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康樂天下 >第二十六章 五縣君俯首因新政,二廳堂訓導解草章
    ”con148751”>

    第二十六章五縣君俯首因新政,二廳堂訓導解草章

    謝瑍回到衙廨,還未喘口氣,劉穆之便帶着幾個人進來了。

    謝瑍接過謝禎遞上的水杯,一邊示意劉穆之他們坐下,一邊把水喝完。然後才換了官服坐定。

    謝瑍坐定,劉穆之起身稟道:“大人,高大人、陳大人以及王大人、田大人特來向郡守彙報近幾日之進展。”

    “哦?那就說說吧。”謝瑍拿起筆道。

    “啓稟明公,自那日明公下令,屬下便安排人至各縣排查,今日已經上報完畢,只是還沒有實地詳察。”高立看看謝瑍並沒有說話的意思,接着說道:“每縣俱有縣學一處,共計有縣學六處,稍有規制,從學者皆權貴富豪之人,貧賤寒門則無緣入學;鄉野之間,私學頗有,約數十,多爲乃宗族所致,啓蒙幼稚。稍長,家足者即入縣學。從學者千有餘。”

    謝瑍心裏暗暗合計道,十數萬人之郡,按照七千戶計算,從七八歲至十五六歲,八年的間隔,每戶有三個適齡的孩子不算多,這樣算起來,也有至少兩萬人,而從小學到中學,可入學者不過千餘,十不達一;還不如後世幾個村的學生多,可見學之艱難也。而且現在的學堂內教的都是詩書之類,巫醫樂師百工都是口傳身教,根本進不了學堂,更不用說自然科學了。兩萬個學生,就算只供應飯食,一天最少也需要三萬斤糧食,還有菜呢。真是任重而道遠啊,免費入學之事,一時怕是很難實行了。不過,新建學堂取品學兼優者,三百人差不多了,算上各類教師和雜工,也要將近四百人。這個花費倒是可以承擔,而且勤工儉學之法可以實施,各縣亦可效仿,只好如此了。至於學堂修繕,按照要求由各郡縣自己辦理即可。鄉下的私學,可以改爲公辦學堂,寒門可以義務工之法以抵,俟新政實施以後,再考慮免費教育之法。

    謝瑍考慮已畢,乃道,“列位,本官之意如此這般。你們下去召集學官、祭酒等共同商量一下,拿出一個可行方案。學堂之事,教書育人,關乎百年大計,切要穩妥。本官審閱之後,可行公文之各縣,照此辦理。如何?”

    “諾!”

    接下來法曹掾史陳伯倫,以及賊曹、賊捕掾等,也將上次謝瑍所派之郵驛、案獄等事一一上報,謝瑍仔細聽罷,做了部署不提。重點強調郵驛之訊函快速安全傳遞和地方靖安之事。四人施禮退下,劉穆之方道,“明公,各縣縣令已到了府衙,要拜見明公。”

    “終於來了?三日之期,可早就過去了。”謝瑍道。

    “明公,現下正是用人之際。我意還是以勸勉爲主。”劉穆之諫道。

    “他們的述職你可看了?”謝瑍問道。

    “已看。”劉穆之道:“雖無絕頂之才,倒還勤勉。不然也不會準備了這許久纔來見明公。”

    “我看未必。”謝瑍道:“如果真是勤政之人,何須要準備如此之久?一縣之地,大不過百里,少不過數十里,需要這許久嗎?”

    “明公的意思是?”

    “見是一定要見的。”謝瑍道,“但如此蹉跎國事,枉顧上命,此風不可長。”

    “明公所言極是。”劉穆之秉首道,“海陽平安二縣令乃是明公赴京之時到的。因爲不知明公何時返回,故屬下讓其返回留下一門吏,明公迴轉後方回去通知,今日又來。”

    “嗯,如此就先見見他們二位。”謝瑍突然想起了什麼道,“不,一起見吧。讓海陽平安二人在前,其餘三人在後。你隨後邊三人一起進來聽聽。”

    “諾,屬下這就去傳。”劉穆之施禮退出。

    不一會兒,就見兩個中年人一起進了二堂。謝瑍看着兩人,一高一矮,都在四十多歲,高的短鬚精悍,矮的長髯從容。

    進了門,二人躬身施禮,“平安縣令蕭敬,海陽縣令張符見過大人。”

    謝瑍站起身還禮道:“二位大人,遠道而來,辛苦啦。”

    “不敢勞頓大人。”二人再次施禮道。

    “二位大人請坐稍待。”謝瑍指了指對面的兩個座位道。

    “謝大人!”兩個人依言而坐,見謝瑍態度和藹,提着的心放了幾分。

    這時,後邊劉穆之領着另外三個縣令進來拜見謝瑍,謝瑍擺擺手,示意他們免禮,把劉穆之叫到跟前,記錄今日所談。卻沒叫後進之三令坐下。

    謝瑍微笑着對先來的兩位縣令開口了。“二位大人再次趕來,可見心存政事,忠貞可嘉。”謝瑍道,“哪位大人先說說?”謝瑍故意讓他們自薦,也是想看看他們的態度。

    只見長髯的縣令拱手道:“蕭大人先請。”,短鬚的蕭敬拱手道,“張大人先一步抵達,還是張大人先請。”

    “那我就不客氣了。”張符見蕭敬禮讓,也不客氣,“啓稟大人,下官已將本縣事務作了詳細彙總,請郡守大人斧正。”說着從袖中拿出一份早就寫好的本章,雙手呈上。

    “這個不急看,請張縣令將貴縣民情稍作介紹吧”謝瑍接過本章,放在一邊,反而看着張符道。

    “諾!”張符拱手施禮道:“稟大人,海陽地處東隅,東臨大海,南俯大江。民風尚屬樸實,但近年來,局勢動盪,不少居戶南渡,特別是大戶已近乎絕跡,雖也有少數流民涌進,但仍呈凋敝之勢。……”

    謝瑍聽着並不插言,有些事情本來就是意料中事,但大戶俱遷卻是有些意思。大戶南遷之越多,對新政施行就越有利,阻力小啊。這倒是一件好事。聽張符說完,謝瑍覺得張縣令倒是個可用之人。謝瑍點點頭,示意張符坐下,看向蕭敬,這算是前世的本家啊。

    “啓稟大人,平安之事俱在此。”說着也呈上一份報告,知道謝瑍的想法後。呈上報告後接着說道:“平安在本郡最北面,情勢尚不如海陽。不但大戶南遷,連商戶也走了不少,只有一些小本買賣還在維持。下官雖然降低了商戶課稅,仍然難以爲繼。流民南下在平安駐足者甚少,目下戶數已不足七百戶,下官實在是慚愧。”

    謝瑍聽到此,心裏有了大概的想法。原來一萬多戶的廣陵,現在只有不到七千戶,那就是近半的居戶都走了。那土地呢?田園荒蕪的該數量不少。看來五縣之中至少可以率先在兩縣展開新政的基礎工作:普查人口,丈量土地。想到此,謝瑍微微頷首道,“兩位大人所說,本官略有耳聞。朝廷擢本官在本郡首試新政,兩位有何高見?”

    “下官已經看過郡守的明令,知郡守大人心憂國事,銳意興邦。但請恕下官直言,施行起來恐怕多有關礙。”張符拱手道。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