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三國之漢室再興 >第166章 名人效應
    沒想到盧植竟會將自己的詩抄送給鄭玄看,看來這老頭也難逃人情世故,在炫耀後輩方面和普通家長都差不多!

    劉和心中暗自得意,臉上卻一片謙虛,抱拳道:“在下只是偶爾亂作,豈敢與明公相比?”

    鄭玄搖頭道:“君侯此言差矣,自鴻都門學創辦以來,連偶俗語已成爲士林新風,孔文舉等皆善連偶詩句,君侯似乎深得其妙,老夫正要洗耳恭聽。”

    鴻都門文學雖然是宦官爲了對付士族提議漢靈帝創辦,但它與太學相反,打破了以往專習儒家經典的慣例,辭賦、小說和繪畫都被羅列其中,同時也招收平民子弟,後期的三曹文學、建安文學便是受此影響。

    而這個階段的漢樂府詩歌已經十分成熟,所以劉和作詩並不顯得違和,反而有一種引領新朝,開創文風的煥然一新之感,所以連鄭玄這種經學大師,也十分期待。

    到了此時,劉和不好再拒絕,低頭思索片刻,掃視衆人一圈,才向鄭玄躬身道:“如此在下只好拋磚引玉,獻醜了!”

    鄭玄微微頷首,撫須道:“請!”

    劉和輕咳一聲,緩緩吟道: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一首詩讀罷,課堂內鴉雀無聲,有人神色迷茫,還未完全聽清內容,有人蹙眉低頭,其實根本聽不懂,也有人若有所思,顯然有所觸動。

    “不拘一格降人才,好,好句!”鄭玄微微閉目,旋即便撫掌讚歎,慨然道:“如今九州之地混亂,正如君侯所說,非變革不足以除弊政,也足見君侯一片報國之心。”

    此時堂下衆人議論紛紛,吵作一團,遠處的人根本聽不見在說什麼,四處打聽,又變成了一鍋粥。

    鄭玄深深地看了一眼劉和,對身旁的孫乾吩咐道:“公佑,你將君侯方纔所作之詩寫在牆……哦,黑板上!”

    “遵命!”孫乾領命,走過來向劉和請教一番,轉身將這首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寫在了黑板上。

    等看清全詩內容之後,課堂內再次炸開了鍋,劉和可謂一語道破了他們心中的苦悶和無奈,無不拍手稱讚。

    龔自珍這首詩是對清政府的隱喻抨擊,局勢漢末十分相像,都是王朝的沒落期,十常侍把持朝政,人人敢怒不敢言,士林多次被打壓,無不期待改革,自然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這首詩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不是一味地發泄抨擊,而是一種強烈的呼喚,包含着愛國之情,同時也顯出劉和期待人才和用人理念,這對接下來招攬人才大有用處。

    足足一刻鐘的討論之後,衆人才漸漸安靜下來,鄭玄不但沒有動怒,反而頻頻點頭,由此可見士子之中大多都有報國之心,這是對未來的希望。

    等衆人安靜下來之後,劉和請鄭玄開講,大師開課,所有人都十分虔誠,有座位的端正坐下,沒有座位的站在走廊之內,室內室外都擠滿了人。

    鄭玄站在講桌後面,雖然現在學生坐着比往日高了一些,但講臺比平地高出三四尺,講師依然高高在上,倒也顯得從容自若。

    先轉身在黑板上寫下兩個字:忠、孝。

    隨後對衆人緩緩說道:“老夫近來註解《孝經》,便與諸位分享一二……”

    劉和與孫乾等人都坐在講臺之下,恭敬聽講,鄭玄並未細說,只是講述了一些忠孝全節的大義,倒與剛纔的那首詩遙相呼應。

    半個時辰轉眼即過,衆人意猶未盡,鄭玄當即承諾,他以後會留在燕京學宮講學,不但讓衆人歡呼,劉和也大感意外,沒想到鄭玄這麼快就動心了。

    此時已經將近中午,劉和讓孫乾陪同鄭玄去歇息,讓魏攸和田豐帶着差役組織衆人排隊預定桌椅,一千錢定金鎖定名額,等傢俱店開張之後再自行選購。

    有官府和劉和做擔保,那些人爭先恐後預定,十個人負責登記,依然排了很長的隊伍,粗略估計,這一下就能收一百萬錢,名人效應就是好用。

    還未建好的大院裏人聲嘈雜,護衛將剛纔喊話的那位年輕人請到後院。

    劉和打量來人,問道:“聽你口音不似范陽人,是哪裏人氏?”

    那人答道:“小人喬庸,字守中,乃是太原郡祁縣人氏,祖父因避匈奴之亂遷至范陽,已有二十多年了。”

    “祁縣喬家?”劉和眉毛一挑,這是巧合嗎?笑問道:“你方纔在堂中所言,暗合商道,深得買賣之精要,你家中是經商的麼?”

    “正是!”喬庸嘆了口氣:“小人祖上三代都在幷州和塞外行商,只因祖父得罪了匈奴人,不得不舉家遷徙,遂叫我等後輩讀書做官,但奈何時下……”

    說到這裏喬庸打住了,劉和畢竟是皇室宗親,他要是亂說朝廷的不是,很容易惹禍上身。

    劉和笑道:“我看你對頗知商機,可有意再去行商?”

    “當然願意!”喬庸眼中發出光芒,忽然又黯淡下來,低頭道:“只是祖父嚴訓後輩不得再從商,要我等讀書出人頭地,恐怕……”

    “還記得我剛纔說過的那句話麼?”劉和笑道:“不拘一格降人才,只要你願意從商,無需你重振家族事業,我可爲你封官,你來爲朝廷做事。”

    喬庸疑惑道:“爲朝廷……從商?”

    劉和點頭道:“此事還要從容計劃,你回去之後,先將本侯之意告知長輩,在朝經商一樣可以光耀門楣,若家人同意,再來找我。”

    “遵命!”喬庸喜出望外,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再好不過,又是被劉和親自提拔,想必家人一定會答應,喜滋滋地跑出去了。

    休息片刻,劉和與衆人返回范陽,經過這次考察,鄭玄的精神也好了許多,甚至有意將家中的一些書籍運來,與天下士子共享。

    當日下午,喬庸便揹着行囊來見劉和,這份決斷倒讓劉和頗感意外,不過現在卻不用他外出,主要是打點范陽的幾樁生意,看他如此誠意,便讓其留在府衙居住。

    其實喬庸是與家人大吵一架,隨後離家出走,卻向劉和謊稱家人全力支持,今日背水一戰的決定成就了一段商業傳奇。

    數百年後,祁縣喬家也在幷州崛起,一位後輩俊傑爲向喬庸致敬,取名喬致庸!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