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康樂天下 >第六十二章 謝子明幷州奉劍,苻永叔晉陽請降(4)
    ”con148853”>

    第六十二章謝子明幷州奉劍,苻永叔晉陽請降

    進入要塞,看着這些營壘,謝瑍百感交集。

    後世勾注寨要塞早已被一朝朝一代代的更迭不斷演變而面目全非,就連唐時的舊關也早已破敗,倖存的只有明代的雁門關。嚴格說來,雁門關是宋明兩代的歷史標誌,一說雁門關,人們馬上想到宋代楊家將爲國前仆後繼的故事。而事實上現存雁門關是明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吉安侯陸亭新建的關城,既不是勾注寨要塞,也非唐之雁門關。因爲唐時,它還有個名字叫西陘關。其實,宋代與北方契丹(曾改號遼)政權長期對峙的、史書和戲劇中經常提到的“三關” ,並不在山西省的雁門關一帶,而是在當時無棣縣所在的滄州北部,海河南岸一帶的“三關” ,即:瓦橋關(今河北雄縣境內)、益津關(今河北文安縣境內)、淤口關(今河北霸縣境內)。爲什麼這麼說呢,這源於五代時的一個“兒皇帝”石敬瑭。他爲了登上皇位,竟將“幽雲十六州”作爲答謝禮物割讓給了契丹。這十六州東起河北省的遵化,西界山西省的神池,北迄長城,南至天津一帶,東西長600公里,南北寬200公里,總面積約12萬平方公里。使得中原政權不但失去了大片土地,而且使導致祖輩世世代代修築的長城失去了防禦作用,中原北部大門洞開,直到數百年之後,明朝建立才得已收回。整個宋代曾一直以收復燕雲十六州爲目標,可惜兩宋一直未能振興,北宋初年尚能抵擋北國騷擾和侵襲,到了末年乾脆不但國都丟了,連皇帝都給人擄去了。南宋偏安江南,就更不用說了。好不容易出了個打勝仗的嶽元帥,愣是給人以“莫須有”之罪冤殺在風波亭,此後雖然還有北伐之議,也只是個樣子而已。

    勾注寨的守將聞報,縱馬來迎弓蠔。來到近前,跳下馬來。

    但見此人年約三十歲,跳下馬來,九尺開外,面色白白皙,一雙鳳目,三縷長髯。好一個威風凜凜的將軍。謝瑍心中也是暗暗喝彩。

    “勾注守將張末,拜見司空大人。”來人上前一步,撩衣跪倒,抱拳稟道:“不知大人前來,未能遠迎,尚請恕罪。”

    “起來吧。”弓蠔到底是久居高位之輩,應對自如:“張將軍爲國戍邊,辛苦了。”

    “多謝司空大人,還請入末營內一敘。”張末起身相請:“末將略進地主之誼。”說着,身手相延。弓蠔自然不便做主,閃在一邊,轉身問謝瑍道:“都督意下如何?”

    張末早就注意到這位氣度不凡的年輕人,只是不便開口相問。遍憶苻秦諸人,不曾有過此等人物。見弓蠔以屬下之禮相待,心中愈加驚奇。

    “也好。”謝瑍淡淡地點點頭道。

    謝瑍自然不會無的放矢,因見寨內井然有序,而這位張末史書無載,即有了探尋之意。雖然歸程緊急,倒也不差一時。

    勾注寨的將軍帳並不奢華,卻也相當寬綽。

    賓主坐定,張末抱拳道:“末將久慕司空大人勇武,今日得與大人相交,幸甚。”說着轉向謝瑍問道:“不知這位都督是何方神聖?”

    “張將軍過譽了。”弓蠔抱拳道:“且讓蠔爲張將軍解惑。”

    弓蠔將謝瑍介紹給張末,張末頓時大驚。他守衛要塞,自然派出各方探馬打探消息。已知大晉一路征伐,戰無不取,謝瑍的名字也已入了耳中,沒想到卻是如此年輕。待聽得晉陽、平城、樂平、上黨已盡歸晉軍,苻丕已下詔舉國投降,晉軍五路大軍已經兵發近月,劍指長安時,已經無法用喫驚來形容。威名赫赫、一統北方的大秦竟然頃刻已崩?

