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 >第1511節:第六百九十二章 搬遷
    說者唾沫橫飛,家中有子弟在醫學院的自然是一臉的得意之色。

    醫學院進入很難,要考覈身體和頭腦,不是人人都可以進的去。剛開設時,就是憑着供給糧食和發月錢來吸引人,現在浮山醫館深入人心,效益極佳,能在醫學院學習下來,未因成績差而被開革者,幾年之後確實都是有遠大前程。

    在張守仁看來,保障醫藥免費或低價是政府行爲,是他要包起來的事。此外就是要給醫生極高的待遇才能吸引到真正的人才,一個成功的醫者,最少要按浮山這邊的規矩,最少學習五年以上,再實習兩年,七年之功纔夠資格獨立行醫,施行外科手術,這樣的投入對普通家庭不是一個容易下的決心,沒有切實的可以看的到的利益,人家何必送子弟學醫,投入這麼多,最少也能中一個秀才了。

    所以浮山醫士的待遇極高,肯定比中秀才來的過癮,這纔是打破中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現狀的唯一辦法。

    無它,唯利耳![

    在街道上的這些人,都是紅光滿面,十分高興的模樣。他們彼此議論起來都是家中子弟或親戚在浮山,哪怕是在招遠礦當礦工,一個月最少都有三四兩銀可得,不過那就是純粹賣力氣的事了,而爲小吏,在莊農系統,或是軍隊系統,低者五六兩,多者十餘兩,不一而足。

    “要緊的還是識字!”

    有個胖胖的中年人唾沫橫飛的道:“有人說太保侮辱讀書人,不喜人讀書,純粹是放屁。軍中人人都要讀書識字,咱們登州城最少有小二百的秀才被僱在浮山各處教書識字,就是不背那些經義,話說回來,當兵的背經義做甚,記帳的行醫的背經義做甚?當然是學校編的那些教材才管用嘛。”

    “識字的就是比不識字的腦子靈光,咱們登州城駐紮的兵馬,人人都識字,待人客氣,軍紀也好,我好歹活了快五十了,打從萬曆年間到現在,見的兵馬十幾二十支總有了,有哪一支能和太保帶的兵馬相比!”

    “聽說原本的尤總兵官要調走了,知道到哪兒去麼?”

    “這不知道……這老鎮臺我見過一回,人挺和氣,不過怕是沒啥本事啊。”

    “就是,他不是浮山出身,誰服他?”

    “走便走吧,咱們不理這些,還是繼續說咱登萊的事兒。”

    人羣之中,有一個穿着土布青衫,戴着平定巾的青年在很注意的聽着衆人的議論,在聽到大家說起尤世威時殊無敬意,不覺往身邊的老者看過去。

    “不妨,老夫聽的多了。”

    青年是前來登州遊歷的吳應箕,他早年在北京應試時,尤世威在京待罪賦閒,後來是吳應箕等人將尤世威舉薦給盧象升,盧象升將尤世威收入帳下,幾次立下戰功之後,纔開復原職。

    有此經歷,當然是說明這兩人年紀相差雖大,交情倒還不壞。

    “這些人說的太刻薄了。”

    “次尾你還是太着相了,此輩雖然不客氣,但這些議論正是民心所向……”尤世威這兩年保養的極好,氣色比在京師時強的多了,他看看吳應箕,微笑道:“老夫這個總兵官確實就是掛名,除了自己的百多親兵是這幾年帶出來的,還算聽話,別的人連個什長我都指揮不動,人家說的也是事實。”

    “都是張國華欺人太甚了啊。”

    “次尾對他有些成見啊?”尤世威是前來迎接吳應箕的,這個小朋友關注民生,人很不壞,也沒有讀書人對武將那種固有的趾高氣揚的模樣,所以值得一交。他有些喫驚的道:“國華爲人很不壞,對老夫十分照顧。不瞞你說,老夫的親兵月給十兩,糧食,豆料,從來不缺,老夫是敗軍之將,有此待遇做個轉折,現在是回榆林養老,或是別有他圖,都是國華給我的轉圓的機會,怎麼還能怪他呢!”

    現在朝廷旨意已經傳來,想來不日就到登州,尤世威不日就得離職,兵部那邊還沒有具體的安排,只說是另有任用。

    見吳應箕還有些不滿的樣子,尤世威又笑道:“再說,這一次老夫的總兵保不住,也是和他無關啊。”

    “豈能無關,這不是他要安排自己麾下大將,所以擠走鎮臺麼?”[

    “呵呵,呵呵。”尤世威大爲搖頭,輕聲道:“次尾,你到底是讀書人,弄不清楚這裏頭的彎彎繞啊。”

