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三國之漢室再興 >第124章 朝綱崩亂
    中平二年二月,洛陽發生火災,南宮被毀。

    中常侍張讓、趙忠等勸靈帝加收稅錢以修宮室,靈帝詔令天下,除正常租賦之外,畝稅增加十錢,各州郡準備木石,運送京師,助修宮室。

    詔發各郡,天下又是一片震動,各地官員又私自增加賦稅,百姓無不怨恨。

    劉和在路上碰到的使者,便是前來傳旨的,即便是貧困偏遠的幽州都不放過,其他地方可想而知。

    劉虞接到聖旨大喫一驚,靈帝所爲,竟和劉和所料相差無幾,甚至還有過之,除此之外,各地刺史、太守及茂才、孝廉升遷調度,都要到西園交錢才能上任。

    無奈之下,只好如劉和所言,立刻上書,以邊境貧寒,又招納許多流民,百姓未安,胡人侵擾爲由,請求免去幽州錢稅,請使者帶回。

    使者知道劉虞剛正清貧,以爲他要上書勸諫,忙勸說劉虞,並將諫議大夫劉陶、樂安太守陸康因上疏勸諫被下獄,侍御史劉岱爲其辯解也被免官之事說了一遍。

    劉虞聽罷一聲長嘆,將奏摺交給使者,言明請免之意,請使者將幽州情形告知陛下,十餘萬流民喫飯都成問題,若再加稅,只恐要逼反他們。

    消息傳到涿縣,正在教學的盧植當堂大怒,痛罵十常侍禍亂朝堂,擾亂天下,聽得關羽等人也須發皆張,張飛幾人更是恨不得馬上就要殺到洛陽去。

    劉和正在官衙住處接待甄家來人,聽到隔壁鬧嚷,趕過來一看,盧植把桌子都掀了,師徒幾人在那裏吹鬍子瞪眼。

    當下勸衆人各去休息,將盧植請到住處,勸道:“此事我們早有預料,岳父又何必如此大動肝火?”

    “壞我大漢江山者,皆閹宦之流也!”盧植拍着桌子,怒聲道,“當初在洛陽,就該豁出這條老命殺了張讓老狗才對。”

    劉和不敢給盧植倒酒,倒了一杯茶,勸道:“只殺一個張讓,其實於事無補,如今上下行事皆是如此。如段穎、張溫等明公,他們雖功名,還需往西園輸送貨財,方可登上公位,此實乃陛下早有斂財之心,十常侍不過是出了些主意罷了!”

    “哼!”盧植一聲冷哼,他雖然心中對漢靈帝不滿,卻不敢開口大罵,古人的愚忠有時候確實讓人很無奈。

    “如今我擔心的並不是朝堂,而是各州百姓!”劉和嘆了口氣,“詔令加稅,恐怕各地官吏還會層層相加,到時候畝稅可就不只是增加十錢了。”

    盧植一陣咬牙,拍着桌子痛心疾首:“如此作爲,不顧天下蒼生,百姓豈有不反之理?”

    劉和蹙眉道:“那些準備調任的官員,因爲在西園交了錢,新上任之後也會搜刮百姓,聚斂財富以爲補償,這是惡性循環,從上到下,朝綱已然崩亂了……”

    “老夫累了,先回去了!”盧植坐在那裏沉默半晌,起身踉蹌着向外走去。

    劉和看着這個一向挺直高大的背影忽然佝僂起來,暗自搖頭嘆息,此情此景,大有一種英雄遲暮之感。

    想起盧植當初被貶,剛來涿縣的時候還不如此沮喪,想着或許還能被啓用,這一次看來是讓這位國士徹底失望了。

    盧植武能帶兵打仗,文爲當代大儒,平亂還是治國都能勝任,這樣的棟樑之材卻得不到重用,還有皇甫嵩、朱儁等,都是未遇明主,生不逢時,令人惋惜。

    或許正是這些名士大將的遭遇,才讓三國時期那些人意識到明主的重要性,到諸侯割據之時,都在尋求能讓自己一展抱負的明主!

    正感嘆之時,門口出現一人,小心問道:“君侯,盧公走了!”

    劉和回過神來,見是甄家派來的管家,請他進來,言道:“兩家的婚事方纔我們已經說定,至於日期就請甄老先生來定,兩地相隔甚遠,等定了日期我再到府上拜見諸位長輩。”

    管家欣喜點頭,言道:“主人病情見重,他想早日成就兩家姻緣,大概也就是三月份了,這桌椅……”

    劉和笑道:“這桌椅我先送一套給你,先運回家中試試如何,另外我想在鄴城、清河、魏郡三地開設店鋪,不知甄家在這幾處有產業麼?”

    管家連連點頭道:“有有有,我們甄家的產業大多都在河北,君侯若是需要幫忙,我們定會傾力相助。”

    劉和言道:“你回去之後與三公子商議,先在鄴城買些地和鋪面,將來酒和傢俱,還有其他產業,我們兩家合作經營。”

    管家將劉和的囑咐一一記住,將運來的錢糧留在涿縣,先回去覆命了。

    與此同時,張世平、蘇雙和崔家定酒的錢糧也都先後送到,在劉和府上見了那些新傢俱,每家各自又定了好幾套,與劉和的合作越來越順利。

    傢俱廠的訂單自從劉和婚禮之後基本就沒停過,涿郡各地的世家子弟都見到了這種方便的座椅,聽說盧植、劉虞等人都將家中矮几換掉,紛紛跟着置換,掀起了一股新的風潮。

    城中其他傢俱店也都趕緊找工匠效仿生產,但銷量遠不如劉和,原因無他,劉和所售的傢俱都有名字,刻着“昌和傢俱”。

    “昌和傢俱,盧公用了都說好!”

    這句話早已傳遍涿郡,並隨着各家族的爭相定做和炫耀,在各地逐漸傳播開來。

    用昌和傢俱已經成爲上等家族的標配,用其他傢俱廠的,便有東施效顰之嫌。

    古代人並不重視經商,更不會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一直到錢莊、當鋪的出現纔開始重視口碑。

    劉和從一開始就沒想過要保住商業機密,更不介意其他人效仿,大家都來生產宣傳,才更有利於大面積推廣,讓大衆都能接受。

    但塑造品牌卻是唯一的,一旦形成品牌效應,主抓高端市場,也就不怕別人來搶生意,那些豪族世家有的是錢,不賺白不賺!

    雖然劉和不懂商業,更不懂技術,但只要憑藉一些常識提供思路,讓那些工匠不斷去嘗試,總能不斷做出其他的商品來,根本不擔心別人效仿。

    做這些東西首先是爲了方便自己,如果順便能提升當代的生活水平,改善百姓的方式,何樂而不爲?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