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 >第1515節:第六百九十六章 投票
    與他的果決相比,其餘的執委們就是臉上神色不定了。就在

    他們都不是各處的主辦,而是幫辦或是會辦……正主兒都跟在張守仁身邊呢!長期爲副手,雖然在主辦們離開的時候主持着事務,而且一樣的繁忙的緊張,但叫他們一夥人做主調動這十萬人,在張守仁沒有命令的前提下……這事兒,還真是一時難以決斷。

    在大夥兒沉吟思索的時候,鍾顯並不出聲,而是捧着茶碗,開始品嚐着今年春天剛採摘下來的新茶。

    嶗山的泉水十分上等,用來烹茶,實在是上等的香氣,令人沉醉。

    和武將們是一羣煙鬼相比,文官和吏員們抽菸的倒還不多,主要是鍾顯自己不抽,而且下了禁令,私下抽和在家抽他當然不會管,但在公房之中,那麼多要緊文書的地方,誰敢抽一支菸,立刻就是解僱回家……誰能捨得現在的地位和收入?這般禁令之下,癮頭再大的癮君子也只能在公餘之外再過癮了。[

    “如何?”

    良久之後,鍾顯才環顧衆人,一一看將過去。

    一羣執委多是面無表情,顯然還是在緊張的思索之中,鍾顯眼神顯露出一縷失望的神色,又是低下了頭去。

    在十幾日前,他決定提前積儲物資時,張守仁在五六日後知道消息,回信過來,十分贊同。

    現在調集兵馬的公呈已經在路上,相信在三日到五日後到達臨清。

    鍾顯堅信,爲了穩定大局,還有針對張守仁在臨清斬殺州官和豪紳的情形來看,大將軍已經不再繼續選擇韜光養晦的做法,而是要展露肌肉……既然要展露肌肉,還能有比調動大軍更有效的辦法嗎?

    現在就使兵馬上路,大將軍召集的軍令還在路上時,恐怕大軍就已經過了青州,將至濟南了。

    搶的這幾天時間,看似無足緊要,很有可能就會造成決定性的影響!

    “如何?”

    一柱香後,鍾顯再問。

    這一次仍然是沒有回答,鍾顯也只得將頭再一次扭過去。

    這幫執委,果然是沒有他有擔當啊。

    “我兄弟要單獨商量一會兒。”

    這一次發問後,說話的是李鑫,他現在是祕書局的老大,營務處的會辦,官職保舉是膠州同知,說起來比陳子龍這哥們還要高一級,同知是知州的副手,通判只是負責司法,不過陳子龍這個膠州通判明顯就是連醬油都不打,除了他地裏的那些莊稼之外,任事不理的主。要不是膠萊一帶的政務都是由浮山這邊打量了,怕是這個通判早就被彈劾的不知道在哪裏了。

    “兩位請便。”

    李鑫說的兄弟當然也是營務會辦之一,屯田局的老大張德齊。

    他們倆人的關係等若生死兄弟,有什麼要緊大事自然也可以私下商量。

    當下李張二人離開竹亭,走到一段牆壁之前才停住腳步。

    李鑫道:“此事我是贊同的,只是心中尚有隱憂。”[

    “兄是害怕大將軍回來之後,這般的調兵佈局法,會使得大將軍深忌我等?”

    “是的,雖然大將軍現在雅量足可包容,但我擔心的是十年二十年以後又如何?”

    “十年二十年後,大將軍可能不是大將軍?”

    “正是……”

    兩人彼此對視一眼,都是看到對方眼中的深深隱憂。這兩人在來到浮山前都算是“體制中人”,一個舉人,是巡撫的幕賓,見識過太多的上層的東西。另外一個,也曾經以秀才的身份當過首府的幕客,眼界當然也不低。

    張守仁現在的經營之法,還有軍隊的戰力,以及大明一天比一天衰弱的事實,兩個書生都是讀過史書的人,心裏已經隱約有一種想法……張守仁,他們敬愛的大將軍,怕就是改朝換代的那個人了。

    想起本朝太祖高皇帝時,也是早早確立根基,在身邊彙集了一批勇將和文臣,有凝聚力和超強的執行力,從浮山這邊的情形來看,一點不差,甚至猶有過之。

    畢竟感覺張守仁起點比太祖高皇帝強的多,武藝高明,又是軍戶世家百戶官,太祖皇帝就是一個盲流叫花子,不過太祖是二十五歲才投軍,三十餘歲才確立根基,大將軍二十五歲不到已經與太祖在南京時的實力相彷彿了。

    所差的,就是大義和名望了。

    這種東西,說起來簡單,做起來是十分的複雜

    ,一尺寬的水,有人躍的過去,有人溼了鞋,更多的人是淹死在那條小水渠裏頭了。

    張守仁未來如何,殊難逆料,但如果將來成就帝王事業,自己這一羣人做事的分寸和手法就可能是在新朝中能否立足的根基。

    鍾顯今日所爲可是比李善長厲害的多,強擬胡惟庸,從本朝“故事”來看,十足危險。

    “兄長,”張德齊想了再想,終道:“大將軍所爲,似太祖,又不是太祖。我總覺得,大將軍一直說的要走一條新路,我等今日所爲,安知不是這新路的走法?”

