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 >第1339節:第五百二十四章 早朝
    八月初三,這一日是常朝的日子,天不亮,宮中與朝會有關的各監寺就是忙碌起來。執扇舉傘,象房牽出大象排列在兩邊,錦衣旗校和散手衛並府軍前衛等皇城禁衛一字排開,備顯威嚴,百官從長安左右門進來,於午門處集合,然後再從午門左右掖門進入宮城外朝,在皇極殿下集合。

    文官班次於左,武官和勳臣班次於右,涇渭分明。

    待皇帝儀駕至,百官山呼拜舞,接着是各部並都督府、都察院等部院寺卿上前奏事。

    奏事者,都是官樣文章,皇帝在御座上都是不做表示,或是直接答一句“可”,或是“依制辦理”便可以了。

    等奏事結束後,如無意外,便是可以退朝。[

    一大早起來,昏天黑地的趕到宮室,做的就是這樣的虛樣文章,皇帝和百官都以爲是苦事,但爲了表現出皇帝尊重祖制和勤政,就必須得這麼做,而爲了表現百官奉公勤謹,亦是必須要早朝。

    孝宗年間,皇帝在大雪天曾經降旨給百官免朝,照顧百官辛苦,結果被幾個言官上奏一通猛批,說是衆臣不以爲辛苦,皇帝又何必多事破壞祖制。

    這幾個二百五當然博得一片稱讚聲,當然,背地裏肯定是孃親遭殃,還不知道被人罵成什麼模樣。

    但早朝是祖制就這麼留傳下來,不上朝就是荒淫無道,誰也沒有辦法。

    “皇上有旨意,衆臣聽着……”

    即將退朝之時,一個司禮太監捧着金花盞走了出來,站在階上,昂首宣讀最新的旨意。這樣的事並是沒有發生過,但也是極少。衆官精神一振,便是一起聽着宣讀旨意。

    “……朕聞《春秋》之義,以功覆過,方今降徒幹紀,西征失律方今。陝寇再熾,圍師無功。西望雲天,殊勞朕憂!國家多故,股肱是倚,以卿才識,戡定不難。可馳驛往代文燦,爲朕督師,出郊之時,不復內御。可賜尚方劍以便宜誅賞,卿其芟除蟊賊,早奏膚功!《詩》不云乎:‘無德不報’賊平振旅,朕且加殊錫焉!”

    平厭分明,胼四驪六,充滿詩書禮樂並春秋等上古雅集中的字句接連而出,外朝沒有消息,可見是司禮監中的高手寫成,先是說楊嗣昌在舉薦熊文燦等人的事情上犯了錯,然後便是引用春秋的話,叫楊嗣昌以功覆過,接着便是說陝寇再起,王師無功,以楊嗣昌的才幹,一定可以剿賊成功,解除朕憂。

    旨意中,對楊嗣昌也是十分倚重,以股肱相稱,並且表示“不從中御”,也就是說楊嗣昌持節出外之後,皇帝不在宮中干預他的指揮,等賊平振旅,也就是成功班師回朝後,將會有殊榮加賜。

    在這樣的殊榮之下,所有的朝臣都是用異樣的眼光打量着楊嗣昌。

    以閣臣之尊,自請到湖廣視師,無論如何,衆人也是敬服於楊嗣昌的果決。此人一離朝,一兩年內,哪怕攻訐的奏章如飛雪而至,皇帝也會力挺到底。

    而一旦建功,楊嗣昌此前的失誤就會被徹底清除,皇帝會對他信任如初,寵眷不衰。

    旨意念完之後,就是真的退朝了。

    薛國觀不得不先做表示,在衆人面前先對楊嗣昌拱手道:“大人憂心國事,爲解聖憂,自請督師,學生不如也。”

    “哪裏,首輔大人過獎了。”

    次輔範復粹也道:“閣部一至襄陽,半年之內,必有捷音傳至。”

    “剿賊之事,學生一定戮力而行,絕不使陝寇再復橫行。”

    “如此甚好!”

    大學士之後,各部尚書,侍郎,特別是工部和戶部等各部堂官也是紛紛上前祝賀楊嗣昌蒙受皇帝信任,吏部尚書謝升撫須笑道:“閣部以大學士之尊出外,依愚見,官銜當以督師輔臣爲最佳,諸君以爲如何?”[

    “妙!”

    “甚佳!”

    楊嗣昌也在臉上露出笑容:“過譽了,學生愧不敢當。”

    “當得,當得,若聖上垂詢,必將以此號奉上。”

    在衆人奉承聲中,楊嗣昌卻只感覺天威莫測,象今天的旨意就是突如其來,完全打亂了他的打算和計劃。他沒有自請出外,但崇禎卻是說他自請,這其中的馭下手段和表達心意的手法,也是叫人害怕。

