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方外:消失的八門 >128、所有人的試煉
    琴溪大橋的位置,在宛陵市區通往涇陽縣城的國道上,附近有個琴溪鎮。從橋頭找岔路口往河流的上游走,是一條碎石路,沿着河灘前走不遠便到了琴高山。琴高山古稱琴高臺,就是傳說中的琴高公的修煉之地。

    山腳下有一道泉水匯成的溪流,沿着佈滿碎石的河灘流入琴溪,崖邊還有古時鑿建的泉池。通過水麪向崖下看有一眼眼石窟,泉水就是從這裏流出來的,巖壁間的孔隙幽深複雜,不知通往何處。

    琴高山離琴溪很近,漲洪水時琴溪可以直接將山腳淹沒。崖下的河灘邊有兩塊碑,一塊是涇陽縣政府立的“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琴高山摩崖石刻”,另一塊是琴溪鎮人民政府立的“中國琴魚原產地保護區”。

    現在是枯水季節,衆人把車就停在了路邊的河灘上。露出水面的這一段河灘很寬,散落分佈着很多大石塊。莊夢周下車後便說道:“這裏原先有一座橋,河邊這一段還能看到橋墩的殘跡,好像剛拆除沒幾年。”

    尚妮轉了一圈道:“這裏的溪水不深,是那種平鋪的石板橋,但是水面較寬,所以溪水間立了很多橋墩,用石板相連通向對岸。中間的橋面和橋墩現在看不見了,但是我們站的這個地方,有段石橋保存得還算完整,剛拆掉沒多久。”

    畢學成小聲問道:“師父,這裏原先真有座那樣的石橋嗎”

    丁齊苦笑道:“我也不清楚,有關琴高山的資料都是在網上查的,今天也是第一次來。網上的資料中,可沒有提到這裏有一座橋。古時候應該是有的吧,遺蹟還在,你們看看河灘上這些石頭,還有河邊那半截地基。”

    葉言行嘆道:“師伯和師叔真了不起,只是一片亂石,一眼就能看到這麼多東西。”

    丁齊:“你們將來也會有這等本事的,只要好好修煉。”

    孟蕙語好奇地問道:“琴魚是什麼魚”她方纔已經看到了那塊碑。

    冼皓已經走了過來,笑着解釋道:“這可是一種傳說中的奇魚,之所以奇特,它居然是當地人的一種茶葉”

    她解釋了一番琴魚的傳說,三名弟子皆嘖嘖稱奇。孟蕙語又惋惜道:“琴溪中的琴魚,如今已經快絕跡了嗎我剛纔看見的那塊碑是琴溪鎮人民政府立的,落款是二零一二年十月,到現在也只是剛過六年,保護得還是晚了呀”

    冼皓特意看了孟蕙語一眼,點頭讚道:“我們只是剛纔看了一遍,你居然就能把石碑上的落款日期都記得這麼清楚,嗯,的確很有心。”

    他們不是來看琴溪風景的,在河灘上轉過身就是琴高臺,這片臨水分佈的高崖,遠望確實像一座高臺。

    灰白色的石壁上分佈着自唐代到清代大大小小很多摩崖石刻,字跡大多已斑駁難辨。衆人看見了方外圖志中特意畫出的那塊石刻,圖上畫的是“琴流丹廳”,字跡只有綠豆那麼大,實地一看,每個字都接近一米方圓。

    如今他們只能勉強看清“琴丹廳”這三個字,那個“流”字以及落款已經無法辨認了。朱敬一遊歷各地記錄方外圖志的時間,大致是宋代到明初,可見那時這面摩崖石刻還是很清晰的。可惜到了近代以來,雨水的含酸量越來越高,對古蹟的腐蝕也越來越嚴重。

    在這面摩崖石刻的上方,衆人看見了要尋找的洞口。洞口並不是正對河岸方向,而是側對着山壁間的一條縫隙,露出一個半掩的輪廓,根本看不出裏面有多深。譚涵川以手遙指道:“我們要去的地方就在那裏。”

    葉言行皺眉道:“這山好陡好高,根本上不去呀”

    譚涵川:“我先上去放一根繩子下來,你們幾個不用擔心,會有人在後面託着你們爬上去。實在不行,我一個一個把你們拽上去。”

    很多古代遺蹟之所以能保留下來,就因爲它們在常人難以涉足之地。像琴高山這樣的地方雖並不偏僻,可是平常來的人也很少,因爲沒有什麼知名度。至於琴高公的洞府入口,更是在懸崖峭壁上,離地面有二十多米高呢,普通人根本上不去。

    譚涵川揹着一盤繩子率先爬了上去,手攀峭壁身形異常靈活。孟蕙語在下面看得很緊張,生怕他會失手摔下來,但朱山閒等人神情都很輕鬆。

    譚涵川很快就到了洞口的位置,閃身消失不見,過了一會兒,又把腦袋探了出來打了個手勢,意思是裏面有地方,大家都可以上來了。假如找錯了山洞、裏面的空間很小的話,這麼多人還真擠不下。

    孟蕙語先上,戴好手套抓着繩子,腳蹬峭壁向上攀援,冼皓特意在後面跟着,有意外情況便託一把。接下來是葉言行,朱山閒跟着。然後是畢學成,丁齊跟着。這三名弟子也算是養練功夫已有根基,自己爬上去了,並沒有讓長輩幫忙。

    再把隨車帶來的大包小包裝備都用繩子拉上去,接着尚妮爬進了山洞。最後是莊夢周,他沒有自己爬,而是將繩頭盤在腰間一扣,腳蹬石壁被譚涵川拉着走上去的,最省勁。

    山洞的入口在下面看着好像不大,實際上並不小,足夠一個人直起身來走進去。兩側的洞壁上還可以見到不少古人留下的摩崖石刻,由於位置在洞內,所以保存的情況比外面好得多。他們顯然並不是第一波來探訪琴高公遺蹟的人,自古以來已有不少人到過這裏。

    通過彎曲的山洞走入山體深處,譚涵川打着強光手電在最前面探路,莊夢周斷後。每人都背了一個包,畢學成、葉言行、孟蕙語背的是普通的大登山包,裏面的東西塞得滿滿的,但比其他人的包明顯都要小一號,只和莊夢周的包差不多大。

    丁齊背了一個特製的狹長形大包,比一個人的身子還寬點,下端垂到膝蓋的位置,頂端差不多與頭頂平齊,裏面還塞了一頂野營帳篷,所有東西加起來有上百斤重。他左手提着棍子,右手拿着強光手電,跟在畢學成的身後。

    譚涵川、朱山閒這兩人帶的東西比丁齊只多不少,冼皓和尚妮帶的東西則和丁齊差不多。由於不知道將要去一個什麼樣的方外世界、在裏面會遇到什麼事情,所以物資準備得很充足。

    山洞往裏走便出現了分岔,每個岔道其實都不深,盡頭好像都是一個石室,有的就是在主洞邊較大的空間。譚涵川走的是最寬敞的那條通道,大約前行了兩、三百米終於到了盡頭。這是一個山中的洞廳,面積大概有六、七米方圓,擡頭看也有五、六米高。

    不知有多少人見過這樣的山中洞廳,它的上端是一個半球形的穹頂,而且很光滑就像人工鑿摩過一般,其實是天然形成的。洞廳中的地面很平整,放着幾塊桌案、座椅、牀榻形狀的石頭,一看就讓人聯想到古時仙家洞府。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