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三國之漢室再興 >第171章 家底太薄了
    燕京學宮的開設,在河北乃至全國都是引人矚目的,爲此劉虞還特意誇獎了一番劉和,自己這個兒子雖然有些貪財,但做事還是分得出輕重。

    但劉和心目中的燕京學宮,可不只是爲了儒生和經學服務,文化傳承固然重要,但科技也要跟上腳步,如果讓聰明之人都皓首窮經,無疑是浪費資源。

    後來的科舉制度出現八股文等等,已經成爲腐朽之制,那麼多人爲了幾篇文章,幾個文字枯研一生,若是能發揮在科研方面,那將是什麼樣的驚人成果?

    所以燕京學宮的開張,文學院的老師劉和一點都不擔心,只一個鄭玄就能挑起大梁,更何況還有他的師兄弟盧植、管寧等,再加入一個蔡邕,河北的名士將來一定不亞於中原和荊州。

    醫學院現在有華佗坐鎮,將來還有張仲景,這個人是治療傷寒、瘟疫的高手,就算韓龍帶不來,劉和也會另想辦法,實在不行讓他不用當長沙太守,轉來幽州上任。

    有這兩位神醫,一個主內科,一個主外科,他們本身就有一些弟子,再招收有經驗的門徒,三年之內醫療方面的基礎建設也差不多了。

    唯獨工學院至今還沒找到合適的人選,雖說從開始招納流民就在收集工匠,至今已經有一千多名工匠,但能擔當大任的卻沒有。

    這些人只懂得按部就班,卻沒有多少創意,劉和需要的是發明家、改造者,說白了,就是希望能找到一位馬均或者黃月英那樣的人物。

    這一年多來,主要改進的還是水車、農具等等,但在軍器方面卻進展緩慢,投石車等等都無法制造出滿意的,更不要說什麼連弩等更先進的武器了。

    唯獨讓劉和滿意的,便是戰馬配置的改進,馬鞍、馬鐙和馬蹄鐵,這個時代的馬鞍十分簡單,只是在馬背上鋪一層羊毛氈或者獸皮麻布做襯墊,單邊馬鐙也只是爲了方便上馬,輔助作用不是很大。

    經過劉和的改造,打造出了鞍橋,不管是木質的還是鐵質的,都有了模型,只等着將來時機成熟,便大量生產,配置給騎兵。

    在臨近邊境的幽州,劉和最不缺的就是戰馬,甚至還爲此煩惱,當初與烏桓、鮮卑人約定,劉和每年至少要收他們5000馬匹,現在不能擴軍,這馬換來反倒成了累贅。

    上谷沮陽的馬場已經存了一萬多戰馬,光是糧草消耗,就讓劉和肉疼不已,無奈之下,他想出了個開設公交車的辦法!

    將換來的馬匹中稍差的全都充作官馬,先開通范陽到涿縣之間的車輛同行,從單馬車到四匹馬的車輛全都配置,爲了避免逾制引起非議,這些馬車都用敞篷板車,也方便百姓乘坐。

    公交車的設置一方面是爲了便民,一錢起步,五里路只收十錢,看似虧本,但長遠來看,卻是極爲划算的。

    劉和這麼做主要還是爲了激活經濟,古代交通不便,一般的百姓一年也進不了一次城,更不要說去鄰近各地,現在有了這個便利,往來方便,有了人流,纔會有生意。

    這一日正和諸葛珪等人在府衙練字,評論新做的紙張質量,新任太守的邴原走進來,搖頭苦笑道:“各郡縣府庫空虛,錢糧不足,將軍怎還有如此雅興?”

    劉和放下紙筆,笑道:“先生有所不知,如今左伯紙比絲帛還要貴,我若是造出比他質量更好,價格更便宜的紙張,銷往全國,你說能不能賺一筆錢?”

    邴原一怔,這才明白過來,失笑道:“本以爲將軍造紙,是了給諸位儒者使用,原來也是爲了賺錢。”

    “廢話,沒錢誰幹這喫力不討好的事情?”劉和拍拍手,問道:“今年風調雨順,各地莊稼長勢都還不錯,還不足矣充盈府庫麼?”

    邴原搖頭嘆道:“將軍吶——幽州本就是貧瘠之地,雖然招納流民,但都是無根之主,家徒四壁,沒有三年時間,他們難以自給自足,更不要說納糧繳稅了,更何況今年免了賦稅。”

    諸葛珪點頭道:“邴太守所言不差,幽州地廣人稀,雖有劉刺史寬政勸農,但要想與中原相比,還是差了許多,要想府庫充盈,至少還需要十年時間”

    “這麼久?”劉和一陣皺眉,看來自己還是太想當然了。

    邴原嘆道:“幽州比之於冀州、徐州等地,有如貧寒之家比於豪族。同樣的天災人禍,貧寒之家可能家破人亡,而豪族卻非但毫髮未損,還能轉手重建家園,家底完全不同。”

    邴原自幼家中貧窮,十幾歲喪父,他對這方面深有感觸,沒有底子要想發展,談何容易?

    劉和聞言,搖頭嘆道:“如此說來,終究還是我們的家底太薄了。”

    忽然想到冀州本是黃巾軍的重災區,但不到半年就恢復元氣,王芬依然財大氣粗,給自己提供了那麼多錢糧,幽州雖然沒有賊患,但依然入不敷出。

    邴原言道:“府庫充盈,方能治政安民,否則若再有天災人禍,將招致大禍,今年無從納糧,將軍還是要購買一批糧食爲好。”

    “買糧?”劉和雙目微眯,問道:“按照現在的糧價,要收糧補充府庫,恐怕也很難做到,再說了,各縣也都沒有多少錢吧?”

    “雖然如此,卻也不得不做!”邴原言道:“儲糧乃是治政之根本,其實每年各州郡都會買賣糧食,諸多糧商往來各地從中漁利。今年免了賦稅,在下建議將軍不妨效仿糧商,於秋收之際低價多收一批糧食,來年再視情形賣出,也不算喫虧。”

    “這倒是個好辦法!”劉和眼睛一亮,一般官府不會參與糧食買賣,邴原卻大膽提出這個建議,確實能解眼下燃眉之急。

    諸葛珪蹙眉道:“但幽州遠離中原,車馬往來不便,恐怕那些糧商不願輾轉千里而來。”

    “那就提高價格!”劉和忽然想到了一個主意,一拍桌子站起來,笑道:“要做就做一筆大的,這次我們不但要買糧,還要炒糧。”

    “炒糧?”邴原反倒愣住了,疑惑道:“炒熟的糧食,恐怕要虧本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