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三國之漢室再興 >第107章 盧門八義
    臘月二十三,還有一天便是小年,經過了一系列似懂非懂的問聘流程之後,劉和跟着媒人劉德然前往盧家下聘。

    劉德然和劉備是親族,都是盧植的弟子,請他來只是做個現成媒人。

    通過劉德然,劉和才知道盧植爲什麼忽然會給他出難題,原來是賄賂左豐的事情被盧植知道,氣不過劉和所爲,直言他今後不收劉和一文錢,才鬧出了難下聘禮的事情。

    盧植和劉虞作爲幽州最有名望的兩個人,兩家的婚事自然傳得沸沸揚揚,百姓們也都樂見其成,在這惶恐戰亂的年末,總算多了一點年味。

    盧家門外的街上站滿了看熱鬧的百姓,年底停止勞作,冬日暖陽下,喫飽喝足看熱鬧,是百姓們最舒服的日子。

    劉和帶着關羽、張飛、張遼、張郃、諸葛瑾、劉平、閻柔七人,捧着聘禮在一片歡呼聲中走進了盧家的大門。

    盧俊在門口接待,看劉和身後跟着的這幾人,不禁有些意外,再看聘禮除了必備的梳子、尺子、剪刀、鏡子等物之外,便只有一壺酒。

    盧俊看罷,不禁連連搖頭,打趣道:“今日老爺子可不好對付,只憑你這一壺酒,恐怕難叫他點頭啊!”

    劉和笑道:“盧公不收俗物,我只好從命。”

    盧俊搖搖頭,帶着劉和等人進了大堂,行過禮之後,盧植瞟了一眼桌上的盤子,撫須道:“劉和,今日帶來聘禮爲何物?”

    劉和將其中一個紅漆盤子端到近前:“一壺酒,一方絹。”

    “哦?”盧植眉毛一挑,淡然笑道:“僅憑此物,就想將我女兒娶走麼?”

    劉和笑道:“請世伯先看過,是否滿意。”

    盧植知道劉和絕不會在這麼多人面前出醜,酒他倒是喝過了,但盤中一方白絹必定有文章。

    聞言便將絹布拿起,在手中展開,只有一尺來長,只見上面寫着豎行字,上下看過一眼,頓時神色大變,驚問道:“你……還會作詩?”

    劉和抱拳道:“班門弄斧而已,貽笑大方了。”

    “好,好詩——”盧植卻將絹布雙手展開,仔細又看了一遍,連連點頭點道:“工整而不失氣魄,甚合老夫心意。”

    劉德然等人十分好奇,沒想到劉和居然還有這一個個伸着脖子張望,實在忍不住,催促道:“請盧公念出來,讓大家都聽聽。”

    盧植面色紅潤,眉宇之間喜憂參半,嘆了口氣將絹布遞給劉德然:“德然,你來念給大家聽。”

    劉德然趕緊接過,看過一遍之後看了一眼劉和,顯然也有喫驚之色,輕咳一聲大聲讀道: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居塞邊。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

    離騷一曲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這是陸游被貶之後的一首詩,體現了憂國憂民的情懷,劉和只改動了部分詞句,但詩中整體所寫卻與盧植當下的情景十分吻合。

    尤其位卑未敢忘憂國這一句,盧植和陸游二人的心境大概相同,雖有被貶的挫折,但依然有忠心愛國的赤子之心,如此光明磊落、心地坦蕩的描述,是對盧植恰如其分的評價。

    國士無雙,這便是愛國志士赤忱之心的真實寫照。

    此時的盧植遭遇挫折,壯志難酬,而年已老大,劉和這是以盧植的身份感觸寫詩,其中的慨嘆和感傷自然能引起共鳴。

    今日前來見禮的,都是涿縣的名士,衆人聽罷無不點頭稱讚,沒想到劉和年紀輕輕,竟能感受到盧植愛國憂民之心,眼光是何等老辣?

    盧植慨然嘆道:“老夫本以爲自蔡中郎被貶之後,再無知音,卻不料是你這個嶄露頭角的少年人。”

    劉和乾笑一聲,抱拳道:“世伯自來涿縣,每日指導將士,關心國事,記掛朝堂,晚輩有所耳聞,故而斗膽冒昧動筆,慌愧不已。”

    盧植大笑道:“只此一首詩,便逾千金,當浮一大白,來人擺酒!”

    此時心意被劉和說出,再看到那壺酒,盧植已經忍不住想痛飲一場了。

    劉和卻說道:“晚輩還有一件大禮送上。”

    “哦?”盧植倒有些期待起來,問道:“還有何物?”

    劉和轉身指着身後的關羽等人,笑道:“便是這七人,請世伯收爲門生,耳提面命,讓他們繼承世伯之志,精忠報國,匡扶社稷,纔不枉世伯今日之憾!”

    “好一個精忠報國!”盧植聽的眼睛一亮,拍案而起,掃視關羽等人,滿意頷首:“只要爾等願意聽教,老夫當傾囊相授!”

    關羽等人大喜,在劉和的帶領下,一起拜倒,有人端上酒盤,七人分別上前施禮敬酒。

    整整七碗酒喝下,雖然這滋味已經遠不能讓盧植滿意,但心中卻十分痛快,這幾人的本事他早已瞭解,此番忽然有種枯木逢春,躊躇滿志之感。

    劉和藉機帶這幾人正式拜師,也是經過一番考量的,這段時間盧植指導他們兵法,彼此已經相熟,這幾人深得盧植喜愛,其中最器重的便是張遼。

    私下與劉和閒聊,說起天下之勢,心中憂慮,盧植已經隱約感覺到天下即將大亂,要劉和早做準備,更要善待這些豪傑勇士,將來若要匡扶漢室,剷除閹宦,還要靠這些人。

    此時劉和先獻詩一首,讓盧植心中有共鳴,再讓他收徒,便是水到渠成之事,他壯志未酬,眼看朝堂混亂卻又無力改變,早將希望寄託在這些後輩身上。

    如今這些人成爲他的門生,便可悉心教導,也算是一種傳承。

    認女婿加上收徒,可謂雙喜臨門,盧植格外高興,立即傳令擺宴慶賀,幾位弟子又輪流敬酒,不覺間酩酊大醉,又開始稱兄道弟起來。

    從此之後,關羽、張飛、張遼、張郃、諸葛瑾、劉平七人,再加上盧俊共八人,每日在盧家聽講兩個時辰,他們將繼承盧植之志,繼續匡扶漢室。

    這八人也沒有辜負盧植之望,隨後各自建功立業,成爲大漢棟樑之材,功成名就,後人稱之爲“盧門八義”。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