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戰國風雲人物之名將篇 >白起篇(7)
    長劍自刎

    戰國時代,最爲的慘烈的長平之戰,隨着趙括戰死,白起坑殺趙卒數十多萬,最終落下了帷幕。且不論,白起坑殺降卒,是對,還是錯。

    長平之戰後,秦國又會做出怎樣的舉動。是效仿伐楚之戰,乘勝追擊,攻破邯鄲,掘趙王陵,一舉滅掉趙國?還是與趙國和談,保住戰果,讓趙國苟延殘喘?

    秦國君臣對於是否乘勝追擊,攻破邯鄲,滅亡趙國,產生了不同的意見。

    以白起爲首的人主張乘勝追擊,一舉拿下邯鄲,亡了趙國。

    以范雎爲首的人主張保住戰果,讓趙國割城請和。

    秦昭襄王對是戰,是和,是否再掀起戰爭,也持存疑的態度,用兩個字來形容:主疑。

    無論是白起主攻,還是范雎主和,或者是秦昭襄王的主疑,誰的主張更對?

    先來說說白起的主張,乘勝追擊,攻破邯鄲,亡了趙國。

    白起的考慮,主要是站在軍人的角度。他只要考慮一點,打贏戰爭,建立功勳。至於國情,秦昭襄王和范雎的態度等其他因素,不在他考慮範圍之內。

    那麼,攜帶長平之戰的餘威,白起能夠攻破邯鄲?

    答案:不一定。

    先來說說,白起攻不下邯鄲的因素。

    1、趙國還有軍事力量。

    長平之戰,趙國國力盡耗。但,趙國邯鄲,還有防備的軍力。再加上趙國北方四郡(代郡、雁門、雲中、九原)組成的長城兵團和晉陽郡的兵力。趙國還有一定能戰的軍事力量,且這份軍事力量還不弱。這也是趙孝成王,爲什麼敢撕毀和談的協議的籌碼。

    2、趙國還有名將、能臣。

    趙國邯鄲還有很多能打的人,也有會出主意的人:都長君田單、勇冠諸侯的廉頗、樂乘(伐燕被封侯)等人;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藺相如、虞卿等人。

    3、趙孝成王不是懦弱之君。

    雖然趙孝成王接納長平,被說成是貪得無厭。但,這位年輕人,敢接納上黨,說明他敢和秦國開戰。長平之戰,他投入了四十多萬將士。面對國破家亡,這位年輕人,定會血戰到底。

    4、趙國百姓痛恨秦國,定會同仇敵愾。

    長平之戰,秦國坑殺降卒,失去了民心。坑殺降卒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震懾趙國,也能激發趙國的仇恨。

    5、諸侯的態度。

    楚國亡越,被諸侯打。齊國亡宋,被諸侯羣毆。秦國亡趙,其他諸侯會有什麼反應。秦國,會不會成爲天下諸侯羣毆的下一個對象。

    6、秦國的國力。

    長平之戰,趙國是慘敗,秦國也是慘勝。據記載,秦國損失盡半。秦國的國力,能否支撐起新的一場大規模戰爭。

    再來說說,白起攻下邯鄲的因素。

    1、攜餘威。

    戰場形勢,最怕的就是全面潰敗。白起坑殺趙卒四十五萬的消息傳開,趙國定會陷入恐懼,人人自危。就會出現一種情況:將不敢戰,兵不想戰,百姓逃亡。

    白起兵臨邯鄲,一戰而定,也是有可能。

    就像,五代十國發生的一件事。

    宋太祖趙匡胤派遣大將,領數萬將士,進攻蜀國。此時的蜀國,還有可戰之力。令人費解的是,蜀國黃帝孟旭,不戰而降。最有名的是花蕊夫人,寫了一首亡國詩更是令後人感嘆: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所以,餘威是可很怕的,會讓很多男兒失去膽色,連戰的勇氣都沒有。

    2、長平之戰後,趙國精銳盡失,士氣低落,邯鄲人人自危。

    白起長平血戰後,進攻趙國邯鄲。此時,是趙國最弱的時候。邯鄲城的防備鬆懈,有機可乘。

    所以,長平之戰後,白起能否攻下邯鄲,亡了趙國,存在未知數。

    那麼,秦相范雎爲什麼主張不打?

    1、保住勝利的戰果。

    秦國和韓國打了三年,又和趙國打了三年。年年征戰,秦國得不到喘息。與趙議和,不僅能保住勝利的戰果,還能讓秦國得到休養生息。

    2、趙國謀士的有說。

    據史料記載,長平戰敗後,趙國派了一個頂級的有說之客,前去做范雎的思想工作。

    3、瞭解秦國的困境。

    秦國打贏這場戰爭,有多艱難。身爲秦相,處在咸陽,不可能不清楚秦國的現狀。

    4、知曉君王的意圖。

    范雎從流亡之臣,位立高堂。你說他不知道秦昭襄王想的是什麼,他怎能鹹魚翻身。

    5、忌憚白起的軍功比他顯赫。

    這是公認的觀點,我就不解讀了。

    秦昭襄王爲何支持范雎的主張,沒有支持白起的主張?

    1、白起不是他的心腹,且功高震主。

    白起是宣太后、魏冉的人。秦昭襄王廢太后、驅逐四貴,不敢動白起。白起軍功顯赫,無官可封,且居功自傲,很危險,會動搖他的權力。

    2、秦國國力損耗嚴重。

    秦國與韓國打了三年,與趙國又打了三年。常年的征戰,秦國很窘迫。尤其是長平之戰,秦國國力得到了很大的消耗。

    3、前車之鑑。

    齊閔王亡宋被諸侯羣毆,導致齊國霸業盡毀。他兵伐邯鄲,攻滅趙國。諸侯見了會有什麼反應。

    4、認爲秦國還沒有實力亡趙。

    長平之戰,趙國輸了,秦國也贏得很慘。戰後的趙國,還有很強大的軍事實力。君主、賢臣和名將皆在。再掀起一場大仗,秦國不一定會贏。

    5、范雎的思想工作。

    也可以說,秦昭襄王要考慮的問題:

    秦國能不能滅了趙國?

    秦國會不會成爲諸侯合縱,下一個攻伐的對象?

    秦國國力能否支撐發動新的一場,大規模的戰爭?

    長平之戰打得如此慘烈,他動員全國的力量,親征,才取得艱難的勝利。亡趙之戰,一定是比長平之戰,還要慘烈。這幾個問題,不解決,秦昭襄王是不會輕易發動新一輪戰爭。

    秦昭襄王對是否攻伐邯鄲,存在疑慮。范雎要主張不能打,就要說不能打的原因。白起說能打,就要說能打的原因。白起和范雎主張,秦昭襄王選擇了後者。

    秦昭襄王是一國之君,他不僅要考慮戰爭,還要考慮戰爭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他要考慮的不僅是本國的實際情況,還要考慮對手的現狀,更要考慮諸侯的態度。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