    “你說的也有理……”李鑫微嘆一聲,點頭道:“那我二人就投贊成票吧……當年劉青田事事想退縮,最終還是不得善終,可見有些事不是躲就能躲的過去的。”

    “沒錯,臨事不斷,庸人所爲,我等豈能效仿?”

    張德齊在濟南時,曾經是那種指點江山書生意氣的人,後來被李鑫舉薦到苟知府幕府聽用,見的多了,人也漸漸沉穩下來。

    到了浮山之後,先是隱匿自己的本性,到現在,那種激昂跳脫,指點天下的書生本色,仍然是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來。

    等回到亭中之後,當然也有別的執委交情好的三三兩兩的出去自己小範圍商量,回來之後,臉上的神色當然就是篤定的多。

    “能投票了吧?”

    鍾顯第三次詢問,臉上的神色也是放鬆下來。他當然也是頂着天大的壓力,一羣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調度的可以說是全大明最強悍的武裝力量,前後動員超過十萬人,耗費的銀兩肯定是在百萬以上,這樣的大手筆,干係就在眼前這十餘人身上,如果是叫他一個人下決心,不論答案是哪一個,都是他無法承受的。

    李鑫答道:“我二人已經有決定,我們贊同。”

    “我們將作處贊同,老主辦說,這是大人放的權,我們覺得該行,那便行!”[

    做爲將作處的主辦,林重貴反而不是執委,他事忙,掃盲班辦了一期又一期,但他只能識得最簡單的字,能看一些泰西翻譯過來的著作,比如神機法等火炮和火器鑄造的書籍,也學了一些算術,對他執掌將作處不無裨益。

    這年頭的工匠基本上就是憑手藝和經驗,將作處從上到下最大的努力就是將經驗固化,而不是在某個人的腦子裏。

    就拿火銃套管上刺刀來說,大明在萬曆年間也有這種想法和試驗,但別處出產的火銃套管薄厚不一,每個銃管要單獨磨製合適的刺刀和配件,這要是裝備幾十支或幾百支問題還不大,若是幾萬支火銃,這個工程量是難以想象的。

    浮山就無此問題,一切基本上是標準化出產,每支火銃發下之前都經過嚴格的標準,誤差極少。

    有這麼多擔子在身上,林重貴是不大可能參加這種固定召開的執委會議,不過,這並不妨礙他負責日常行政管理的副手將他的意思帶到這裏來。

    “老主辦說的好啊。”

    林重貴可以說是這一羣主辦中的老人了,當年的遼民工匠中的幸運兒,喫過苦受過罪,不是遇到張守仁,現在尚不知道在哪裏受罪,論起忠誠,整個浮山不敢說沒有比林重貴更忠誠的,但肯定最多也就是與他持平了,連他的意思都贊同,大家的壓力無形中就小了很多。

    “後勤處的意思也是不必等大人的指示到再下令。”後勤部的執委呵呵一笑,向衆人道:“五萬三千餘人的軍隊,還有數萬民夫,每天喫糧就得近三十萬斤,加上兩萬匹馬的豆料每天是十餘萬斤,你們算算這個後勤壓力,把人弄過來不開拔,白白耗費行糧,我們羅主辦回來能把我給撕羅。”

    衆人聽着,一時都笑將起來。

    如此這般,一人一票,最後倒也不必計票了,每個處的執委態度都是一樣,這一次的投票,竟是破天荒的全票通過。

    “全票通過!”

    鍾顯的嗓音也是有一點兒顫抖,他的堂兄鍾榮現在負責財稅局,責任重大,爲了避嫌也不曾加入執委會里頭來,在投票之前,鍾榮當然也是給過鍾顯一定的警告,當然,也是和張德齊李鑫視角差不多的警告。

    但鍾顯沒有絲毫猶豫,在他看來,事情無所謂想的太多,瞻前顧後,屁事也辦不成。

    鍾榮就是這麼被他頂回去的,臨走的時候,也是一臉苦笑。

    其實要說鍾顯一點不在乎,自然也是毫無可能,只是,有些人明知當爲之事便爲之,有人則會考慮再三,鍾顯,明顯是那種覺得對就去做的人。

    只是這樣的人,心底也會緊張和害怕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