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 >第1455節:第六百三十五章 關卡
    在張守仁於湖廣感悟到自己的實力,看清楚明朝運行脈落的時候,他沒有想到,在這個時候,張溥也隱隱摸到了他的脈門,知道了他的力量源泉和百戰百勝的奧妙所在。[小說下載 ]

    崇禎以前,武官受到了嚴重的壓制,文官有意叫他們不學無術,不懂經義,而只配被他們行以指揮和教導的責任來教化。

    武官敢衝敢殺,那叫浪戰和不體恤士卒存亡,而武官謹慎持重,就是畏怯膽小,國朝初了早年太祖太宗在時對外還有壓制之力,等到了土木之役時,也先一共才十萬不到的兵馬,精銳才兩三萬人,京營最少是三十萬人出擊,前鋒也有五六萬人,結果被也先分別收拾,幾無還手之力,而當時的英國公成國公也都是武臣領袖,全於此戰戰歿,京營的戰鬥力,在英宗朝已經是不成模樣,毫無驕傲可言了。

    而分省設督撫,壓制總兵,地方上奪去武官的後勤能力,中樞掌握着武官的升遷和調職,文官這二百多年把武官壓制的這麼狠,主要目的還是不能出現影響力超過一個地區,直至掌握顛覆性力量的強大人物!

    而此時此刻,張溥這個絕頂聰明的復社領袖,在這一次的遊歷中,觀察出來的答案也是差不多就是事實的真相。[

    就和異形出自於人體,張守仁這個新體制脫胎於大明,已經破繭而出。

    “這個大將軍,吾後悔沒有早點來浮山啊……”

    在前兩年,提起張守仁時,張溥等人還不將其看在眼裏,而現在張溥已經明白過來,對方已經掌握了完全不受制於人的力量,剩下的時間,恐怕就是他展現這種力量,破繭成蝶的時間已經快到了。

    在以前,只有王朝更迭的時候,少數天資特別的人物,比如劉季,朱重八這樣的人物,以自己強悍的個人能力組成一個新興的集團出來,這個集團有控制力,執行力,能精細化管理,文吏在其中只是潤滑作用,只有在王朝建立後,文官的作用才漸漸顯現出來。

    而張守仁顯然已經摸到了竅門,世界之門已經爲他打開,一隻巨獸顯露出猙獰的面目……在這種時候,張溥相信,就算崇禎皇帝不授給張守仁伯爵和大將軍,不賜給他金令箭這樣的器物,張守仁掌握登州萊州和青州等地,擁有強悍實力也是無可改變的事實了。

    “還好現在已經有所佈置……”一路上,能安慰張溥的也就是這一點了。

    他急急的給劉澤清去信,提出警告和正告,告誡對方莫要誤事,儘快剿滅響馬,不給張守仁回到山東的機會,同時也是給朝中去信,利用他的影響力來影響在朝中的東林黨一脈的同黨們,此時一定要咬牙堅持住,千萬不能因爲山東京官鬧騰就屈從輿論,一定要堅持前議,張守仁要麼呆在湖廣,要麼調到遼東,千萬不能在此時放他回山東來。

    寫了幾十封信,在高密一帶也呆的膩煩了,他的小轎才晃晃悠悠的進入膠州境內。

    一入膠州,感覺更是與以前不同。

    在青州境內,雖然有繁富的地方,但還是有不少貧困的農戶,沿途的城池也不甚雄偉富麗,居民神色也平常的多,只有農莊之內,纔有與外界完全不同的色彩。

    唯一和別處不同的就是青州和濟南都沒有流民和乞丐,農莊收容流民,張守仁的民政處負責收容乞丐和鰥寡孤獨,所以平常經常看到的場景,在這一路上就看不到了。

    雖然如此,和江南和富裕相比,和江南市民那些富足的情景和自信的色彩相比,到底是差了不少,以前的山東只有東昌府和濟寧能勉強及得上江南的六七成,現在經過戰亂相信也差的多了,而山東原本是以膠東一帶最窮,特別是萊州和登州經過戰亂,元氣到現在沒有完全恢復,原本是應該比青州更不堪的模樣纔對,誰知道進入之後,情景卻是截然不同,大出張溥的意料之外。

    官道全部是後修過的,夯實過,道路兩邊全部種植了樹木,鬱鬱蔥蔥,已經抽支發芽,一派春色。

    在樹木兩側,又是挖出來的排水溝渠,一路綿延下去不知道多少裏,溝渠裏都有引水,現在是枯水期,水很淺,如果是夏季蓄水的時候,這些溝渠正好能用來儲水,滋潤那些道路兩邊的田地。

    地裏都是青綠色的麥苗,長的有二尺來高,種值的密度也不小,顯然是不缺水,也不乏肥料的好田,收成不壞。

    這幾年大旱,山東地方旱情較河南直隸爲輕,登萊一帶災情更輕一些,但就算如此,眼前這些麥田也是對張溥和其從人進行了又一次的顛覆和衝擊。

    “這裏的情景,有點象我們江南啊。”

    “就是啊,你看那邊有池塘,一個連一個的,路邊都有河,不是說山東這裏很少有河流溝渠的嗎?”

