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宋朝大先生 >第172章 指間輕叩亂史記(2)
    高門迂闊的蔡府距離太學不遠,因着對道士的極度迷信,所以他這府邸的中軸線與京城最有名的五嶽觀的子午線重合,蔡京篤信這樣就能借來五嶽觀的仙氣,讓自己的蔡氏能夠萬代傳世福祿延綿。

    蔡京幾十年來一直保持着一個習慣,每天他都要拜過他的老師王安石,無論他持身如何,但對於自己的老師他卻是幾十年如一的恭敬,此時他的書房裏後閣中還掛着王安石的畫像,每當有難事擾心,他就習慣性的找自己的老師來絮叨絮叨。

    但這次,立在自己老師畫像前的又多了一位,便是自己的第五子蔡鞗。蔡鞗在自己的兒子中並不是最拔尖的,但一度卻是自己最信任的,所以對自己至關重要的喉舌百曉門的一應事宜都交給了他,也未讓自己失望,在百曉門強大的諜報控制下,他安坐於廟堂高處,指點着宋朝的大好江山。

    蔡鞗跪在那高高的畫像面前,頭一直深深的低着,雖是深秋,卻看他汗透衣衫。蔡京輕輕的嘆了口氣:“鞗兒,百曉門幾日之內便被江懷翻了盤,甚至刑部也出了公文,這些看似是江湖事,其實早已經在朝堂上掰腕子了。我且問你,對於江懷,這百曉門查了這麼長時間難道就沒有更多的消息麼”

    “父親,鞗兒無能,再給鞗兒點時間,我們經營百曉門這麼長時間,怎麼能給別人做嫁衣裳江懷最早出現在河北霸州一帶,據說他從天而降砸死了蕭奉先的兒子蕭昂,之後事蹟也給您呈看過,但在這之前,他真的就是一片空白什麼記錄都沒有。”

    “江懷第一次被我逼出京城,當時他還無有羽翼,但僅僅兩個月重新歸來,就辦了幾件大事,尤其是他現在深得聖上的歡心,並在這次殿試中特點御批。他先前做事都是借勢,但若是在殿試讓他奪了功名,按照他的才華能力,必然會形成一股新的勢力。我們和江懷已經是水火難容,這事要未雨綢繆啊。”

    “可恨那冰公子,還號稱是什麼江湖第一殺手,卻是被一個和尚收拾掉了,不然,早早殺掉江懷豈不是一了百了”

    “僧妙應可不是什麼普通的和尚,聖上見了他也要行半師禮,他本是四海遊蕩的高妙人物,卻是在鐵塔上當衆屠了冰猿,這前後我也是看不懂,但可以肯定一點,這僧妙應必定與江懷糾葛很深,我還是一直太小看江懷了。”

    “父親,這朝廷裏上上下下都要看幾分我蔡家的顏色,江懷就算奪了功名又如何,抓個由頭也能讓他萬劫不復。”

    “無知,忘了之前的教訓嗎我們現在在明處,他在暗處,不過,你也卻是提醒了我。江懷孑然一身時滑不溜秋不好對付,但等他觀行院開張,也開始家大業大的時候,就得多權衡權衡了。”

    蔡京仰望着自己的老師,想起老師一世偉才,最終也是受家業門閥所累,所以,此時他胸懷敞開了些,準備將江懷養大一些再下狠手。

    “鞗兒,百曉門百里曉雲和柳無垢後面是怎麼計劃的”

    “父親,我已經安排針對刑部公佈的案子,讓他們找幾個替罪羊了結,百里曉雲和柳無垢則罰沒百萬銀兩了事。”

    “嗯,先這麼辦,一定看好百里曉雲和柳無垢,莫被對手摸了底牌。”

    “是,父親。對了,父親,明日殿試聖上的題目您可知曉”

    蔡京搖搖頭:“內擬了幾個題目給聖上,但到現在皇上還沒定下來。”

    此時搖頭不僅是蔡京一人,在燈火通明的御書房裏,宋徽宗趙佶已經寫好了十幅字,可是明天的殿試題目他還是沒能選定,在這心情煩躁之下,他就連看着自己最引以爲傲的字也覺的非常醜陋。

    一直跟在趙佶身邊的太監見狀慌忙跪在地上說道:“皇上,您且息怒,保重龍體最是重要。算算時間您也有日子沒去李姑娘那裏啦,不若去透透風”

    趙佶聞言眉毛一聳,瞬間嘿嘿一笑:“你個梁沒蛋,不早說,我這一時被這擬選的題目給繞住了。快快準備,或許在師師那裏我就更有靈感啦。”

    當趙佶剛從地道中冒頭的時候,在那不被留心的角落有一羣人已經快速的行動了起來,時間不長,江懷已經聽過馬三叫的彙報,江懷微微一笑:“正愁如何讓趙佶上道呢,真是天助我也。”

    江懷寫下一個小紙條對馬三叫說道:“三叫,你親自過去,交代好李師師,我有十三、石穿雲他們護衛,不用擔心。”

    馬三叫知道江懷讓自己親自過去,必然是茲事體大,他沒有遲疑,將石穿雲叫了上來,便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且說趙佶一見李師師便立刻將煩惱拋到了十萬八千里,兩人久別重逢一時好不快活。馬三叫趕到的時候,趙佶和李師師正在調琴弄歌,馬三叫只好拜託蘇仙芝將字條偷偷遞給了李師師。

    李師師閱罷紙條,笑語晏晏不動聲色的對趙佶說道:“皇上,您一直說要給我這幅盛世之圖題字,我這可都等了好事時間了,今日可有心思”

    趙佶看着李師師的嬌態心內一蕩哈哈一笑:“師師,朕是天子,自然是金口玉言,今晚便兌現。我再來看看,題上什麼好呢”

    趙佶走到清明上河圖近前,左右端詳,李師師也輕輕走過來:“皇上,您不見這繁華盛世大好江山全都在這畫中了麼師師竊以爲,現在我朝如這畫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富庶強盛,這首要得益於您的帝王之政,而追根溯源,還是您仁義兼備的帝王之心啊。”

    “嘿嘿,師師,說得好,說得好啊。今天到你這裏算是來對了,你幫朕解決了一個大難題。這幅畫便喚作清明上河圖吧,筆來”

    趙佶逸興遄飛,將自己的筆跡落在了清明上河圖上,從此這份巨畫纔算是真正的成了流傳千年的國寶,而這一年的己未科殿試考題卻在這裏發生了改變,歷史的車轍稍微偏離了原來的方向繼續向前翻延伸。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