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銀河系殖民手冊 >第二百五十五章 虛假的歷史
    陸洋敏銳把握住了樂園設計師話語中的關鍵詞:“重啓?”

    “就是重置回原始劇本設置!”看到陸洋仍然是一副疑惑的表情,樂園設計師攤攤手:“這很奇怪嗎?整個修真社會,根本就是建立在沙灘上的城堡,在社會學意義上就不可能存在。如果任其自然發展,很快就會自我崩壞掉,而當其崩壞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那就只能進行重啓,將一切都重置回出廠設置。”

    出廠設置?

    聽到這個詞彙,陸洋結合自己在修真世界的種種見聞,似乎已經明白樂園設計師在說什麼了。樂園設計師接下來的話,果然證實了陸洋的猜測。

    “嗯,我先看看現在的時間軸……距離上次重啓已經過去6456年了嗎?符合預期,因爲我已經陷入沉睡,所以肯定沒有人會再次重啓這個世界了。言歸正傳,這個修真世界的初始設定,就是在6456年前的那一瞬間。也就是說,只有在最近6456年內發生的事情,纔是真實發生過的歷史,在這之前的歷史,都只是出廠設定而已。換句話說,這顆星球所記載的百萬年歷史,都是虛假的,全都是由我一手編造出來的!”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陸洋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之前很多未解之謎,此刻全部迎刃而解:“怪不得!這個世界用靈石交易了幾十萬年,都沒有出現靈石金融危機,然而第二次天道危機之後,靈石金融危機卻一輪又一輪爆發!如果第二次天道危機之前的歷史都是虛假的,這就說得通了!”

    樂園設計師苦笑一聲:“用靈石這種半剛需半奢侈品屬性的消費品作爲貨幣,天生就具有不穩定性。奈何銀河聯邦有一個名叫‘終點網’的小說平臺,在上邊連載的修真小說中,修真者都喜歡用靈石做貨幣。很多銀河貴族表示如果這個修真世界不用靈石交易,那就不夠修真,於是我只能將錯就錯,給修真界的土著編造了用靈石做交易的虛假傳統。反正土著修真者們動不動就閉關練功,就算爆發靈石金融危機,也需要一個過程,在這之前,比這更嚴重的危機還有一大堆呢!”

    “還有比靈石金融危機更嚴重的危機?”

    “那是當然!”提起自己創造的世界,樂園設計師立刻滔滔不絕起來:“實話跟你講,我設計的第一版修真世界,還沒等到遊客來玩,僅僅內部測試了半年就徹底崩潰了,你可知道是爲什麼嗎?”

    “難道是因爲社會結構不穩定?”

    “聰明!當個人戰鬥力成爲衡量人類價值的唯一標準,當一個人能隨手滅殺幾萬人的時候,這個社會結構怎麼調整都是不穩定的。任何社會制度,都是由億萬個各不相同個體共同博弈出來的最優解。若這種個體間的博弈,完全用暴力的形式表現出來,那就是一場社會學災難。”

    陸洋對樂園設計師這套理論非常認同。

    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只會按照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行動,如果國家或者社會制度沒能滿足一部分人的要求,就必然產生摩擦。

    在現代法治社會下,這種摩擦可能並不會以激烈對抗形式展示出來,而是會以陽奉陰違、欺上瞞下、懶政不作爲這種形式表現出來。官僚主義,本質上其實就是一種個體之間利益摩擦誕生的妥協產物。

    如果無法克服這種摩擦,哪怕一個國家的最高領袖,都無法將自己的意志完全貫徹下去,想讓一個人類文明像是一個普通人一樣指哪打哪,除非有某種反烏托邦或者邪教一樣的社會體制,否則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不過以上邏輯,也僅僅適用於個體稟賦大致平等的社會中。

    當社會中每個個體之間能力出現分化的時候,這種個體之間的利益衝突,就會以更加極端的形式表現出來。就像是神聖帝國的貴族和賤民之間的關係一樣,由於身體素質的鴻溝,雙方已經形成了類似人和狗之間的從屬關係。

    而如果在一個修真社會中,但個人戰鬥力成爲衡量人類價值的唯一標準,個體能力差距大到了數千倍甚至數萬倍的時候,這種分化甚至超過了狗和人的差距,壓迫、殺戮和奴役必將成爲社會的主旋律。

    更進一步講,在一個個體極端分化的社會中,甚至連奴隸制都不能形成足夠穩定的社會形態。

    因爲韭菜都是有自我滅絕傾向的!

    就如同喬治奧威爾在那本鼎鼎大名的《動物莊園》裏所說的那樣:“在生存環境惡劣的情況下,動物會自我選擇減少生育或者絕育,這是物競天擇的自然法則”。

    地球上許多發達國家,普遍存在生育率低下的問題。這背後最根本的原因,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人口的數量在人口的質量面前越來越沒有意義,因此當單純的多生子女沒辦法提升家族整體社會地位的時候,每一個家庭的博弈最優解就變成了優生少生。

    貧富差距分化、階級固化缺乏流動性,則進一步加劇了這個問題。

    當百分之八十的社會財富集中的百分之二十的人手中時,底層民衆即使是隻生育一個子女也難以保證其和上流社會子女公平競爭,這時大多數韭菜就會缺乏生育的勇氣,乾脆選擇自我滅絕,表現出來的就是越來越低的社會總體生育率水平。

    而要論起階級固化和個體分化,奴隸制社會肯定是遠超現代社會的。

    理所當然的,無論是地球歷史上的美洲奴隸、還是神聖帝國的賤民,都出現了生育率低下導致種羣難以爲繼的問題。

    爲解決這一問題,神聖帝國的貴族老爺選擇了人工育種的方法,通過將賤民當作牲畜進行養殖的方式維持賤民種羣規模,像康涅莉婭之前擔任的那種北風之國農奴小鎮政務官,其主要績效考覈標準,就是農奴小鎮的人口出生率。

    而美洲奴隸主則根據實際情況採取了不同的策略。由於奴隸普遍生活條件惡劣,兒童的夭折率較高,美洲奴隸數量的增加主要依靠不斷進口而非自身繁衍。在殖民時代早期,如果不考慮外部輸入,美洲奴隸的人口總體增長率長期以來都是負數。

    不過到了18世紀初期,隨着種植園大規模發展,導致非洲奴隸供應出現問題後,奴隸低生育率問題再次被擺上了檯面,強迫女奴成爲生育機器也逐漸成爲一種普遍現象。

    在種植園時期,奴隸主擁有一個能夠不停生育的女**隸,其意義就相當於現代資本家擁有一輛跑車。在這種背景下,有些種美洲農業植園的建立,已經不全是爲了種植農作物了。相反,農業利潤率微乎其微(就像今天一樣),部分種植園的盈利能力,可以說是以出售多餘奴隸爲基礎的。

    美國國父、大奴隸主托馬斯·傑斐遜在其著作《黑奴經濟學》中就曾經赤裸裸地指出:“每兩年生一個孩子的女人比農場裏最好的男人更加賺錢。”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