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 >第1428節:第六百一十二章 京營
    二十四個字,說盡曲瑞心中曲劃溝壑,張守仁頷首應之,嘉許道:“有此六句,曲瑞將來可專征方面。”

    “末將只是隱隱想到大勢如此,具體如何行事,恐怕大人早就想好了吧。”

    被屬下這麼毫不留情的揭穿自己,張守仁乾笑一聲,道:“還望你們幫我,從十三年到十五年,乃是我浮山甚至是大明的最爲關鍵的兩年!”

    “是,大人!”

    雖然並不完全相信張守仁所謂大明幾年之內土崩瓦解,京城和大半北方可能不保,到時候只餘山東和江北一地在手再來絕地反擊的戰略規劃,不過既然大人一心要照此方略來行事,那麼衆人也只能勉力跟隨,當下所有人站立起來,抱拳拱手,齊涮涮道:“末將願意爲大人效死!”[

    “你們錯了,非爲我效力!”

    張守仁正色道:“實乃爲大明社稷,華夏三千年的薪火傳承,已經有宋末崖山一事傷心慘毒,我大明太祖高皇帝以淮右布衣提三尺劍盡除羶腥,此豈易爲之事?再復將江山淪陷爲異族之手,吾等後人,又有何面目復見祖宗於地下!”

    浮山的愛國主義和民族教育還是很到位的,當下幾個心腹神色也變的無比莊重起來,昂首挺胸,大聲答是,此次,卻是比剛剛要莊重的多,雄深有力的多了。

    ……

    ……

    崇禎十三年元月十九日。

    因爲新的軍議時間未定,張守仁索性就在谷城多耽擱了一陣子,每天督促將士訓練士卒,派出大股細作往英、霍山中打探革、左五營和羅汝才、過天星等各流賊營頭所在的方向,同時開始招募山民充當嚮導,頗有磨刀霍霍,預備在年後大舉出擊的跡象。

    他與方孔昭的爭執,也是各執一詞,兩邊發了折本送往京師,方孔昭是自己提筆寫就的奏章,意氣風發,極言武將跋扈專制之害。

    張守仁的奏摺則是請一位在襄陽守制的翰林代筆,基調是立在方孔昭倚老賣老,不能申明軍紀之上,寫的也是駢四驪六,文字華美,辭氣昂揚。

    只是這樣的筆墨官司是註定打不出輸贏來的!

    崇禎原本是要將方孔昭換掉,新任湖廣巡撫宋一鶴品行似乎不大好,但也是精明強幹的一個久任地方,並且久歷戎機,是地方政務和軍務兩把都能抓的角色。有這麼一個幹練的人才配合楊嗣昌,湖方地方肯定有一番新氣象,最少不會拉大軍的後腿。

    但張守仁的成績實在太妖孽了!甫到湖廣地方,縱橫天下十餘年,叫崇禎恨之入骨的張獻忠已經授首,流賊諸營中實力最強的西營也是被打殘了,估計一時半會緩不過勁來。既然如此,放一顆不那麼配合的棋子留在棋盤上,這個選擇對崇禎來說就是理所當然之事了。

    這就是所謂的帝王心術,宋之異論相攪,明之大小相制,無非就是叫羣臣不和,文武相制,這樣層層牽制,可保皇權無憂。

    這要是在承平時節,不失爲一種好辦法,可惜在這種時候,皇帝的算盤也是打的未免太如意了一些……

    方孔昭再任勳陽,且兵部奉聖命爲勳陽優先補齊兵馬,撫標之下所有兵馬由一萬七千滿編到兩萬三千人,馬由兩千匹配給到五千,軍械亦是優先供給,其中含意,不言自明。

    有了這些變故,襄陽城新年軍議的時間也是一拖再拖,一直到十四日元宵節前一日,楊嗣昌派旗牌官來,定了二十日於襄陽會議的日期。

    日期定下,張守仁才於十七日那天離開太平鎮,身邊只帶了張世強和王雲峯等人,其餘大將留守練兵,張世福領副將居中坐鎮。

    從谷城到襄陽,一般的貴人是從水路走的多,張守仁與內衛二百餘騎卻是風馳電卷般的沿官道行進,沿途所過村落,一看到張字旗號與衆多的將旗之時,不論他是否能看到,村中不分男女老幼全村盡數出來,遙望而拜。

    論說起來,張守仁放賑數次,多半是針對勳西一帶的山民爲主,那裏的百姓太過困難,頗有衣食不給之憂,張獻忠等人在山中潛伏時,山民多助賊而不助官兵,官兵紀律太壞是一大原因,更重要的就是各營義軍經常在山中放賑,山民得其資助而存活,是以幫賊而不助官兵。[

    爲了扭轉局面,張守仁帶頭放賑,其餘軍鎮或多或少也放了一些,這樣一冬下來,最少有十萬人因爲張守仁而免受飢餓之苦。

    在谷城四周,受賑的饑民也不少,或許在那些恭謹參拜的身影之中,便是有受惠的百姓列身其中。

    &n

    bsp;  中國人在此時尚且保有最古老的傳承而未遭破壞,受人點滴之恩當涌泉相報,這樣古老的信條信奉的人尚且是人羣中的多數,張守仁在谷城這幾個月來的所爲替他獲得了十分良好的形象和完美無暇的名聲,從一羣羣長揖而拜或是下跪的人羣之中,便可看到人心之向背了。

    到十九日傍晚時分,張守仁一行方趕到樊城水關,由關入城,見是榮成伯徵虜大將軍的旗號,守備城關的官兵不論是將領或是普通士兵都是在第一時間跪了下去。

    “大將軍!”

