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戰國風雲人物之名將篇 >吳起篇(4)
    一戰成名

    吳起殺妻求將,這個故事,流傳下來的版本是這樣描述:齊國伐魯,公儀休舉薦吳起出徵。魯元公得知,吳起妻子是齊國人,疑之。吳起爲了打消魯國君臣的顧慮,表明忠心,殺了妻子,求得拜將的資格。吳起以弱魯,攻破強齊,一戰成名。

    這個故事講的就是吳起爲達目的,不擇手段。

    那麼,吳起真的爲了求得一將,不惜殺妻,行爲惡劣,如此不堪?畢竟,太史公留下的史記和流傳下來的故事,都是這樣說的。

    如果吳起是這樣的人,沒有哪國君主敢用。魯國不敢用品德有缺陷的吳起,魏武侯趕走吳起,楚國君臣殺吳起,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但,有幾種觀點,論證吳起不是爲了功名殺妻這樣的人:

    1、韓非之書。

    2、魏文侯、楚悼王。

    3、魏武侯嫁公主。

    4、李悝說吳起。

    5、後代君王將吳起請入武廟。

    吳起品德有缺陷、有瑕疵。魏文侯、魏武侯、楚悼王,這些人敢用?這三位,都是戰國時代,有作爲的君主,他們是仁君、明君、賢君,用吳起不怕留下罵名?

    李悝、翟璜,豈會與他同流合污。

    韓非爲什麼要寫書,證明他的清白。

    後代帝王爲什麼要把吳起,請進武廟。

    可,這個故事爲什麼會流傳已久,還被太史公採納寫進列傳。只能說明,這個故事,流傳很廣,太史公也覺得有意思。太史公有沒有想表達其他意思:到底是誰,殺了吳起的妻子。

    吳起殺妻爲將,他是實行者。但,魯國君臣,卻逼他走上了這條路。太史公想要表達的是吳起爲了成大事,至親可殺。還是想抨擊魯國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不齒的行爲,達到諷刺君王的目的。比如,劉邦戰敗逃跑時,丟下妻兒。

    這裏有一個問題,爲什麼吳起的妻子是齊人。就令魯國君臣容不下,更讓魯元公產生疑慮,非殺不可。

    這裏也有幾個觀點:

    1、吳起妻子的身份不簡單。

    如果吳起妻子只是出生在齊國的人。魯元公也不會對一個小人物,產生疑慮。如果,吳起的妻子是田氏宗族之女。吳起殺妻,等同於與齊國田氏勢不兩立。也有人說,吳起的妻子是諜者。

    2、魯國朝臣勾心鬥角。

    吳起是衛國人,在魯國沒有顯赫的背景。所以,很多人排擠他。再加上,吳起得罪了儒家。以此,大做文章就是爲了增加魯元公的顧慮,進而取消吳起爲將的資格。

    有人說吳起是休妻,不是殺妻。

    也有的人說,吳起對待妻子的方式不同:是吳起親手殺了妻子?還是吳起妻子想要助夫君實現名將夢,不想拖累,選擇了自殺?

    無論是殺妻也好,休妻也罷。是吳起殺了妻子,還是他妻子自殺。吳起想要實現封君拜將之志,他要在仕途和妻子,做出選擇。

    吳起‘殺妻’,最終換取了魯國君臣的信任,得到了拜將的資格。

    吳起拜將,我想還有一個令魯國君臣害怕的原因:吳起殺妻,卻沒能拜將,定會恨魯國。吳起一怒,去了齊國。或者,去了其他諸侯國,對魯國來說,都是一場災難。

    總之,吳起殺妻,表明了與齊國勢不兩立,得到了拜將的資格。

    那麼,二十八歲的吳起,在這之前,沒有任何戰功。年紀輕輕,總算實現了爲將之夢。他苦心專研兵道三年,有了一展才華的舞臺。等待吳起的又會是什麼?

    是一戰成名,鴻鵠高飛。還是帶着名將夢的遺憾,戰死疆場。吳起,能否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接下來,就來看看,吳起的表現。

    公元前412年,這一年,無論對吳起,對魯元公,對田莊子,甚至對魯國和齊國來說,都是關鍵的一年。

    因爲,這一年,齊國田氏伐魯。

    齊國獲勝,魯國危在旦夕。田氏就可以藉機,擴大威名,進而效仿三晉,取代齊宣公,建立諸侯國。

    魯國獲勝,就能保住江山社稷。吳起就能功成名就,一戰成名,完成少年之志。

    齊強魯弱,這是不爭的事實。那麼,齊伐魯的戰事,又會如何?吳起又會如何打這關乎自己前途、魯國命運的一戰?