    看着喫驚的張末,弓蠔心中何嘗不是嘆息不已。

    “張末見過都督。”半晌,回過神來的張末,才向謝瑍施禮道:“末早聞都督之名,沒想到竟能在此相見。”

    “哦?”謝瑍微微笑道:“本督很有名?”

    “啓稟都督,末將雖戍守勾注之寨,亦關注天下大勢。”張末道:“自去歲陛下幷州即位,末將就派人打探王師統軍之帥。本以爲弱冠少年爲傳言,今日方知不虛。果然自古英雄出少年。”

    “張將軍謬讚了。”謝瑍微笑道:“本督觀寨內秩序儼然,可見張將軍統帥有方,且關注天下情勢,足見將軍乃有心之人,何以囿於一寨之地?”

    “稟都督,末自恃有些才情,性情直率,好抱不平,上不喜。”張末淡淡地說道。

    “我想起來了,你就是數年前在長安殺了冷懷的那個張末?”弓蠔突然問道。

    “沒想到司空大人竟還記得小人的名字。”張末笑道:“正是末將。”

    “都督,這個張末卻是個人才。”弓蠔轉頭對謝瑍道:“當年長安城有個仗勢欺人的冷懷,他的姊姊入了宮,故此常常欺男霸女。張末那時入長安未久,因爲打抱不平失手殺了冷懷,因此獲罪。卻也巧的是,正遇到某路過,某既知此子無罪,亦恨冷懷,故某即暗中着人爲他脫了罪責。後來聞聽你見過王景略,此後就離了長安,沒了消息。”

    “多謝大人救命之恩!”張末跪倒,大禮參拜:“那日末失手殺人,本以爲必死無疑,沒想到絕處逢生。一直以來不知是何人救了末將,原來卻是司空大人。大恩不言報,若有差遣,末萬死不辭。”

    “你們竟有如此淵源,也是天意。”謝瑍頷首道:“自古邪不勝正,張將軍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雖然俠義,但世道混亂,天下之大,不平之事多如牛毛,你能管的了幾個?搞不好還要枉丟了性命。所以,我等需靖定家國,教化天下,明道德倫理,樹人間正氣,正乾坤律法,如此治理天下才是正理。”

    “都督明見萬里,我等願隨都督。”衆人聽得謝瑍此言,齊聲道。

    “一個人本事再大,沒有衆人的幫襯,也成不了事。”謝瑍繼續說道:“衆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齊,泰山移。只要我們上下一心,就沒有做不成的事。”謝瑍說着,看向張末:“本督觀此地,山高林密,峯巒錯聳,峭壑陰森,山道盤旋幽曲,形勢險要。自戰國至秦漢,皆爲要塞之地,如能以此爲關,必成雄關天險。”

    “都督所言甚是,此地峯巒疊蟑、山崖陡峭,外壯平城之藩衛,內固晉陽之鎖鑰,實乃幷州咽喉。”張末道:“以此築關,西望玉皇,東接樓煩,可謂雄關莫開。”

    “張將軍此言大善。”謝瑍讚道:“連東西可成三關矣。據說冬去春來,南雁北飛,至此盤桓。《山海經》有‘雁門山者,雁飛出其間……雁門,飛雁出於其門’之說,不如此關就叫雁門關如何?”

    “雁門關?”張末和一衆人等軍暗自揣摩。

    “都督賜名,何其幸哉。”張末率先開言道:“雁門關,此名甚佳。鴻雁之門,極言高峻。勾注山亦稱雁門山,關名同山,極是妥帖。末將願承此任,修建三關。”

    三關就這樣提前問世了。

    三關者,偏頭關、寧武關、雁門關是也。

    《呂氏春秋》中說:天下九塞,勾注其一,居“天下九塞”之首。雁門關則是三關之首。正如雁門關的楹聯所說的那樣“三關衝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

    謝瑍不是說廢話,他說這些是爲了考校一下張末,而張末也沒讓他失望。十年後,謝瑍再次北征西伐,四十歲的張末再次煥發出了他耀眼的光芒。

    【未完待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