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戰國風雲人物之名將篇 >田單篇(5)
    英雄落幕

    趙國以濟東令廬、高唐、平原陵地五十七座城邑,割讓齊國,但有一個附加條件:換取田單爲將。

    對於趙國提出的這個條件,的確超出了齊襄王的預期。趙國單方面的解釋:有兵力對付燕國,不足的是沒有伐燕的將領。

    對於這個解釋,齊襄王很快就否定了。趙惠文王甍,也爲趙國留下了很多能打的將領。此時的趙國,能打的將領有哪些?

    軍功最甚:馬服君趙奢。

    勇冠諸侯:廉頗。

    還有樂乘、樓昌、許歷等人。尤其是馬服君趙奢,不僅打破了秦國的不敗神話,還讓秦、趙兩國和平了十年。可謂的是名動諸侯,威震中原。最主要的是馬服君趙奢,還曾在燕國上谷當過郡守,對燕國瞭若指掌。

    你說趙國無良將抗燕,這說不通。

    想不通,齊襄王就不想。趙國以地換將,讓齊襄王看到了削弱、打壓田單的機會。但,擺在齊襄王面前有一個難題:如何說服田單去趙,且還不落下打壓功臣的話柄。

    齊襄王是一國主君,他的言行舉止,朝臣都看着。這個時候,他不能輕易表態,要聽聽來自朝臣的意見。田單不僅是齊國的柱石,也是齊國震懾諸侯的武器。去趙國伐燕,齊國拿什麼震懾諸侯。

    齊襄王讓田單入趙,也有打壓功臣的嫌疑,讓人寒心。最好的方式:田單自己去趙國。

    齊襄王的本意,也是想讓田單去趙。如此,可以鞏固自己的權力,爲兒子繼位掃清障礙。也可以藉機,打壓、削弱田單的影響力。然,身爲君王也有難處。

    有些話心裏明白,但,不能說,也不能做。

    說了,做了,讓人寒心,這還是小事,引起不必要的變故,就會危害江山社稷。齊襄王沒有把握掌控朝局,更沒有信心壓制田單。若把田單逼急了,起兵反叛,這是齊襄王不想看到的。不動刀兵,又不撕裂兩人的關係,還能達到想要的效果,這纔是齊襄王想要看到的。

    趙國以地換將,齊襄王讓田單自己做決定,也可以說走了一步絕妙好棋。

    換,齊國則可以得到趙國濟東的疆土,建立萬世基業;不換,齊國得不到趙國贈送的疆域,兩國交惡,責任也不在齊襄王身上。

    也可以說:換,有好的名聲是齊襄王的;不換,齊、趙交惡,壞名聲是田單的。田單的任何決定,受益者都是齊襄王。雖不是刀光劍影,卻比刀光劍影更厲害。

    田單從這件事,得出了一個信號:齊國,他呆不下去了。

    趙國不惜割濟東三城,五十七座城池,只是爲了一件事:換將。

    看上去,很重要。但,也看出,不重要。

    對趙國而言,很重要。趙國的條件,是下了血本。

    對齊襄王而言,不重要。畢竟,齊襄王沒有拒絕趙國的條件。趙國能用錢財和土地,換走他,他有多重要。

    回想起過往,他在即墨破燕,一戰成名。

    再戰,收復臨淄,名聲顯赫。

    三戰,光復國土,成爲挽救齊國的社稷之臣。

    齊襄王對他禮遇有加,封他安平君,兼任齊相。他的一生,本該是平淡無奇。卻能縱橫齊國朝堂,周旋諸侯,建立蓋世功業。

    按理說,他的一生,該知足了。可,心中還是充滿了悲涼。心心念唸的齊國,竟然容不下他。

    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功高震主。若不是有賢能的大臣,替他解圍。他,能夠走到今天。或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十二字,就用在了他的身上。

    可憐啊!真可憐。

    他爲齊國,鞠躬盡瘁,換來的卻是一身傷。

    齊襄王的想法,田單一清二楚。齊襄王忌憚他,齊國容不下他。趙國如此看重他,他就去趙國發展。

    按理說,受了委屈,應該發泄纔對。爲什麼,田單還主動去趙國發展呢?

    簡單說:避禍。

    還有,他不捨。

    齊國能有今天,他出了很大的力氣。因爲他,導致君臣不和,齊國大亂,這是他不想看到的。再說了,齊襄王沒有殺他,對他還算仁慈。好聚好散,這也是君臣之道。

    離開齊國,他和齊襄王之間的恩怨,也算徹底了結。

    田單從齊國臨淄,來到趙國邯鄲,從零開始,開始新的生涯。趙太后、趙孝成王不僅重用田單,還給他第一個工作:領兵攻伐燕國。

    甚至爲了讓田單出征,趙國高層,壓下了馬服君趙奢主動請戰的訴求。

    那麼,田單首次替趙出征,會有什麼功績?

    據史料記載,田單這次打得不是很好。伐燕,破了三城。他雖然打敗了燕國,取得勝利,但也空耗了趙國的國力。

    這裏有個奇怪的問題?

    田單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光復齊國七十座城池,威震諸侯。後面和燕國打交道,也沒敗績。爲什麼他替趙國出戰伐燕,沒有打出該有的名聲和成績?

    這裏有以下觀點:

    1、沒有盡力(他身在趙國,心繫齊國。燕、趙對戰,空耗兩國國力,有利於齊國的發展)。

    2、燕國也不弱(燕武成王也是燕昭王之後,最厲害的君主。否則,他也對不起‘武’字。據說,擊胡開疆,修長城,也是發生在他這個時期。)。

    對於,這兩個觀點,很多人是贊成的。我也認可這兩個觀點。我覺得還應該加一個:趙國將士不服田單。

    田單雖有復齊的名聲,他初來趙國乍到,又沒軍功,卻被趙王拜將。很多趙國的將領,心中不服。甚至有人會說:他是齊人,我們爲何聽他的。

    畢竟,這些人在趙惠文王時期,征戰諸侯,也是有軍功。趙國和齊國也打了多年,怎麼被齊人指揮。

    田單雖是趙國的主將,但也很難調動、指揮趙國的將士。就好像廉頗,被趙孝成王兒子趕走之後,去了諸侯。諸侯也重用他,廉頗說了一句話:我思用趙人。

    也就是說,自己的地盤,用自己的人,才能更好發揮自己的才智,取得更大的功效。儘管如此,田單還是取得了作戰的勝利,逼迫燕武成王與趙國議和。

    趙國雖沒有打垮燕國,卻也震懾住了燕國。此戰之後,十年間,燕、趙兩國都沒有發生大戰。

    替趙伐燕,取得大勝,立下功勳。那麼,趙太后、趙孝成王也要封賞。趙太后、趙孝成王還真大方啊!不僅封這個外來之臣爲君,還拜他爲相。

    田單被趙國封爲都長君,兼任趙國的國相。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