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 >第七百七十七章 興盛
    第七百七十七章 興盛

    遼東洪承疇被圍松山已經幾個月,屢次突圍都失敗,不過被困的萬餘兵馬還沒有傷着筋骨,如果清兵想硬攻的話,定會付出慘烈代價。

    而幾乎是與此同時,官兵終於聚集起大量的力量,由黃河南北兩岸開始同時向開封發動進攻。

    北岸是楊文嶽爲主,麾下大將以虎大威的保定軍爲主要力量,他們在北岸紮營,控制着黃河水道,但沿開封的城池都被義軍佔據,官兵雖然在北岸,也控制了水道和擁有水師船隻,但想直接渡河參與對開封的戰事,無奈這是辦不到的事情。

    現在保定軍只有沿洛陽一線,經許昌等地,往開封進發,保定軍少,虎大威等諸將沒有戰意,楊文嶽也無能爲力,這一支兵馬,根本靠不住。

    南岸是主力所在,楊嗣昌親在軍中,還有丁啓睿方孔昭宋一鶴等總督巡撫級別的文臣十數員,兵備道等三四品官數十人,五六品到七品的文官幾近百人。可以說,除了京師和南京之外,還沒有任何一個地方聚集了這麼多官員,文官就有這麼多了,三十幾萬官兵,遊擊以上的武將就有五百多人,參將三百餘人,副將也有過百,總兵官近二十員,旌旗飄揚之處,到處都是大股大股的官兵,以水坡集爲中心,以朱仙鎮爲目標,官兵梯次展開,中間爲重心的是左良玉部,然後西邊是剿賊總理猛如虎和總兵張任學等部,東邊則是川兵張令和總兵陳洪範等部,在各部之後,是楊嗣昌以京營兵爲核心的督標兵馬,官兵梯次展開,層次分明。

    除了三十餘萬官兵外,還有最少二十萬的民夫在官兵身後,將儲藏在沿線的陳留和杞縣,再到汝寧府,再到南陽府,再到新野,襄陽,再到九江,南都,由督餉的戶部侍郎總理其事,將大量的糧食經由水道和旱路,源源不斷的送往前方。

    “這麼巨大的物資消耗,根本不是現在的大明能受得了。”

    接到開封前方塘報的時候已經過去好些天,濟南城下了場雪,斷銀扯絮,飄飄揚揚的落了半天,站在城池的高處,可以看到整座城市都被籠罩在皚皚白雪之中。

    比起河南來,山東這裏竟是冷的早了很多。

    在張守仁於城中的官邸之中,議事的簽押房裏,地龍燒的熱熱的,窗外一片雪白,幾株臘梅似開未開,張守仁不喜歡用窗紙,雖未倒騰出玻璃來,用的卻是透明度極好的琉璃,在室中議事,看着窗外勝景,相比較在浮山時,已經是另外一番天地了。

    接近年底,曲瑞和孫良棟,還有這半年多鎮守登州的張世福都趕了回來。

    用他們的話說,是很久不見大人,十分想念,所以務必要在年前趕回來一趟。其實大家心裏都明白,這一年來,編練新兵超過十萬,整個山東、登萊、曹州、淮安四鎮已經有超過二十萬的兵員,農莊系統的農民做爲後備還不在其中,而到了明年,新一年的編練計劃最少又是十萬起步了。

    “相較而言,我等追隨大人,應該感覺慶幸。”

    曲瑞欠了欠身,說笑着。他是部下中最有大將風範的一個,也是第一個獨立領兵的,一年下來,錘鍊的更是有獨當一面的自信從容。

    不過搶着說話,甚至在抓耳撓腮,一臉猴急樣的孫良棟之前,還是暴露了他內心的想法。

    好在曲瑞還算掌的住,雲淡風輕的轉向鍾顯,笑道:“營務處當爲首功。”

    “豈敢。”鍾顯已經由即墨縣被提升爲濟南府,象他這樣吏員出身的能大挑到知縣已經是燒了高香,很多舉人出身的終其一身也很難從知縣的任上升遷上來,而他任知縣不過兩年時間,直接由正印縣令升爲省會首府的四品銜的知府,其中的關節,也算人盡皆知。

    他心中自然感激,每日不停的奔忙,可以說,在張守仁的事業中,很幸運的找到了一批雖然在歷史上名聲不顯,但一樣十分能幹的幹吏。

    當然,在歷史上有大名的人才,這一年也是加入浮山者極多。

    鍾顯轉向自己的族兄,又對着李鑫和張德齊點頭致意,微笑着道:“諸君纔是十分辛苦,總兵官們若謝,謝他們吧。”

    又向參謀處的姜敏和劉子政二人笑道:“編練新軍是練兵處的事,然而參謀處也出力很多,編練新兵的辦法條例,講武堂的教材,地圖,實例,參謀處貢獻良多。”

    “不敢居功。”

