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 >第996節:第三百九十三章 知恩(1)
    人死的這麼多,知縣報上去的卻是該收的賦稅數字,不外乎就是請朝廷減賦。

    因爲按原本的人丁是承擔着這麼多的銀子和糧食本色的上繳任務,現在因爲年年災荒,餓死的,逃亡的這麼多人,剩下的人丁已經不可能完成賦稅任務,所以上奏到朝廷中樞的,並不是說別的,只是請求減賦稅而已。

    “你們抄到這奏摺,後來有沒有批覆?”

    張守仁合上抄錄的奏摺,腦海中已經盡是一幕幕慘景,但他身爲上位者時間已久,已經能壓制控制住自己的脾氣,當下便只問杜伏虎關鍵所在。

    “有啊。”[

    杜伏虎神色慘然:“皇上批覆:着照例收取賦銀並子粒糧,若有缺漏,着唯該縣知縣是問,必將嚴懲不貸!”

    “昏君!”

    在後趕來的武官羣中,不知道是誰,輕聲的,但又有意叫不少人聽到的聲線,輕輕罵了這麼一句。

    在中國的傳統,向來是罵□□不罵皇帝,但此時這麼一罵,倒是有不少人不知道有多麼的解氣。

    有人更進一步,冷笑道:“聽到沒有,支應遼東米豆打東虜也是該的,但一個縣就得交祿米八百多石,全河南七個親王幾十個藩王,幾千鎮國將軍,幾萬宗室,收成全交祿米都不夠的。他們姓朱的喫的腦滿腸肥,咱們老百姓死絕了多少家多少戶,皇帝反正是不會看在眼裏,放在心上的。”

    這話說的更痛快,當時明朝諸王,原本就是天下禍亂之源。最膏潤的土地他們佔着,最好的莊田是他們擁有,還有礦山,商行,與民爭利起來是十分的起勁。

    濟南的德王,就是十分鮮明的代表人物。

    對這些明朝親藩諸王,可以說沒有人有好感,不論是李自成還是張獻忠,破一大城得一親藩,則必殺之,殺後而百姓無不歡欣鼓舞,十分高興。

    至於皇帝本人,刻忌寡恩的名頭也早傳了開來,陝西某府大災,幾十萬人受難,皇帝撥給兩千兩賑災銀,這就是個笑話。

    崇禎早年,三邊總督楊鶴鑑於陝西流賊全是饑民和流民,於是以撫爲主,因朝廷財政困難,請發內帑賑濟,結果崇禎發了十萬內帑銀,而當時災民就有幾百萬人之多,當時的糧價是五六兩銀一石,賑濟的銀子連叫全體災民喫幾頓飽飯都不夠的。

    楊鶴坦言銀子不夠,朱由檢也是直接,反正銀子朕是沒有,絕對是善財難捨。

    這種貪財好貨的性格,和他祖父極爲相似,而朱由檢則更加做作罷了。

    穿舊衣,裁鼓樂,撤膳減膳什麼的經常做,但百姓的苦難,他卻視而不見,對加派催科,則毫無心理負擔,河南自崇禎十年到十四年這三四年間,連續的受災,千里赤地,人民流散,崇禎不僅不賑濟,反而屢次加餉,可以說,李自成以千人進入河南,一年多就擁衆數十萬,這都是崇禎給李自成送的好禮,等於是雙手把自己的江山奉上。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