樹木都被描上了金邊。空中有晴蜓在飛舞,一隻蠽蟟螝爬上了樹,樹下兩隻貓在看着。一切都很安詳。

    過了許久,王宵獵才道:“你說玄之又玄,其實是對的。這世界上的事,大多推到邊界去,都是玄之又玄。所謂過猶不及,反者道之動,大約是這個意思。不過大部分的事情,不會走向極端,也就到不了那個玄之又玄的境界。爲政不同,一個政策,有的人做就是剛剛好,有的人就會鬧得百姓雞犬不寧。真要說做錯了什麼,細推起來,好似又不能說是錯。自我到汝州,便就從清理吏人入手,着意清理地方的勢力人家。到了襄陽府,掌控數州,一直都是這樣做的。爲什麼?因爲天下財富,大部分在這些人手裏。還有更加重要的一點,他們掌控地方,直接影響經濟活動。商業發展不起來,百姓賺不到錢,官府更加收不上稅來,都與此有關。清理了這些人,就解放了地方的活力,出現了廣闊的市場。這纔是目的。”?

    王宵獵說的話,有的名詞張均是不懂的,但基本理解意思。王宵獵不說出來,自己以前還真想不到這一層。清理地方豪強的首要目的,不是他們手裏的財富,而是他們控制的地方。沒有了勢力人家,地方的活力就展現出來,對於經濟有莫大的益處。

    飲了一杯酒,王宵獵對張均道:“我們數個州軍,是不是你最笨?肯定不是的。但其他州軍的主官知道收斂,不過度騷擾百姓,反而沒有大錯。你是太聰明瞭,特別是自己覺得太聰明瞭,反而犯錯。本來清理的是把持權力的地方豪強,看重的並不是他們的錢,而是他們不該有的權力。到了你那裏,就成了看重他們的錢糧,想盡辦法奪過來。這樣怎麼行?一有了錢,官府就要對付,百姓怎麼想?合理合法地賺錢是好事,應該鼓勵纔對。把持地方,纔是不能容忍的。你做得過度了。掌握不好度,怎麼能夠治理好地方呢?你錯在這裏。而不是迫害了什麼人家,惹出了什麼官司。”

    張均是個聰明人,但一時之間,還是不能完全理解王宵獵的話。地方豪強,難道不就是地方上有錢的人家?打擊他們有什麼錯?但到了王宵獵嘴裏,自己與他做一樣的事情,反而成了犯錯。

    中國的思想,經常講的一個字是悟。爲什麼?道理講得再明白,一時之間就是理解不了。思想上的事情,很多時候不是一是一,二是二,而是要悟。不悟不明白。

    王宵獵不再多說。對張均道:“現在招兵二萬餘人,不像在汝州三千兵的時候了。只有邵凌和牛皋二將確實不夠,你回來帶兵也好——”

    張均急忙道:“觀察,讓我帶兵,不會再跟在信陽軍這般吧?”

    王宵獵笑着搖頭:“不會。帶兵與治理地方不同,大多規矩是死的。你的才智,帶兵足夠。”

    張均連連點頭:“如此就好,如此就好。我本以爲在信陽軍自己做得很好,結果回來,觀察卻說我錯了許多。一時之間,倒不知道怎麼做事了。”

    飲了兩杯酒。王宵獵道:“明日我知會汪提刑,讓他帶着苦主到新野,開堂審案吧。記住,事情是你做下,不能夠推辭。大丈夫做事要有擔當,錯了就認錯。”

    張均叉手:“卑職明白!不讓觀察難做就是!”

    即使治張均的罪,又能夠如何?降職貶官根本沒有意義,又不能抓進牢裏,最重要的是給百姓一個說法。讓百姓知道,王宵獵治下,並不會奪百姓錢財。

    以前處理地方豪強,王宵獵的辦法,還是嚴查之後審理,有罪的纔會抓起來。沒有罪的,只是用各種辦法讓他們不能控制地方而已。

    張均回去,王宵獵站起身來,看着夜色。

    說實話,張均是自己所有手下中最聰明的一個人。但他的聰明,很多時候讓王宵獵無語。很多事情別人做得好好的,到他手裏就要出來。不是因爲笨,而是因爲實在太聰明瞭。

    是好事還是壞事?王宵獵也說不明白。但願他統軍之後,不要再讓自己操心了。

    第二天,王宵獵知會汪若海,讓他帶葛雄到新野,與張均對峙。

    汪若海到了新野城外,看着城門,一時之間五味雜陳。王宵獵確實信守諾言,把張均調回,讓自己審理。可審理的地方放在新野城裏,自己還能做什麼?就是張均有罪,又能怎麼處理他?說到底不過是給葛雄一個交待,最好再賠他些錢,讓他回鄉。

    這個時候,擁兵自重的王宵獵,做到這一步就是最大的讓步。汪若海還能說什麼?在其他地方,只怕統兵的將領根本不會理自己。

    嘆了口氣,汪若海帶着士卒與葛雄,進了新野城。這件案子,對汪若海來說是個開始。從此之後自己這個提刑,就不再只是名義,而是有實權了。對汪若海來說,這是王宵獵態度表達出來的善意。

    (首發@(域名請記住_三<三^小》說(網)@.x、彡、彡、x`¥s!文)字<更¥新/速¥度最&駃=0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