    雖然參謀處的人是軍職,不過對着鍾顯,軍官們還是十分尊敬,姜敏和劉子政都站起來,表示不敢當。

    “老劉你當的起的,請坐下。”

    一直坐着不吱聲,聽着大家議論,在慵懶的氣氛下感覺着自己擁有強大力量的張守仁終於開口,他請劉子政坐下,換了別人,可沒有這麼大的面子。

    畢竟劉子政在遼東時是洪承疇保舉的贊畫,掛着兵備道的官銜,四品文職,又是實打實的舉人,年過花甲,在朝野是知名的兵家,這樣的人,還是要有三分敬意的。

    特別是劉子政這幾個月下來,精力沒有一點用在做官上,授給參謀會辦,連實職武職也沒有……人家是保舉到兵備道的人,總不能直接授給總兵?好在劉子政並不在乎,一心撲在講武堂上,幾個月時間把教材融會貫通,加入了自己不少實際的經驗進去。

    以張守仁看來,自己以前加入的後世的東西多,還有實際的做戰經驗多一些,但他畢竟只是在少數地方轉戰過,很多地方,包括寧夏固原,還有云貴地方根本沒有去過,所以經驗豐富的劉子政成了一座富礦,他的經驗,特別是對東虜和遼東大地的經驗來說,他有常人難及的地方。

    對劉子政,哪怕是張守仁,所展露的敬意也是應該的。

    至於閻應元,此時靜靜的站在王雲峯的身後,和他的上司一樣,閻應元是一個低調做事的人,這幾個月下來,他應該掌握了不少特務處運作的規律和軌跡,從王雲峯事事帶着他一起來看,對這個人的能力和操守,王主辦應該是十分滿意的。

    陳子龍已經正式主持農政處,原本的屯田局也話在這個處裏,張德齊給他打下手,兩個書生對農事有強烈的興趣,也算是相對單純的人,配合起來十分的高興和開心。

    他的官職加到了佈政副使,從六品通判到三品參政,跨越不可謂不大。

    這樣的升遷法,當然也是爲了塞住江南悠悠衆人之口,陳子龍是復社的靈魂人物之一,被張守仁招致過來,就算張守仁對這些文士不感興趣,但表面功夫也是要做一些的,陳子龍的官職,也就是最明顯的表面功夫了。

    李鑫仍然負責祕書局,張家玉給他打副手,張煌言雖對兵事有興趣,不過也被安排到民政局去做一些實際的工作。

    顧炎武等江南來的名士負責文宣,也算是專業對口,每天照舊寫文章,不亦樂乎。

    只有吳應箕是真正沉了下去,潛心做研究,顧炎武對這一套也有興趣,有了空就過去找吳應箕探討一番。

    整個山東,從臨清到濟南,再到兗州,青州,特別是登萊,現在已經是文士雲集,實幹者越來越多,名士也並不少,這已經在朝野之間引起很多官職的側目和注意,甚至引發了京師和南京兩邊官場的議論!

    山東兵強也罷了,現在居然操弄起文事民政來,而且,放眼全國,雖然江南等一些地方也算富裕,但論起政治清明,官府得力,百姓受益而民間富足來,竟是山東這個北方省份爲第一。

    這是一個不小的奇蹟,其實若不是這個奇蹟,張守仁也不用想能招攬到這麼多的人才,畢竟很多讀書人不僅要名利,也要名聲。

    如果他是一個惡行累累的純粹的軍閥,所能招攬的,無非就是見利忘義的無恥小人爲多,或是陰謀家野心家爲多,真正純粹的正人君子是不會來趟浮山的渾水的。

    正人君子可能無甚大用,但一個地方,一個政權,一定要正人多,這是最基本的穩定性的力量,正人多正氣足,建立好的制度,才能招攬別的人才,所謂不拘一格招致人才,一定要底蘊足夠纔行。

    總之,和日薄西山的大明相比,山東地方,已經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興盛局面。

    “大人也以爲曲大說的對,官兵在河南必敗嗎?”

    孫良棟也沉穩的多了,跟着曲瑞一起,和諸將對文官們表示感謝和敬意之後,這才又重拾剛剛的話題。

    他摸摸刮的趣青的下巴,搖頭道:“那朝廷也太慘了,這邊松山還沒兵去救,河南也是孤擲一注了,再敗,想想皇帝老兒這個年可真沒法過了。”

    “也是皇上咎由自取吧。”

    劉子政向來是對皇帝缺乏敬意,在寧遠時,因這個事沒少被洪承疇所警告,在濟南,好歹能暢所欲言,他當然也不會對崇禎有什麼同情的話語,看向衆人,他冷然道:“官兵的進兵早了最少半年,應該先圍而不打,徐徐進逼,要緊的是支持歸德和洛陽一線,漸漸合圍,河南地方窮困,李闖現在聲勢浩大是因爲連續多年乾旱,但越是如此,地方越是疲憊……”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