    幾乎是同一時間,所有人都是一起以這樣的稱呼,向他們心目中這個時代大明軍人的傳奇和代表人物問安。

    榮賜伯爵和大將軍號之後,張守仁已經是不折不扣的大明官兵的代表和旗幟人物。理論上他夠資格指揮任何一鎮的兵馬和節制所有的在他管轄範圍之內的武將,除非這個武將奉到更高層次文官的指令爲止。

    他的金令箭,在詔旨上可是說的明明白白可以節制三品以下的文武官員,包括巡撫這樣的地方大吏在內!

    “大家起來吧,不需行如此大禮。”

    其實甲胃在身的話,對校閱的天子也就是行半跪禮就行了,現在大夥兒的表現如此出格,看來也是叫張守仁身上的光環給震懾住了吧。

    五十年來首獲封爵,五十年來唯一大將軍,二十年來唯一對東虜斬首最多者,十年來一出手就格斬張獻忠……

    這一串串的成績確實有點兒過於耀眼了,這麼想起來,加上張守仁過於年輕的年紀,崇禎對他有一點不大放心,甚至必須在湖廣這裏放一顆釘子,似乎也就可以理解了吧。

    只是按張守仁對崇禎的瞭解而言,這位皇上可不是那麼容易放心的人啊,楊嗣昌請奏調張守仁,在節制方面崇禎肯定信不過了,只指望一個方孔昭能制約在名義上可以制約他的徵虜大將軍……這繞口令有點兒暈,而且效果肯定指望不上。

    張守仁晃晃腦袋,暫且不想這些煩擾之事,而是專心致志的駕馭戰馬,從這些崇拜自己的軍中之中縱騎而過。

    四周城頭上也是有不少腦袋露了出來,楊嗣昌到任之後,跟隨他南下的京營兵馬也有不少趕赴襄陽,充實襄陽一帶的防禦和軍力,此時的襄陽城已經是一個軍事重鎮,兵馬衆多而防備森嚴,城頭上旗幟招展,隱隱可見刀槍劍戟閃爍的寒光,令人望之而生畏。

    只是這一切在張守仁面前似乎根本失去了驕傲的根本,城頭上人頭攢動,不少京營將士還是在年前趕至襄陽的,從京師到襄陽兩千里路,他們還是幾個月前就出發,以平均每天二三十里的速度趕過來,最快的也是兩個月的時間奔波在路上。

    等他們趕到的時候,一切似乎都已經結束了。

    奉命南下的也是京營中的精銳了,將士束甲率極高,不少都是甲葉外露的京營甲胃式樣,加上紅色襯裏,顯的十分威武,在城下向城頭望去,有燦若雲霞之感。

    但現在這些心高氣傲的京營將士卻是扒着城頭縫隙,一門心思瞧熱鬧,看到張守仁的人時就忍不住七嘴八舌的議論開來,臉上和嘴上都是不停的讚頌和羨慕的聲音。

    要說京營中有不少都是二百多年世襲下來的將門世家的子弟,手高眼低,嘴巴子比手腳利落的毛病肯定都是不輕,只是張守仁的成就太過耀眼,叫人無可爭議,既然拍馬也攆不上,那就是在嘴皮子上不停的賣弄見識,拉關係攀交情便是。

    張守仁在京城駐紮時,認識他的京營將士也很不少,到了此時,卻是成了有交情的過往,那些有幸和張守仁攀過話的,此時更是洋洋得意,不可一世。

    “哼。”[

    一個穿着山文甲,胸前有護心鏡的將領撫着城磚,忍不住冷哼一聲,眼神中也滿是狂熱之意。

    “怎麼,黃闖子你不服?”

    另外一個將領笑着打趣道:“你纔是個參將,就想伯爵大將軍的位子麼?”

    “一年多之前,大將軍還只是個遊擊呢。”

    “這倒也是。不過,人家可是一戰斬東虜首級七百級,你有這個本事麼?”

    “現在可能尚且不及,不過,大丈夫當如是!”

    “哈哈,有志氣,有志氣!”

    幾個同僚聽到,都是大笑起來,似乎是贊同黃得功的志氣,也似乎是在嘲笑着他,只有黃得功自己心中明白,此次出京,他就不曾打算要回去!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