    “田裏都有引水渠,看挖出來的壟,下過不少功夫啊。”[

    “似乎還有水車,還有深井吧?”

    “嗯,是的,我認得,那個是大翻車,那邊是汲水井。怪不得,他們的麥苗長的這般好,真是了不得啊。我們蘇州常州,現在一塊田五六分種棉,兩三分植桑,一分種桔子梨子,竟是沒有一家種水稻麥子的,想喫糧要靠拿錢來買,錢是多了,這糧食一年比一年漲價,城中都是幾百家糧行,我有時候想,要是哪天糧船來的晚幾天,這樂子就大了。”

    “崇禎六年不是有一次?糧食漲到二兩一石,差點要餓死人。”

    “老百姓家裏哪有存糧的?都是一兩天的糧在家裏頭,斷糧真是了不得!”

    一羣轎伕和隨從都是七嘴八舌的議論着,從山東這裏一路扯到江南,又是聊起江南的民生,張溥向來不禁止自己的從人說話,一則不想太古板嚴厲,二來也聽聽下頭人議論時事,不過這會子越聽越煩悶,這一夥隨從都是得了山東這邊的好處一樣,拼了命的誇讚,而張溥也無甚話說,因爲事實擺在眼前……道路是夯實了的,似乎還墊了石子等墊土層,不怕水滲,但可想而知工程量有多大,在這樣的道上,看到路邊的情形賽過江南,再看過路的人們,農人也穿着整潔乾淨的衣服,臉上洋溢着滿足的笑容,做小生意小買賣的很多,貨郎和推小車的販子一羣羣的路過,叫賣聲不絕於耳,每隔三五里路就有茶棚一類的地方,讓人打尖歇息,除了茶水還賣茶實點心什麼的,那種富裕從容和繁華的景像,張溥一直以爲只有在南直隸纔看的到,等他在膠州這裏看到時,一時竟是有爽然若失之感。

    如果每個地方都能被武將治理成這樣,還要他們這些讀書人做什麼呢?

    “你們是打哪兒來?路引拿來驗看。”

    “我家主人是進士老爺,出門就沒用過路引。”

    “那請問,貴府老爺郡望字號?”

    “說了你懂麼……太倉,張天如。”

    “稍等!”

    在膠州城門,並沒有城守營的兵丁過來盤查,一羣穿着灰色軍服,立領排扣,武裝帶扎的很精神,皮帶上插着手銃和佩着腰刀,腳穿皮靴的士兵負責排查過往的行人,他們查的很認真,但不是每個人都查,而是看到陌生人的時候就查的仔細一些,帶着大宗貨物的也抽查的很認真,看到這樣的情形,張溥倒是想起一件事來:從濟南到青州,再到萊州府的膠州地界,一路暢行無阻,沒有被一個關卡阻攔過。

    以他的身份,當然不需要納稅,他也不是行商,但在江南也好,河南和兗州一帶也罷,到處都是隨意設立的關卡,主要都是地方武將和有勢力的大宗族,行商路過時,一定會被勒索。

    天下稅關一共是八個,一年解稅的定額是四十萬,理論上只有這些稅關可以徵收國稅,按漕船的大小,從崇文門到臨清關,再到揚州,鎮江,蘇州和杭州,這八個鈔關就是大明商稅的主要來源,其實嚴格來說,鈔關不是商稅,只是中央收入的一種固定來源,而且不是按商業繁榮程度來收取,只是戶部規定一個數額,比如今年額度是四十萬,除崇文門外七個鈔關均分,每關幾萬兩銀子,完成的無事,沒有完成的鈔關官員就會被記過。

    這樣的收法,鈔關當然不會和真正的財稅調節有關了,而且收入實在太少,後來清季打擊士紳勢力和壓制商業活動,揚州一關就有六十萬兩的收入,比明朝七個鈔關一年的收入還要多些。

    而地方上的關卡,只是胡搞,勢力大有槍有刀就能收,不少地方上的守備就隨意設卡,背後則是地方大族和官員,所以說這年頭真能做大的商人都有政治背景,或是乾脆就是士族經商,不然的話,一路上的關卡就能叫一個殷實商人破產。如果張守仁是一個普通的鎮將,他和他的部下在登萊等地就能設不少卡子,隨意收費,只要不鬧出大事來,便可坐收漁利。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