    此時的吳起,已經具備名將的一個要素:豐富的軍事理論知識。

    吳起要做的就是名將的第二要素:實戰。

    吳起要將這些理論知識,付出實踐。只有通過實戰,證明自己學到的知識有用,他才能稱爲合格的名將。

    也許是考慮到吳起年輕,沒有軍功。魯元公雖拜吳起爲將,卻沒有足夠信任他,只給了吳起兩萬將士。這兩萬將士,還有很多老弱病殘,戰鬥力不高。所以,吳起的處境很困難。

    他的對手是田莊子,以及其子,也就是後來的田悼子。

    田氏父子不僅會謀略,還能打。田襄子、田莊子、田悼子,祖孫三人,徹底架空了齊國國君的權力,也爲後來的齊太公(田和)廢除齊康公,建立田氏齊國,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此時,齊國的國君是齊宣公。出生時期,沒有記載。他於公元前455年---公元前405年在位,是齊平公之子,也是齊國第三十一位國君。

    對於齊宣公的評價,褒貶不一。

    先來看好的一面:

    1、是春秋後期,齊國罕見的強盛時期。

    2、對外戰爭,且無敗績,爲齊開疆。

    3、和田氏配合默契。

    那麼,不好的一面是什麼?

    傀儡之君、呂氏齊國的千古罪人。

    說他是傀儡,是因爲他在位時間長,對齊國沒有多大貢獻。權力被田氏架空,還懂得配合田氏。說他是呂氏的千古罪人,是因爲導致大好江山落入田氏手中,成爲了呂氏齊國倒數第二位亡國之君。

    在位五十多年,沒有太大貢獻,被罵也是應該。

    也可以說,齊宣公是國君,說話沒有威信,話語權掌握在田莊子手中。

    田莊子說打晉國,齊宣公舉手支持。

    田莊子說伐魯,齊宣王也沒意見。

    於是,田莊子率三軍,攻伐魯國。此戰,田莊子不是和魯國小打小鬧,而是想打垮魯國,離間齊魯之間的關係。也可以說,伐魯之戰,是田莊子立威之戰,是吳起成名之戰。

    所以,吳起遇到的對手很強大。

    介紹一下,齊、魯兩國的實力。

    君主:齊宣公、魯元公。

    主將:齊田莊子、魯吳起。

    戰功:田莊子掌權數十年,伐晉取勝;吳起,尚未有任何戰績。

    兵力:齊國五萬精銳,裝備精良;吳起兩萬老弱病殘,裝備差。

    最主要的是齊宣公信任田氏,魯元公猜忌吳起。從上面的信息,得出一個結論:魯弱齊強。

    吳起兵衰將少,國君疑之,如何打好這場成名之戰:齊魯大戰。

    吳起根據敵我雙方的情況,制定了作戰計劃:

    1、對內:籠絡軍心。

    2、對外:對敵示弱。

    吳起善待士兵,對士兵極好,與之融爲一體,猶如父子,凝聚戰鬥力。又假裝不想打,與齊國求和,還有意把魯國的殘弱之師給齊軍看。

    田莊子見魯軍孱弱,不經打。魯將吳起,不想打。田莊子仗着軍力強盛,人多勢衆,沒有把魯國老弱病殘之師放在眼中,產生了驕傲輕敵的情緒。

    當然,田莊子驕傲輕敵是有資本:魯軍很弱、魯將沒有威名,不想打。齊軍兵精將足,裝備好。

    田莊子率先發動猛烈的進攻,想要速戰速決,贏得勝利。

    兩件事顛覆了田莊子的對戰場局勢的看法,也爲戰敗埋下了伏筆:

    1、魯軍老弱病殘很難打。

    2、魯軍主將吳起很英勇。

    田莊子用精銳攻伐魯國老弱病殘之師,卻不能攻破敵陣。吳起身先士卒,率領精兵,發動突襲,打了齊國措手不及。

    此戰,齊國輸了,輸得很慘。

    史料沒有記載齊國傷亡的數字,但,田莊子戰敗歸國,第二年就死了。那麼,田莊子的死,與這場戰敗有沒關係呢?

    有。

    齊國裝備精良,兵多將廣,輸給了名不見經傳的吳起(此時沒有軍功,沒有威名)。他縱橫齊國數十載,伐晉取得大勝,卻在弱魯面前,栽了一個大跟斗。你說,他鬱悶不。

    這場實力懸殊的較量,吳起逆襲,一戰成名,證明了自己是一個合格的名將。

    吳起破齊,大勝而歸,功成名就,成爲了魯國家喻戶曉的任務。按道理說,等待吳起的是一條康莊大道,前途一片光明。那麼,等待吳起的爲什麼又是一個玩笑:流落魏國。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