    來登州之前,吳應箕感覺和尤世

    威應該有不少共同的語言。他在登萊地方越是深入,就感覺越是心驚。

    開辦的各類學校把真正的讀書種子都吸引走了,各種商行,工礦,把士紳都引過去了,這樣下來,哪裏有人去讀經義,去宣揚儒學,又有哪家能繼續耕讀傳家?在江南,也有不少絲廠之類,用工最多的可過千人,但這些商人有了錢便買地,廣置田宅,然後建家學,供子弟讀書上進,考秀才中舉人,這纔是真正的走在正道上。

    登萊這邊,富裕是已經和江南差不多了,但離經叛道上頭,卻是走的太遠,步子邁的太大了一些。隱約之間,吳應箕也能聽到一些不滿的話語,但都是語焉不詳,他想多瞭解一些實情,卻總是不得其門而入,無奈之下,只能尋尤世威這個總兵官來幫忙。

    料想尤世威是榆林世家,他當總兵時,張守仁還是個半樁大的娃娃,兩人必有不協之處。誰料現在看來,自己竟是想錯了!

    但尤世威說的話,他也是有點摸不着頭腦,一時頗爲好奇,問道:“鎮臺請明言,我學生竟是真的不明白。”

    “怪不得人家常說呆書生,呆書生……”尤世威淡然一笑,向他解釋道:“這不是明顯的事麼?次尾聽說過漢之推恩令吧?”

    “鎮臺是說……”吳應箕不笨,只是有些事一時想不到,這麼一點,他就立刻醒悟過來了。漢之推恩令是一種巧妙的削藩辦法,比起景帝時那種全天下陷入內戰的蠢辦法,漢武帝的推恩令做的就十分巧妙了。

    諸侯國的地盤就是那麼大,一子承襲之後,諸侯王的其餘諸子就什麼也撈不着,推恩令下後,王之諸子可以全部封侯,甚至把原本的王國分裂成幾個小王國,然後再分成侯國。

    這樣一分,原本可能是方圓數百里的強大王國,就成爲一個個方圓幾十裏甚至十幾裏的小小的侯國,不管是不是同一祖先,立場肯定會有所不同,各家的當家人其心必異,想聯合在一起與中央對抗,那就是癡人說夢了。

    “我懂了!”吳應箕沉聲道:“當今之勢,浮山之勢已經難以以強力制之,只能分化張國華麾下諸將,提其官爵,這樣的話,受封的人感激朝廷,自己的爵祿增長,也難以長期視原上司爲主,妙,妙啊。”

    “妙個屁啊。”

    尤世威捋了捋鬍子,冷笑道:“這是書生之見,不知道是朝中哪個王八羔子想的蠢主意。這樣的推恩法,要中樞有力,能壓的住,推恩下來,人家才服你,慢慢才分化。要是中樞沒力,你推恩下去,不是幫人搶地盤嗎?中唐以後,你敢把盧龍節度之子再加封爲青州節度嗎?”

    “這麼說……”吳應箕汗如雨下,不知道是熱的還是急的:“豈不是幫着張國華搶地盤了?”

    “也不算搶,登萊兩府原本朝廷就管不着了,你不見這麼多天了巡撫都沒派過來?那個馮巡按按說是該輪流去各州縣巡視地方,查察有無反亂,有無災異,有無異常情狀,可現在他天天呆在登州,已經半年沒出過城,登萊早就不在朝廷掌控之中了。”

    他又捋了捋鬍子,笑道:“至於保定總兵麼,國華會推掉的,在那裏距離京師太近,出力多,得到的東西少,又會叫朝廷跳腳發急,無此必要啊。倒是淮安副總兵,嘿嘿,這個職位,估計張國華做夢都能笑出來。”

    “真是國之將亡……”吳應箕冷然道:“想不到唐之藩鎮,又要復現於本朝。”

    “你這也是歪理。”尤世威原本是不該反駁吳應箕的,但不知道怎麼就忍不住:“現下情形由來也非一日,朝廷舊日例規如此,全怪在一人頭上,有何意思?再者說,登萊地方搞的也十分象樣,不瞞次尾你說,老夫已經在鼓動榆林那邊的族中子弟,除了不好動的,不妨都慢慢遷居過來!”

    “鎮臺……”

    “呵呵,次尾無須多說。”尤世威笑容滿面,口吻卻是不容質疑:“老夫也要替族中子弟多加考慮,遷居至此,從軍效力,我尤家在榆林雖是世家,但現在有官職的也不多,而且陝北太苦了,登萊並山東無疑將成遼西那樣的重鎮,我輩武夫,能在這樣的地方爲國家效力,還有什麼可求的呢?”

    尤家如果真的遷至山東,其中所費的力氣不小,軍籍不是可以隨意變動的,當然如果真的下定決心的話,舉族搬遷不是完全不可能,現在的遼西將門世家中,有不少就是從宣大或是綏遠甘肅遷居過去的。

    只是這樣的動向,無疑就說明一點,最少在將門眼中,登萊一帶已經是欣欣向榮之地,就象是幾十年前的遼東一樣。[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