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宋朝大先生 >第162章 八方樓裏說傳奇
    誰書江湖痛快事,一把長劍論風流。在熱鬧的市井之內,尤其是人員流動性最大的茶肆酒館中,最愛流傳極具傳奇色彩的江湖故事,或偷懶鬆散之餘,或趕路打尖之時,溫上那麼一壺老酒,品上幾碟小菜,看那那巧舌如簧的說書人唾沫橫飛,別有一番紅塵百態的滋味。

    在大宋最熱鬧的南門大街上,最著名的茶館就要屬八方樓了。八方雖只是一座茶館,但建築的卻是氣派,廊檐八角對應八個方位,縱高三樓,俯仰一方,門匾三字龍飛鳳舞的三字“八方樓”傳說乃是蘇東坡所書,門口一副對聯“立地京城,俯仰天地氣息;通聞八方,縱橫古今故事”,頗顯氣概,這也吸引了天下之人無論是江湖豪傑還是秀才官人都願意在這裏逗留,可以說這八方樓就是消息來出的中樞之地。

    八方樓既然是茶館,那麼最不缺的自然就是滿口錦繡的說書先生,在這京城中有許多的說書之人打破腦袋都夢想着在這八方樓說上一場,不去計較那金額巨大的打賞,但是八方樓的認可天然代表着一種段位,最頂級的說書人的段位。八方樓的說書先生有三位名角,可以說是名冠京城,這三個名角任一位出場,都可讓八方樓成爲南門大街最熱鬧之地。這三大名角只說最新最轟動一方的故事,譬如江懷這位京城的新起之秀的故事,就是這三大名角之中的長角先生所講。

    長角先生吐字方正,話鋒冷峻,再加上知識淵博,說起故事來總是很輕易的就能讓人心神浸在其中,如有魔力。今日日上三竿豔陽高上,長角先生整理好案具,就要準備出場說上一場。但就在他邁步之時,他的大徒弟鴻途卻是匆匆攔住了他,並將一頁已有汗漬的紙書呈給了長角先生。

    鴻途向來老成持重,但今日卻是如此反常這讓長角很是納悶,他展開紙書仔細的閱讀,臉上的表情由驚到喜,有點激動的說道:“今日寒露,卻是一點也不寒,我今天就說江先生這段傳奇。”

    鴻途悄悄擦把汗說道:“老師,江先生的傳奇自然是重頭戲,但僧妙應決戰冰公子也是不可多得,這好生難選。”

    “徒兒,你雖不知,但我卻知道,這僧妙應與江先生也是有大有關係的。我們說書之人,只取演繹,不辨真僞,你聽我今天如何分講。”

    說罷,居然鄭重其事的邁着四方步面帶笑容走了出去,鴻途見得老師如此也是臉顯激動,一派的神往之色。

    長角先生站在高臺上,環視着已經人滿爲患的茶樓,丹田中提出一口氣朗聲開口:“諸位客官,勞你們久等了,今日長角給諸位帶來了一段新的傳奇,保證讓大家過足癮,還沒點上老酒的可得抓緊了,今日的故事若是無酒,可是大大的無趣啊。”

    “嘿嘿,長角先生,您可別賣關子了,趕緊開始吧,我們可都急的百爪撓心了。”

    場下此起彼伏的催促聲讓長角心中充塞着巨大的滿足,他將桌上的醒木一拍,開口道:“諸位,今日故事主角其實大家也並不陌生,那便是今年橫空出世的江懷江先生。前書講過,江先生自言出自神山,神機妙算,通略萬藝,着着實實做了幾件大事,一己亂亂遼,君子名六局,京城斷血案,虎背山炸雷,太學越孔聖,金鑾殿伏蠻,哪一樁不是流傳千古的傳奇但先生尚輕,還在繼續走着他天生不凡的大道,所以也總能帶給我們熱血沸騰的故事,今天我長角要說的這一段便是江先生這幾日坐下的大事,但這故事我長角並沒有進行潤色推敲,乃是剛剛知道故事梗概,這便急不可耐的要與諸位分享,若是言無所據,你們可不要較真。”

    “哎,我說長角老兒,今日你可真是囉嗦,快快講來,我等好的就是這口。”

    “嘿嘿,那我今日便從江先生降服幻夢一盜劉春水說起。”

    長角舌綻蓮花將江懷的故事從幻夢一盜開始一直說到助丐幫一統,江懷算定一切後而雷霆一擊的風采再次樹在這八方樓密密麻麻的人羣中,直讓八方樓已經添了幾大缸的老酒,雖是天降寒露的節氣,卻有多人已經解開了衣衫,頗見豪態。

    長角也少見的幹了幾碗酒,略帶醺意的再次一拍醒木說到:“諸位,怎麼,以爲江先生的故事就此告一段落了麼嘿嘿,還有一段精彩的在後頭呢,想必你們也曾耳聞兩日前的鬧市之中,那高高的鐵塔之上一代神僧妙應與江湖上第一殺手的決戰,今日可想跟隨我重溫那一次驚天動地的打鬥”

    “嘿嘿,長角老兒,今日你可真是長角了,端的可愛,快快講來,難不成這段故事也與江先生有關麼”

    “諸位有所不知,神僧妙應精於相術,凡其所言,無所不中。而江先生呢,自神山橫空出世,亦是神算無漏,諸位可曾想過這兩人相遇的情景麼”

    看到樓內的許多人已經被高高的吊起了胃口,長角非常滿意的又一拍醒木,捋捋鬍鬚,搖着頭閉上眼睛似乎在回憶或者說在想象着那畫面輕輕的說道:“那一日,在那並不繁華的霸州街頭,雲遊四方的僧妙應於冥冥中生出感應第一眼看到了還名聲不顯的江先生。僧妙應相人,只一眼便能看破前塵過往,再推演便知禍福,但在江先生身上,這一眼卻是落了空,就算他用盡了平生的力氣,卻還是看不到先生的過往也推不到先生的未來,甚至他覺得江先生就像是隔絕於這個時代一般。他雖無獲,但江先生對僧妙應卻是瞭若指掌,江先生在那霸州最初曾有易經三問,道盡了易經的真諦,這讓僧妙應萬分的佩服,像僧妙應這般修行之人,最怕生出心魔,而如一團謎團的江先生就成了僧妙應的心魔。”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