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重生之實業大亨過關斬將最新章節 >第606章 造橋
    “沃爾沃收購重型機械廠的事情,已經談成了?”

    李衛東捧着電話,語氣中充滿了詫異,但表情卻並無喫驚的樣子。

    此時的李衛東是欺負李忠偉看不到自己的表情,故意戲精附體。

    電話另一端的李忠偉的則開口說道;“我也沒想到會談的這麼快,根據我們派去的翻譯傳回來的消息,說着次談判非常順利。

    雙方經過簡單的討價還價,便確定沃爾沃以5800萬美金的價格,收購了重型機械廠90%的股權!”

    “這麼便宜?算起來不到五億人民幣啊,重型機械廠的資產的資產應該不止這些吧!”李衛東開口說道。

    “重型機械廠評估出來的資產是要更多一些,但是沃爾沃表示他們會將重型機械廠作爲沃爾沃集團在亞洲的生產基地,到時候先進的工程機械技術都會搬過來,這些也是要算作投資的。”李忠偉開口答道。

    “道理上是沒問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技術是能夠拿來換錢的,可我總覺得賣便宜了。”

    李衛東話音頓了頓,接着說道:“那個奧拉夫之前來我這裏參觀,擺明了就是要藉機壓價,重型機械廠知道瑞典人玩的這些鬼把戲後,應該沉得住氣啊!”

    “大概是他們急切的想要完成簽約吧!畢竟談判也進行了很多久了,他們不想在拖下去了。”李忠偉話音頓了頓,接着說道“

    “我已經將奧拉夫的謀劃告訴了重型機械廠,也勸張濤可以再等一等,過他們還是答應了瑞典人的條件。

    這件事情上,我這裏雖然有指導的權力,但畢竟不方便過多的干涉,不干涉企業經營,是國家多年前就定下來的。只要沒有賤賣國有資產,我們也不好插手企業之間的商業談判。

    而且能讓沃爾沃落戶,也是一件好事情,如果沃爾沃真的在咱們青河建成了亞洲生產基地,到時候上游的產業鏈也會過來,到時候咱們市的製造業,也會有大的提升。”

    一個大企業的落戶,不僅僅是自身創造的就業和稅收,還能帶來供應鏈上的其他企業,而這些企業又能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這也是地方上極爲看中的一點。

    所以在招商引資的時候,越是規模大的企業,越是會讓招商引資人員卑躬屈膝。

    若是波音、空客這種級別的企業,跑到某個三線城市,說我要把生產線放在你們這裏,負責招商引資的人員,都能全程跪着服務。

    也正因如此,李忠偉對這起收購案是樂見其成的。

    反正重型機械廠都是一些固定資產,就算是賣便宜一些,沃爾沃也搬不走,最後還得爛在青河這攤鍋裏。

    結束了跟李忠偉的通話後,李衛東也是鬆了一口氣。

    “本來以爲李忠偉那邊可以幫忙拖延個一年半載的,沒想到張濤這小子骨頭這麼軟,禁不起嚇唬,這麼容易就跪下了!”

    按照李衛東的計劃,這談判最少還得再持續半年的時間才能談成,張濤和他的那批手下一個比一個貪,肯定會想盡辦法,從沃爾沃那裏討要好處。

    卻沒想到這些人完全不禁嚇唬,即便是李衛東這邊已經判斷出,沃爾沃來富康工程考察,只是一種壓價的策略,可張濤依舊是迅速的選擇了妥協,跟沃爾沃完成了簽約。

    “不過這樣也好,到底是把沃爾沃留在青河了!換成別的地方,我真不容易對付。既然來了就別走了,這重型機械廠就是我給你準備的囚籠!”

    想到這裏,李衛東拿起電話,撥通了一個號碼。

    “喂,橋樑工程研究院麼?麻煩幫我找一下陳院士……”

    ……

    沃爾沃收購青河重型機械廠的消息傳出以後,毫無疑問的在國內同行裏引起了軒然大波。

    沃爾沃畢竟是世界頂級的工程機械企業,以國內企業的技術水平,至少還需要五到十年時間,才能與沃爾沃競爭。

    瑞典人的辦事效率也足夠快,他們很快的就從瑞典運來了部分的生產線。

    有了瑞典人的支持,整個重型機械廠彷彿回到了十年前那個最輝煌的時代,老舊的廠區一夜之間也煥發了新生。

    與之相比,富康工程內部卻多少有些人心惶惶。一旦重型機械廠崛起,首當其衝的就是富康工程。

    青河市這點小地方支撐不起兩家工程機械企業,附近的市場規模也不足以讓兩家工程機械廠存活。

    當年的裝載機廠,就是被重型機械廠擠兌的快要破產,而後才被李衛東收購。而李衛東又花費了近十年的時間,終於將重型機械廠逼向了破產的邊緣。

    如今,沃爾沃收購的重型機械廠,和李衛東的富康工程之間,也只能夠一個活下來。

    包括丁友亮在內,富康工程的管理層多少都是有些擔憂的,他們畢竟沒有跟這種國際級大企業進行過直接競爭。

    一大清早,丁友亮就找到了李衛東。

    “董事長,沃爾沃的工程師昨天已經到了,估計重型機械廠那邊馬上就要開始調試新的生產線了。”丁友亮略顯急躁的說。

    “應該不是核心設備的生產線吧?”李衛東一臉淡定的接着道:“只要沃爾沃沒有把核心技術搬過來,咱們就不用着急,況且我也佈局的沃爾沃會那麼輕易的把核心技術送到中國來。”

    市場換技術,一直都是中國面對外國投資者時的重要策略。然而總有那麼一部分的外國投資者,又想要中國市場,又不願意拿出自己的技術。

    工程機械領域便是如此。

    國外的工程機械企業,早就對中國這個大市場虎視眈眈,而且也迫不及待的想來賺錢。

    然而中國跟其他發展中國家不同,中國只是技術落後,但工業基礎還是有的,自己可以生產工程機械,雖然性能差一些,將就着也能使用。

    很多發展中國家,完全沒有工業基礎,那是真的什麼東西都造不出來,所以只能任由技術先進的發達國家宰割。

    本身具備一定的工業基礎,也是中國可以拿市場換技術的依仗之一。

    因此早在九十年代中期,發達國家的工程機械企業就已經開始跟中國企業進行合作。從最初建立零配件的合資廠開始,到合資成立完整的工程機械製造公司。

    國內很多的工程機械巨頭,也都有與外國企業合作的先例,比如徐工與卡特彼勒,三一重工與約翰迪爾,常州機械與小松製作等。

    然而這些外資企業卻並不願意將核心技術帶到中國來,他們與中國企業成立合資公司以後,便想方設法的用各種手段去獲得企業的股權。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