    在這個時候,多說無益,真惹怒了皇帝,首級難保。

    他唯有連連拱手,向大家表示謝意,到最後時刻,也是在衆人的奉承下飄飄然起來。

    如果真的如大家所說,一兩年內剿滅獻賊,那麼,自己不僅大學士的位子是穩的,進至首輔,真正執掌大明十年的權柄,也並非不可能之事。

    當今皇上喜怒難定,刻忌寡恩,從即

    位到如今首輔已經換了多少任了?除了吏部尚書,怕是沒有幾個人清楚。

    嘉靖年間,嚴閣老一個人秉政二十年,此後隆慶,萬曆年間,閣老首輔任職在五年到十年間的也有不少。

    到崇禎年間,能任職滿一年便是叫一聲僥倖了。或許,在自己身上就是可能產生一個例外吧……

    張獻忠兇而狡,曹操羅汝才奸滑似鬼,革、左五營也很勁悍,但楊嗣昌想一想,只要有勁兵聽從指揮,以自己的身份,餉械不缺,平賊當非難事。

    盧象升和孫傳庭都曾經說過,以五千精銳在手,平賊不難。難道以他楊某人閣部之尊,還不如兩個督撫?

    信心滿滿之時,楊嗣昌也是突然想起吳昌時的的建議,整張臉都陰沉下來……原本是荒誕不經的話竟然是到了要真正考量的時候,這個吳昌時,不簡單!

    ……

    ……

    早朝之後,內閣並各部都照常辦事,到下午的時候,兵部對登萊之亂的處理意見也是到了崇禎的案頭。

    崇禎心思也是複雜,原本他看張守仁年輕,也很有忠義之心,所以簡直是拿他當第二個戚繼光或是李成梁來看,十數年後,調任遼東擊奴,可能解決東事的鑰匙就在張守仁手中。

    但這個將領也果然是走上了跋扈的道路,這一次變亂,明顯的就是文官和武將在爭權,崇禎心裏跟明鏡似的。

    但張守仁在手續上是毫無問題,各官通奴都有親供加來往書信,連臘丸都抄出好幾個來,抄出來的東虜物件也很不少,證據鏈是完整的。

    兵部的處理意見就是犯官拿問京城由三法司會審,張守仁革職待勘,或是解任調來京師,登萊鎮兵由尤世威代管。

    這樣算是各打五十大板,到了京城之後是怎麼個審法,學問就大了去了。[

    “昏聵!”崇禎看着兵部奏摺,看到是職方司張若麒所上,想起他與張守仁的爭執,不覺在心中大罵。

    現在的武將,豈是容易解任的?若是激出變故,豈不又是多事?當年孔有德之亂,起因不過是一隻雞,要是文官和士紳稍微體量國家的難處,少惹一些事非出來,怕是大明也沒有現在這般艱難了。

    “傳楊先生來!”

    “是,皇爺。”

    傳旨的小太監輕手輕腳的出去了,崇禎心中也是有一點難過的感覺。使楊嗣昌出外督師是他多日的想法,尋常督撫已經馭使不動驕兵悍將,只有楊嗣昌這樣身份的天子近臣怕還是能叫那些丘八買帳。

    “朕也是迫不得已,若非寇急,朕亦不忍先生離朕左右……先生離開後,朕身邊亦離不得人。然而宗龍非贊襄之才,先生臨行之前,舉薦何人繼任本兵?”

    “臣舉薦陳新甲,論纔在宗龍之上。”

    “朕知之矣。卿離京時,朕將召其入京,繼任本兵……離京之後,卿還有何需要?”

    “伐賊之事,無非得兵將,得糧餉。臣請將督餉侍郎移至近湖廣地方,方便將江南並江西糧餉送到湖廣。”

    “依先生之言。”

    “再有,左良玉雖然跋扈,然而其麾下實力最強,兵將最廣,雖有小挫,諸鎮兵馬恐亦未有比左良玉更強者,臣想,乞皇上格外開恩,開復其官,並加授其爲平賊將軍。”

    大明的將軍號,最上的當然就是徵虜大將軍和驃騎大將軍,再下是徵虜前將軍右將軍,再下則是徵虜將軍,再下則是鎮朔將軍,再下則是徵西將軍或徵南將軍,再下則是平賊將軍。如遊擊將軍雖言將軍,其實是雜號,爲最低品。

    能加鎮、徵將軍號的,不過是宣府總兵和沐府的徵南將軍寥寥幾家,所以將軍號十分珍貴。

    張守仁陣斬東虜七百餘級,一戰斬首近兩千級,如此殊功,又有保濟南和魯王的大功,朝廷未封他爲總兵官,不過就是加了一個徵虜將軍的封號,這就是難得的殊榮了。

    以左良玉的實力,加一個平賊將軍,其實在以前是最正常不過的事,在文官掌權的萬曆到崇禎年間,卻是難得的殊榮。

    至於王朝傾覆之前,眼看就要沉船時,封吳三桂爲平西伯,左良玉爲寧南伯,後來加到侯爵,到南明時,李定國和孫可望都封國公,爵祿從一毛不拔到一錢不值,也不過就是二十年間之事。

    “就依先生吧。”

    對此事崇禎不以爲然,但也只能答應下來。

    幾樁大事說妥後,楊嗣昌又提起鎧仗,廄馬、關防並儀仗,還有隨員及調動兵將之事,崇禎無不依從。

    從下午時分,一直到掌燈,再到賜便宴,君臣二人,密議良久。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